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上海市浦东新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11-08 0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5分)按要求填空。
(1)   ,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国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苏洵《六国论》)
(3)在《离骚》中,屈原用“   ,   ”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追求美好的德行纵死不悔。
2.(2分)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有些哲学著作, , , ,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①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②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③像孟子的和荀子的
④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二、阅读(16分)
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阅读心理:投射与认同
欧丽娟
①与“现实的补偿”这个阅读心理有些关联的,是读者很容易会对小说中的主角产生心理投射与认同作用,借由主角所发生的人生遭遇,一方面可以满足当主角的渴望,一方面则可以扩充生命经验,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对现实中自己平凡无奇的一种补偿。据《三借庐笔谈》所载,“闻乾隆时杭州有贾人女,……读至黛玉绝粒焚稿数回,中夜常为隐泣,遂得颠痫痪。一日出门,家人问何之,曰:‘往警幻天,见潇湘妃子耳!’家人虽禁之,卒于夜深逸去。”这便是投射与认同的极端例证。
②除了认同主角之外,读者也往往倾向于认为主角就是作者的代言人,并进一步在主角视角的诱导之下,去进行对人事物的判断。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作者=小说主角=正义化身”的推演脉络,以致采取主角的眼光来看待其他人物和事件,结果就是:与主角亲近的就是好人/正事、与主角冲突的就是坏人/恶事,从而失去了局外人所可以拥有的客观立场。清代赵之谦就曾经对这类的《红楼梦》人物接受现象有了极佳的解释:“人人皆贾宝玉,故人人爱林黛玉”。
③正是在“人人皆贾宝玉”的心理投射下,不仅宝玉年少时期的淘气任性被视为英雄革命,传达了所谓的反传统思想,而其所钟爱的黛玉更成了完美的女性,共同为超时代的“新人”;只要涉及作者对他们的负面描述,都会用“贬而后褒或贬中含衰”的立场进行讨论,如同凡遇到小说中明确是裹扬宝钗之处,则以“褒而后贬或褒中含贬”的逻辑咬定是贬抑,但事实上,所强调的“褒中贬”“贬中褒”本质上并不是对人格特质的客观分析,“褒贬”的价值判断标准还是一种简化的二元观,其终极立场仍然是以黑白二分法看待人物特质,因此,对前置语“赛”“贬”所代表的客观叙事予以刻意否定,而以代表个人价值观的后置语“贬”“褒”取代之,以符合自己的主观好恶。
④更值得思考的是,曹雪芹真的是在进行褒贬吗?“小说主角”的思想行为也未必就是作者在书写时所首定的理念。也许应该参考不同于“二者为一”的观点,如小说家米兰 昆德拉说:“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象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正因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这就等于否定了“作者”与“小说主角”的直接等同关系。而既然小说家并不以主角自居,反倒是以创作者的制高点对所有笔下的人物都一样地喜爱,则整部小说也必然失去那种一般以为是由主角来传达的绝对的声音和单一的价值观,以致如同法国文豪福楼拜所说的,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后面消失;而米兰 昆德拉引述福楼拜的这个意见并表示同意,声称:“小说家不是任何人的代言人,……小说家是甚至不是自己思想的发言人。”而由此所达到的境界,才会是“复杂的精神”,实践了小说的永恒真理。
⑤这种与传统不同的小说创作观,就是文艺批评家巴赫金所谓的“复调小说”:在一般独白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作品中,“人的意识和思想只不过是作者的激情和作者的结论,主人公则不过是作者激情的实现者,或是作者结论的对象。正是浪漫主义作家,才在他所描绘的现实中,直接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同情和褒贬”,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用独白方式宣告个性的价值(在他之前就有人这样做了),而在于他把个性看做是别人的个性、他人的个性,并能客观地艺术地发现它、表现它,不把它变成抒情性的,不把自己的作者声音同它融合到一起”。因此,“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贾宝玉就不是曹雪芹的传声筒,他和其他人物都是作者笔下平等存在的角色。
⑥而对黛玉人物的评价,贾宝玉带有“青梅竹马”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主观成分并不等于客观上人格价值的评断。事实上,作者并未把黛玉当作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佳人典范,这一点在脂批里可以看得很清楚。因此,清人野鹤提醒容易受到这种心理盲点遮蔽的一般读者:“不可有意辨钗、黛二人优劣……作是说者,便非能真读红楼梦”。
《<大观红楼>总论:经典的阅读与诠释原则》(有删改)
(1)第④段中的“二者为一”是指    。
(2)根据文意能够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读者通过阅读满足当主角的渴望,可以扩充自己的生命经验。
B.采用主人公的眼光阅读,以致把主角当成作者代言人的读者倾向。
C.浪漫主义小说家不应该把自己的作者声音同小说人物声音融合到一起,破坏小说的艺术性。
D.传统浪漫主义小说主人公的意志实际上统一于作者的意识,丧失了自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3)下列不属于本文作者观点的隐含前提的一项是    
A.读者不应把主角看成作者的代言人。
B.对小说人物的评价应客观。
C.作者应避免以主角自居。
D.曹雪芹不是独白型浪漫主义小说家。
(4)作者为证明“贾宝玉就不是曹雪芹的传声筒”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请结合文章对此加以分析。
(5)评析本文所倡导的阅读观。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