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1-27 14:00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四)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多以偏具象表现的动物图形及其变形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以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具有典型意义的器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附着于这些器型之上的图形描绘以鱼和人面等最为引人注目。彼时以鱼为主题的图形描绘多数比较写实,常见的独立鱼纹为比较完整的正侧面形象,鱼的身体包括头、眼、嘴、须、鳍、尾被尽数描绘,少数甚至还将并不明显的牙齿描绘出来而显得狰狞。手段以直线条单独纹样居多,也可见少量局部填色的纹样,比例准确略显呆板。该时期图形描绘手法简练、形象生动、特征鲜明、变化单纯拙朴。这种直观的表现符合先民敬畏自然、渴望安全、追求温饱且臣服命理运数等心理状态。
多处遗址地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六千多年前的渭水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水系丰富,鱼类繁多。先民对自身不能拥有的能力心存敬畏,出于对生命安全和生存所需食物的需要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他们自然而然会把目光聚焦在适合这些基础需求的渔猎采集等活动当中。河流是人类繁衍不息的生命线,鱼类在水中自由灵动的生存状态对先民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彩陶描绘最有代表性的图形当然是鱼纹,不仅数量最多,而且贯穿始终。这些彩陶描绘运用流畅线条进行严谨的图形设计,除了具有美化装饰意义之外还有别的用意。
艺术是一种经验总结。经过对大自然的持续观察、思考和长期的设计绘制实践,陶工对彩陶图形的描绘逐渐程式化,形式趋于规整。鱼类纹饰的各部分被逐渐概括成几何形状,尤其以三角形和圆弧居多。常见以最具有特征性的鱼头部位为主体,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展开,以二方连续的设计格局进行描绘的连续对称图形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整体的线条描绘与局部填色的合理运用使得图形看上去虚实相间、开合有度,达到了极强的装饰效果。这种不仅对称而且基本均等划分的描绘,如果没有对维度空间的判断和精准计算是难以达到的。
仰韶文化中期具有典型意义的器型非常丰富,在图形表现形式上由半坡时期的写实风格转而向抽象变形发展。具体以团簇表现的图形为多,由圆点、勾叶等几何图形和弧线以及曲线等综合形成的二方连续抑或四方连续图形,单纯而富有装饰意味。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在装饰图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这些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抑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能力的人才能够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彩陶图形描绘除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基础构架之外,还有很多采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流畅的线条所描绘的规律性图形,使整体器型显示出了更为严谨、庄重的艺术特征。图形当中的点、线、面搭配得当、节奏明朗,黑、白、灰层次显示了鲜明而丰富的递进关系,在彰显明朗、热烈、奔放美感的同时呈现出扑面而来的严谨、规范、肃穆气息,使观者得到愉悦感的同时接受了另一种具有理性意志的教化。
伴随着时代变迁,事物发展往往会呈现由低及高、再由高到低的抛物线似的连续状态,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发展也由繁盛的中期阶段进入了低潮。豫陕晋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彩陶(例如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数量明显减少,图形描绘疏松简单。施彩多在上腹和盆沿处。也许由此可以证明,彩陶在生活环境中的功能地位正在慢慢下降。
(摘编自王丽红《仰韶彩陶图形的表象与内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韶文化的彩陶常见的独立鱼纹为比较完整的正侧面形象,鱼的各个部位都被尽数描绘,少数还将牙齿描绘出来,具有宗教色彩。
B. 经过对大自然的持续观察、思考和长期的设计绘制实践,陶工总结艺术经验,对彩陶的图形进行严谨的设计,不再是为了美化装饰。
C.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中数量最多、贯穿始终、最有代表性的图形是鱼纹,这与当时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有密切关系。
D. 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的能力,就能完成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例,论证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的图案以写实为主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引用地层关系的研究成果,论证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安全和生存食物的需要以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
C. 文章阐述仰韶文化中期彩陶图案风格由写实转向抽象时,对相关图案的形状、线条等进行具体说明,使论述更明了。
D. 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先后论述了仰韶文化彩陶早期、中期、晚期图案的不同特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韶文化的彩图形描绘手法简练、形象生动、特征鲜明等特点,是先民敬畏自然、渴望安全等心理状态的直观表现。
B. 陶工对彩陶图形的整体线条描绘等,使得彩陶图形看上去虚实相间、开合有度,这说明陶工能判断维度空间并进行精准的计算。
C. 仰韶文化中期的彩陶多采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流畅的线条所描绘的规律性图形,除了审美意义之外还有其他精神意义。
D. 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不仅数量少,图形也变得简单,只在局部施彩,说明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由繁盛时期进入低潮。
【答案】1. C    2. B    3. D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具有宗教色彩”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这种直观的表现符合先民敬畏自然、渴望安全、追求温饱且臣服命理运数等心理状态” 。
B.“陶工总结艺术经验,对彩陶的图形进行严谨的设计,不再是为了美化装饰”与原文不符,根据“这些彩陶描绘运用流畅线条进行严谨的图形设计,除了具有美化装饰意义之外还有别的用意”可知,应是除了具有美化装饰意义之外还有别的意义。
D.“就能完成”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这些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抑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能力的人才能够完成”可知,“具备较强的数字观、方位观和精准的数列计算的能力”是完成“以原始数列和多边形为基础概念的对称或规律图形的连续设计与描绘”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安全和生存食物的需要以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的目的分析有误。文章引用地层关系的研究成果和阐述先民对自身不能拥有的能力心存敬畏和对生命安全和生存食物的需要,以及天生的趋利避害本能是并列的论据,而根据文中“他们自然而然会把目光聚焦在适合这些基础需求的渔猎采集等活动当中……彩陶描绘最有代表性的图形当然是鱼纹”等可知,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论证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彩陶的图案为何多是鱼图案的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D.“说明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由繁盛时期进入低潮”错误。根据原文“伴随着时代变迁,事物发展往往会呈现由低及高、再由高到低的抛物线似的连续状态,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发展也由繁盛的中期阶段进入了低潮……也许由此可以证明,彩陶在生活环境中的功能地位正在慢慢下降”可知,原文只是说彩陶发展的规律,不能等同于社会发展规律,彩陶的衰落只说明彩陶在生活环境中的功能地位正在慢慢下降。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7.29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
这些内容汇聚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当代文艺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格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文艺发展态势颇为可观,各种新兴文艺门类创意迸发,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当然,网络文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与文化传统彻底割裂了联系,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些年,网络文艺热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使得二者自然相融、深情相拥,出现了诸多“破图”产品。
(摘编自孙学峰、马冲《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的底色和灵魂》)
材料二:
从参与主体的庞大数宇、作品的巨量产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长为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借助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文学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延伸至几乎所有受过基本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网络文学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动摇了从“作者”到“读者”,再经社会大环境间接反馈至“作者”的传统文学传播模式。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完成了接受美学所理解的“二次创作”,而且还很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作者”。文学由此进入某种意义上的“全民写作”时代。这些都为网络文学的普及化、大众化风格奠定了基础。
当前,文学的电子化、网络化日渐成为趋势。网络文学不能只是在普及化诉求上“原地踏步”,而是努力向更高境界超越,实现“悦志悦神”的审美追求。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持续不断的多方合力,其中创作者的自觉是关键。
就目前来说,网格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推手之一是商业文化资本。资本逐利的本性内在地要求经济效益置于突出地位,经常在法律与道德允准的框架内追求盈利的最大化。这种操作可能迫使文学的艺术价值屈从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因此,作者必须拿捏准与资本的距离,既要顾及资本时利润的要求和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又要避免将自我异化为流水线上机械化操作的“人工智能”,还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
相当多网络作家在完成自己的成名作之后,就开始走不断“复制自己”的下坡路,显示出素材耗尽、后劲乏力的窘况。突破经验范围是横向的开拓,反思自我则是纵向的掘进。只有不断审视、反思、超越自己,才能从更高的视角认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困惑,才有可能在深度上向文学的更高境界靠拢。
(摘编自黄权壮《网络文学审美追求还要更进一步》)
材料三:
网络短剧成为市场热门,与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机制关系密切。网络短剧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转移支付,某种意义上是广告创意学与网络文学故事类型的融合。网络文学短剧化的核心依然是文学的变局。
传统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媒介驱动催生下,从传统文学中分化出的类型文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相时独立的文体形式。其主要特征除了媒介性、类型化特征之外,还有商业化带来的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超长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客户端作为阅读载体的商业化新媒体文、短故事,反超传统网络文学的长文模式获得长足发展。
传统网络文学付费阅读和作者稿酬制保证了网络文学生产的可持续性,提高用户粘性并保持足够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所谓文学性由传统文学表达手段、表现方式、语言修辞化、文本阐释的多义性等,朝着以读者为中心的类型文学游戏化、创意化方向转变。在篇幅上传统网络文学长文更适宜改编成长视频或者长漫画、动画。
(摘编自吴长青《网络文学短剧改编,刚上路别迷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相关调查,我国网络短视频发展迅猛,用户规模达9.75亿,高于网络直播、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用户。
B. 网络文学参与者主体庞大,在自身优势下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扩展到了所有受到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
C. 新媒体文、短故事是新的网络文学模式,克服了商业化带来的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超长性的弊端,获得长足发展。
D.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注重表达手段、表现方式等的创作者中心模式,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类型文学游戏化、创意化方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艺发展态势不错,出现了各种新兴文艺门类,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
B.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文学力量,这是因为网络文学的“读者”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二次创作”,成为“第二作者”。
C. 网格文学要向更高境界超越,实现“悦志悦神”的审美追求,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但是创作者的自觉是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关键。
D. 网络短剧商业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转移支付,网络短剧能成为市场的热门,这与网络文学的免费阅读机制关系密切。
6. 要提升网络文学的审美追求,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B  
6. 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网络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②创作者有必要与资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③文学的活水源头是生活,在面对生活时,作者应注重突破人生经验的狭窄范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我国网络短视频发展迅猛,用户规模达9.75亿”错误。由原文材料一“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可知,是“网络视频(含短视频)”,该项缩小范围。
B.“在自身优势下”“扩展到了所有受到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错误。借助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文学使作者和读者群体突破各种限制,延伸至几乎所有受过基本文化教育的普通民众”来看,该项“自身优势”张冠李戴,“所有”扩大范围。
C.“超长性的弊端”错误。由原文“其主要特征除了媒介性、类型化特征之外,还有商业化带来的以读者阅读体验为中心的超长性”可知,“超长性”应是优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这是因为”错误。由原文“从参与主体的庞大数字、作品的巨量产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长为不容小觑的文学力量”“网络文学的读者,不仅完成了接受美学所理解的二次创作,而且还很可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作者”来看,该选项因果关系不严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由原文“近些年,网络文艺热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使得二者自然相融、深情相拥,出现了诸多‘破图’产品”“ 网络文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与文化传统彻底割裂了联系,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可知,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既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又要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网络文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由原文“作者必须拿捏准与资本的距离,既要顾及资本时利润的要求和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又要避免将自我异化为流水线上机械化操作的‘人工智能’,还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可知,创作者有必要与资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向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升华。
由原文“突破经验范围是横向的开拓,反思自我则是纵向的掘进。只有不断审视、反思、超越自己,才能从更高的视角认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理想与困惑,才有可能在深度上向文学的更高境界靠拢”可知,文学的活水源头是生活,在面对生活时,作者应注重突破人生经验的狭窄范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