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7 10:45
湖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冲刺压轴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共同体”的相关理论。“共同体”的词源:社会学领域公认的“共同体”的概念由德国社会学者滕尼斯提出,他认为,人类始终处在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之中,共同体就是“组成一定关系的人们”,并将共同体分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类。“共同体”的形成:“共同体”的形成依赖族群成员的交互联系及共同信仰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其中,“族群”“类”的概念与“共同体”的意义相似,它可以是一个家庭、社区、国家、民族,也可以包括广泛意义上的全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共同体是人类社会有机团结的基础,也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前提。简而言之,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强化成员归属感、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阐释。新世界主义:中央领导人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有别于以往西方学者的“世界主义”主张,不以个别国家为中心,不追求凌驾于他国之上的特殊利益,是对民族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因而有别于以往世界主义的新世界主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交往理性: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交往及沟通的双方应是互为主体而存在的,国家间的交往应远离主客关系、远离对他者的污名化,是以人类休戚与共的共同利益为支撑的交往规则,强调的是人类“既要手拉手又要心连心”的彼此关联,因而也契合了人类交往所追求的“主体间性”和“交往性”的原则。中国方案: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同于既往包罗万象的全球化理论,也非推崇个别国家霸主地位的旧有思维,而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在对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趋势进行洞察的基础上的总结,因而也是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摘编自孙祥飞《媒介热点透析与前瞻》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10)
材料二:
跨文化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域,因为文化差异是一种非常灵活多变的现象,它回避了实证枚举和定量测量的简单现实主义。诚然,世上很多东西都需要列举与测量,但是文化的存在现实、它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人们对熟悉的“本土”生活方式的依恋,以及与陌生的“他者”的生活方式打交道的不情愿等,都不是可测量的对象,而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形成的一种辩证关系。文化身份不是一种原始的假定事实,也不是自我的内在本质,而是一系列被创造出来的、时而一致时而冲突的历史结果。哲学家称之为反本质主义的认同理论。文化差异是“存在”的,但当受到批判时,它要么瓦解,要么固化成一种教条——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其不证自明的自然属性都消失了。文化差异的构成是真实而寻常的,但整体上,X文化或Y文化是很难确切说明的。这并不是登记在册的事实和观点,而是一种感性的理性,以“我们”和“他们”的情感语义对经验进行加工。如此这般,文化认同的新现实就形成了。我们不能将这种现实定义为个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因为它只存在于社会互动中。只有当人们一起共事,或拒绝一起共事,又或思考能否一起共事,文化才得以存在。属于某种文化意味着参与其中,“知道”其他参与者的期望,以及该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思想在任何文化认同中都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真正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运用思想,以及我们如何在多重历史背景下理解这些行为。
共同人类这个概念是怎么出现的呢?在这儿,我打算换一个角度来看好撒玛利亚人的寓言。祭司和利未人所看到的是一个他们不想费心去帮助的陌生人,而撒玛利亚人看到的却是一个遇难的人类同胞。决定结果的并不是“存在”着什么,而是撒玛利亚人眼里“看到”了什么。“这里躺着一个陌生人”和“这里躺着一个人类同胞”,这两种看法都是对的。凭经验而论,人类同胞并不比陌生人有更深层的现实。同理心和冷漠只是代表了对“同一”事态的两种看法。对一个躺在路边的受伤男子,敌意和恐惧也是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因此,文化差异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现实”:有时你觉察得到,有时又觉察不到。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文化差异的情感语义并不是一个不可逃脱的牢笼。人们可能会发现,很难界定熟悉的日常惯例,但他们可以想象去这样做,事实上他们也经常这样做。
(文汇报:关于《发明人类:一幅关于人类概念如何产生的全景视图》一书的书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共同体”的理论主要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由中国政治家创造性转化,提出了解决国际交往与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别于原来的世界主义与既往的全球化理论,其建立是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
C.反本质主义的认同理论认为文化身份不是一种原始的假定事实,而是一系列被创造出来的、时而一致时而冲突的历史结果。
D.基于共同人类这个概念,文化差异的情感语义并不重要,因为人们时常发现,很难界定日常惯例,也并不妨碍他们怎么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思考与社会交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跨文化思考回避了实证枚举和定量测量的简单现实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域。
C.文化差异是“存在”的,其不证自明的自然属性的消失,取决于其是否受到了批判。
D.对于人类而言,他们的同理心和冷漠只是代表了对“同一”事态的两种看法而已。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B.“则是未能察脉而欲试华佗之方,其异于操刀而杀人者几希矣。”(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C.“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吕氏春秋·有始》)
D.“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
4.“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是典型的古老的中国智慧。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则名言的现代意义。(4分)
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 峡 中
艾 芜
江上横着铁链做成的索桥,巨蟒似的,现出顽强古怪的样子,终于渐渐吞蚀在夜色中了。
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两岸蛮野的山峰,好像也在怕着脚下的奔流,无法避开一样,都把头尽量地躲入疏星寥落的空际。
夏天的山中之夜,阴郁、寒冷、怕人。
我们这几个被世界抛弃的山贼,到晚上的时候,趁着月色星光,就从远山那边的市集里,悄悄住进了桥头一座破败又荒凉的神祠,这个暂时的自由之家。
几个人静默地坐着,伸手取暖的阴影映在周遭,混着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从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传来小黑牛痛苦无力的呻吟声。夜白飞不由得一阵阵怜惜,一声声叫骂。魏老头子却淡然平静,他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吃这行饭不怕挨打就是本钱。鬼冬哥连连讨好应和,魏老头子便越发来了兴致,埋怨起小黑牛的笨拙来了。
我虽是没有就着火光看书了,但却仍旧把书拿在手里的。我不愿同老头引起争论,我不过是由于他们的逼迫,凑凑角色,并不打算加入他们,也许不多几天,我就要独自走我的。
江风大了,江水也大了,像要扫荡这一切,像诅咒我们的存在似的。
黑夜里,小黑牛痛苦地呓语“我不干了”,魏老头子皱起眉头。看来,他又要做什么决定了。野老鸭望着汹涌的江水,喃喃道:“该不会出事吧!”
这时,神祠后面的小门开了,野猫子——一个油黑脸蛋的年轻姑娘,和着白色鲜明的玻璃灯光,连同笑声,挤进我们这暗淡的世界里来了。黑暗、沉闷和忧郁,因为她的到来,都悄悄地躲去。
野猫子一手抱着一块木头人儿,像个母亲般逗弄着,一边同众人顽皮打趣,一边在老头子——她的父亲面前任性地撒娇,木头人儿的真真假假,引得众人异常开心。
我不由得想起白天的事,我与野猫子扮夫妻,我们从集市商贩那弄到一匹上好的布,代价就是小黑牛被抓住,打了个半死。
中夜,纷乱的足声和嘈杂的低语,惊醒了我。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瞒我的事在发生着了,就尖起耳朵凝神地听着。忽然听见夜白飞哀求的声音,在暗黑中颤抖地说着:“这太残酷了,太,太残酷了……可怜他是……”
尾声低小下去,听着的只是夜深打岸的江涛。接着老头子发出钢铁一样的高声,叱责着。
然后,角落里躺着的小黑牛,似乎被人抬了起来,一路带着痛苦的呻唤和着杂乱的足步,流向神祠之外。
夜,愈发阴森凄郁,我轻轻抬起头,从壁缝望去,一个人形似的东西被丢进江里。原先就是怒吼着的江涛,却并没有因此激起一点另外的声息,只是一霎时在落下处,跳起了丈多高亮晶晶的水珠,然而也就马上消灭了。
我明白了,小黑牛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正像老头子说的“在这里,懦弱的人是不配活的”。但他往常那样老实而苦恼的农民样子,却还遗留在我的心里,搅得我一时无法安睡。
回忆起小黑牛的往事,他在那个世界里躲开了张太爷的拳击,掉过身来在这个世界里,却仍然又免不了江流的吞食。我不禁就由这想起,难道穷苦人的生活本身,便原是悲痛而残酷的么?也许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留给我们的吧?明天我终于要走了。
他们回来了。大家都是默无一语地悄然睡下,显见得这件事的结局是不得已的,谁也不高兴做的。
次晨醒来,只剩下野猫子和我。她见我不时朝昨夜小黑牛睡的地方瞭望,便打探似的说道:
“小黑牛昨夜可真叫得凶,大家都吵来睡不着。”
“一早就抬他去医伤去了!……他真是个该死的家伙,不是爸爸估着他,说着好话,他还不去呢!”
她比着手势,很出色地形容着,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我冷冷地告诉她昨夜的事全部看见了,野猫子顿时就变了脸色,凶狠地说:“爸爸说得好,懦弱的人,一辈子只有给人踏着过日子的,难道你也想学小黑牛?”说完,捡起地上的刀随手很结实地一挥,刀身便没入树身三四寸,又毫不费力地拔了出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到江边慢步,远处峰尖浸着粉红的朝阳。山半腰,抹着两条淡淡的白雾。峡里面,到处都是流溢着清新的晨光。
午后,从崖上转下来一小队人,是老头子的对头。“糟了!我们的对头呀!”野猫子恐慌起来,我却故意喜欢地说道:
“那么,是我的救星了!”
野猫子恨恨地看了我一眼,把嘴唇紧紧地闭着,两只嘴角朝下一弯,傲然地说:
“我还怕么?我们原是作刀上过日子哪!迟早总有那么一天的。”
不过,最后我还是与她一起扮演了戏,真有点儿小夫妻的味道,哄得一队人过去了事。
晚上,他们回来了,带着那么多的“财喜”,看情形,显然是完全胜利。但我却不能安睡下去。
第二天醒来时,已快近午,只我一人独自留着。江涛显得单调些、寂寞些了。但看见躺在砖地上的灰堆,灰堆旁边的木人儿,与夹留在我书里的三块银元时,烟霭也似的遐思和怅惘,便在我岑寂的心上缕缕地升起来了。
(选自艾芜《南行记》,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木头人”并不是野猫子的玩具,而是其理想的一种寄托物和替代物。作品巧妙地借助这一物件,表现野猫子向往粗野、自由生活的心灵世界。
B.魏大爷是山贼之首,小说中画龙点睛地揭示了他性格中“丑恶”的一面——狠毒、凶残,小黑牛被活葬这一情节,就充分暴露了其性格的阴暗性。
C.“我”既善良又仗义,没有出卖野猫子,让她逃过一劫,于是有了结尾他们悄然离去把“我”一个人留在了神祠,并给“我”珍贵的三块银元的结局。
D.《山峡中》取材滇西,通过小黑牛的悲剧,一方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无道、逼良为娼、转善成恶;另一方面又歌赞了沉沦者未泯的人性、可贵的心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有着独特的叙述视角,以流浪知识分子“我”为“观察者”和故事的叙述人,让所有的人和事,都经过“我”的情感过滤,都通过“我”的目光渗透出来,回忆与穿插极为巧妙。
B.小说中野猫子是一个活泼、机灵、凶狠的年轻女盗贼,她身上既有被罪恶社会所扭曲的“野性”,又有不曾完全泯灭的“人性”,是一个“人性”与“野性”统一的艺术形象。
C.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一个“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空间的狭小、气氛的阴郁沉闷和野猫子的活泼开朗。
D.小说以冷峻的叙说笔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和未来出路的深入思考。其中“魏大爷”等一众人物形象隐喻了时代气息下另一世界中的“叛逆者”的求生之道。
8.小说中反复出现对江边环境的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本文运用了多重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