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预测信息卷(三)答案解析 试卷总评:本套试卷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文化传承,关注学生成长,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育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现代文阅读Ⅰ关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致力于探讨报告文学的使命与担当问题;现代文阅读Ⅱ、古代诗歌阅读的文本分别选自当代作家杜鹏程、现代作家丁玲和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文言文选自《新序·义勇》,都具有典范意义;语言文字运用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情景设置更贴合实际应用。 试 题 详 解 1.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也是它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的特殊之处”说法错误。从第一段“像新闻一样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可知,“面对现实,参与社会生活”并非报告文学特有,新闻也有这种特点。 2.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试题解析]C项,“论证了报告文学与时代精神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法错误,从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文中举《大国重器》等例,是论证想象对社会现实的超越。 3.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试题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报告文学需要深入生活(也就是‘脚力’)”。A项所说的是报告文学的三个方面,并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B项所说的是报告文学与小说等文学的区别,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C项“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强调了报告文学深入生活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的观点。D项强调报告文学中真实的重要性要高于文学性,没有涉及深入生活的内容。 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原因:①报告文学追求客观真实之上的本质真实,须借助想象来描述可能性世界;②报告文学是记忆性书写,反映受访者与书写者的主体意识,必然存在想象。(2分) 作用:报告文学需要主客体的统一,而具有双重超越性的想象可以为其提供基础。(2分) 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社会现实是报告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其能量和活力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表现领域和写作主题只适合于报告文学。②报告文学可通过想象实现对社会现实的超越,或通过报告社会现实存在的不良现象,呼唤更美好的社会,或弘扬社会新风、时代精神与个人品质。 6.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试题解析]B项,“主要刻画彭总严厉和坚强的一面”不正确,主要是刻画其沉着和智慧。 7.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试题解析]D项,“凸显其原则性”错误,这是彭德怀与娃娃们开玩笑。 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彭德怀“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令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对工作十分严格,令部下在战场谁也不敢乱动。所以“我们是怕他的”。②彭德怀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甚至有点天真顽皮,能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指挥作战镇定自若,举重若轻,在军民中富有崇高威望。所以“我们更爱他”。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文本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文本一通过与陈兴允讨论、与孩子们交谈这两个场景展开,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细节富有想象力,描写具体细腻。②文本二抓住彭德怀最本质的性格特征进行简笔勾勒,基本上没有故事情节,纪实性强,描写简明凝练。(4分) 第二问:速写具有纪实性、篇幅短小、简练生动的特征,强调用具有概括力的笔墨描摹人物、叙述事件、复现场景。(2分) 10.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试题解析]“一人举”和“万夫俯首”之间是因果关系,意思紧密,如与前面“不可也”连在一起,则意思不连贯,排除A、C两项。“不义”是对“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一事的判断,应单独成句,排除D项。 11.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辨析文言实词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地位低于‘卿’‘士’”错误,“大夫”地位低于“卿”高于“士”。 12.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试题解析]A项,“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错误,原文为“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意为“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1)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义死”“无义”“不仁”各1分,句意1分) (2)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儿子叫胜,流亡在外,子西召回胜,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以”“谮”“见”各1分,句意1分) 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易甲采取了拱手待兵、泰然赴死的应对方式。(1分)②因为他认为士应遵循不屈于“利”和“威”的道义,无论是武力反抗还是发声应和,这都与“立义”的宗旨相矛盾。(2分) 参考译文: 佛肸凭借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锅鼎,招致士大夫并说道:“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大夫们都顺从他。到了田卑,他却说道:“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说着就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佛肸急忙加以阻拦,让他活了下来。赵氏听闻中牟发生叛乱,攻占夺取了该地;听说田卑不肯附和佛肸,寻求田卑并想要封赏他。田卑说道:“不可以,一个人被选拔出来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个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我如果接受封赏,会使中牟的士人怀有羞耻,这是不道义的。”田卑辞去封赏迁徙别处说道:“因为德行而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不道义的行为,我还是离开吧。”于是南行来到楚国。 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儿子叫胜,流亡在外,子西召回胜,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胜怨恨楚国放逐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杀掉楚惠王和子西,并想获得易甲的支持。(胜)部署士兵,并把他们展示给易甲看,说:“服从我,不用担心没有富贵;不服从我,这些人就要杀了你。”易甲笑道:“我曾经说过我所遵循的道义,您忘了吗?立即获取天下,如果不合道义,我不会获取;用武力威吓我,如果不合道义,我也不会服从。现在您将要屠弑您的君王,却让我听从于您,这不符合我先前所说的道义。您即使用厚利诱劝我,用武力威吓我,我也不会屈从做这样的事。您施行您的威势,我也彰显我的道义。领兵反击您,这是争斗;发声迎合您,这是令人鄙夷的。我听说士坚持道义不争斗,慷慨赴死也不做令人鄙夷之事。”于是拱手等待兵众,脸色一点也没改变。 芋尹文是楚国放牧鹿、猪等动物的人。司马子期到云梦之地狩猎,车上插着旗帜,旗帜因过长而拖曳于地,芋尹文拔出宝剑齐着横木斩断了旗帜,子期的副车随从从弓袋里拿出弓,从箭筒里抽出箭,拉开弓弦而没有射出。司马子期伏在车轼上问道:“我有什么地方得罪您了吗?”芋尹文回答道:“我是因为您的旗帜拖曳于地才这样做的。天子的旗帜拖曳于地,国君的旗帜和车轸齐平,大夫的旗帜和车的横木齐平。现今您是楚国有名的大夫,却抹杀这三个等级的差别,我斩断它,不是可以的吗?”子期听后很高兴,用车将他载到楚王处所,楚王说道:“我听闻有人斩断你的车旗,这个人在哪里?我将杀掉他。”子期把芋尹文的话禀告给楚王,楚王十分高兴,让芋尹文担任江南之地的长官,当地被治理得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15.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试题解析]C项,“居处荒芜而内心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的用法相近”错误。“草色迷三径”形容春草萌发,生机勃勃。诗人所居环境草色迷人,风光优美,左邻右舍无不惊叹、艳羡,表达了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王诗更多地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百姓过春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②卢诗更多地取材于自然风光,撷取春日来临时的自然风光,抓住有代表性的物候细节,如花枝舞动、草色迷离、风光怡人等,充分表现出初春的盎然生机,富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17.[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3)(示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示例二)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示例三)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18.[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翻天覆地 ②海纳百川 ③浓墨重彩 1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参考答案]该剧多维聚焦,全线出击,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图景转换为真实生动、鲜活可感的现实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2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参考答案]四个“从……到……”的大排比和三个“为……”的小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体现了《我们这十年》创作题材之广、范围之大的特点,凸显了该剧宏大的创作格局、多彩的时代图景和以点代面的艺术构思。 2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试题解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A项,“大家”指的是某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有公认成就的人,这里特指费孝通。B项,“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C项,指代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D项,指代的是不限范围的所有人。 2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加入了食用代糖 ②更要关注食品的能量值 ③却没有糖的能量 2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立意探索]材料第一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的态度和认识,即“敢”,材料第二段主要讲青年人做事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这两段材料,实际是从青年人的想和做两个角度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敢”,就是敢想敢为,就是说青年人应该无所畏惧,无论条件多么简陋,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能阻挡青年人前进的脚步。由此可以联想,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给我们打下江山,凭的就是敢想敢为的劲头和精神。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人继承了老一辈的这种精神传统,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总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们的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当然,也有一些青年人应该反思,“佛系”“摆烂”思想要不得,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自己进步,更不能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进步。 “善”就是善作善成,就是说青年人除了具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时讲究方法。因为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只凭无所畏惧的精神是不够的。现实是复杂的,无论干什么事情必须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在不断的锻炼中让自己成长、成熟起来。也许过程是坎坷曲折的,但是,必须坚持下去,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壮大起来。 写作时,不能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因为这两个方面涉及想与做的问题,在文章中应重点论述如何想与如何做。 参考立意: ①敢想敢为,善作善成;②既要敢想,又要善作;③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做事还要讲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