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B B.“因为……张岱提出了……”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可见张岱提出这一标准与是否认识到园林命名关键并无因果关系。 2. A B.“这不应该归于‘俗’命名方式”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可知,这种为了追求文辞华美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也应该归于“俗”。 C.“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错误,由第四段“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如在蘅芜苑中……‘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可知,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用典要“中”,即根据景来命名。 D.“……因为……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错误,根据材料二“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知,应该给人“中”的感受。故选A。 3. C A.是司马光对先贤的敬慕,与园林造景无关。B.是“园林文学”的概念知识,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C.洞门“穿越性”是以“桃花源”意境有关,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D.是对园林设计建造者的要求,与园林造景和诗文关系无关。故选。 4. 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个角度。 5. (1)“翼然”有“不中”的缺点,不如“泻玉”更切合实际;(2)“泻玉”粗陋不雅,犯在违制;(3)“沁芳”既切景又没有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 6. D A.“为后文小说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错误,后面情节的发展虽然提到棍子,但和棍子没有关系。B.“恼怒”理解错误,结合后面拿红薯干及让蒸窝头可知,对父子“撞饭”内心不高兴,嘴上含带讽刺,还算不上恼怒,恼怒就不会给一点吃的了。 C.“对父亲不与良雨合作的不满”错误,小霞他娘的态度主要是对父子“撞饭”的不满。 7. C C.“悬念迭出”错误,小说的对话自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没有设置悬念。 8. (1)这是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村中鸡狗萎靡的情景,表现了到处没粮的现实。凸显出敌占区了无生机的萧条状况。(2)这是一处社会环境描写,说明生活中时刻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凸显出敌占区敌我冲突的尖锐。 9. 从故事层面看,“断路”就是中断关系。小说中指父亲与当了汉奸的表弟辛希才断绝了亲戚关系。从象征层面看,在抗战沦陷区那个特定环境中,与有粮有权的汉奸亲威“断路”意味着断绝了自己的生存之路,象征了父亲高尚的民族气节。“断路”还意味着“生路”,有了以父亲“良士”为代表的有家国情怀的普通人与生存机遇的“断路”,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生路。 10. D 句意: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安危”是一个词,“相林甫”的意思是“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句子的主语应该是“陛下”,所以“陛下”应该放后一句,据此排除AC。“时”意思是“当时”,时时间状语,应该放后一句;“为上所重”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 11. A A.“中书令为当时三省的长官”错,中书令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 12. D D.“严挺之颇受张九龄的赏识,却为李林甫怨恨”错,根据原文“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可知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是在李林甫怨恨严挺之之后,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3. (1)李林甫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所以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 得分点:“短”,动词,诋毁,说人短处;“短九龄于上”,状语后置句,“于上短九龄”,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浸”,逐渐。 (2)而严挺之一向傲气,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不去拜访。 得分点:“素”一向;“负气”,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薄”,看不起;“竟不之诣”,宾语前置句,“竟不诣之”,最终也不去拜访他。 14. (1)李林甫独揽大权;(2)明令谏官不准上书言事;(3)把上书言事的杜琎贬为下邽县令。 参考译文: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是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很好,所以李林甫一并嫉恨他们。这时玄宗在位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尽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皇上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玄宗为临淄王的时候,武惠妃生寿王李瑁,所受宠爱超过其他皇子。太子与李瑶、李琚在内廷住所聚会,因为各自生母的境遇而出言抱怨。武惠妃向玄宗哭诉说:“太子暗中结党,将要谋害臣妾母子,他们还指责陛下。”玄宗大怒,告诉了宰相,想要废黜这三位皇子。张九龄说:“陛下登基将近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得以经常听到陛下的教导,天下人都觉得陛下享国久长,子孙昌盛,都为陛下高兴。如今三位皇子都已成人,没有听说犯过什么大错误,陛下怎么能突然因为无根的传言,在发怒的时候就要全部废黜他们呢?何况太子为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一定要这样做,则臣不敢奉诏。”玄宗不高兴。李林甫开始并没有说什么,退朝后私下对玄宗宠信的宦官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玄宗犹豫不决。武惠妃秘密派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太子废立之时,如果您能够加以援手,自然可以长保宰相之位。”张九龄断然斥责,并把她说的话告诉了玄宗。玄宗听了为之变色。因此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都安于其位。李林甫则随时随地在玄宗面前讲张九龄的坏话,玄宗渐渐地疏远了张九龄。 李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读“伏腊”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于是将萧炅外放为岐州刺史,因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友善,想要引荐他为相,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陛下器重,足下应当上门拜望,与他相处和睦亲近。”严挺之一向自恃意气,轻视李林甫为人,终究不肯上门拜望。李林甫更加恨他。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将顺从皇上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立在正殿宫门外作为仪仗用的马匹吗?(虽然)吃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叫一声,就要立刻被拉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玄宗的谏诤之路断绝了。 15. C C.“雨后”错,诗歌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渲染了雨前和雨中的气势,没有写雨后。 16. “阴晴”“云”“雨”一语双关,既是自然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整个国家风云翻涌、颠覆播迁的形势。表面虽然写的是自然云雨,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 【解析】诗歌首联意思是,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阴晴”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 颔联意思是,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语意双关。 首联和颔联运用双关修辞,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17. . 信而见疑 . 忠而被谤 . 名实已明 . 而天下之理得矣 .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18. D 19. B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我……,它……”中途易辙,改换了主语,改为“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二是“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搭配不当,改为“山,隔不断;水,剪不断”。 20. 运用排比,将“情思”“吻”“问候”分开来写,前面分别用“一缕缕”“厚甸甸”“一朵朵”“鲜润润”“一声声”“热乎乎”加以修饰,不仅句式对称,节奏鲜明;使用叠词,音韵和谐,也能强调突出乡情之重之浓之细腻,增强亲切感。 21. B 由第一段空前部分只要谈中国画,空后谈“文人画使中国画文人化”可知,应该有“中国画”与前文衔接,排除A、D。由“因为”一词,可见要强调结果,故要填“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排除C。 22. (1)文人画兴起不久 (2)绘画之外 (3)中国文人作画 23.【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鲁迅先生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谈的是作文写作的真谛,这个真谛的核心是“真”。但是作文是由此延伸“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就是说,做人做事也要“真”。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写作及人”,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真”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真实”“真挚”“真诚”。因此说,写作可以转化为话题“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追求真。当然与“真”相对的是“假”,这样,作文就可以安排成对比式,可以分析“真”的作用或好处,再分析“假”的坏处和弊端,“真”与“假”形成对比,更有说服力。如,假牙、假肢,永远比不上自己原装的真的牙齿和肢体。如果安排成并列式的话,应该最好写,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真”带来的益处。 在文体上除了议论文外,还可以选择记叙文。想要写出好的记叙文,可以适当安排些技巧,如欲扬先抑等手法,使文章具有波澜,增加吸引力。 这个作文不能只就写作来谈,必须要从写作延伸出去,从做事和为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要不然文章比较浅显,并且不符合要求。 【立意】 1.隐去浮华,追求本真。 2.质朴为人,率真做事。 3.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 4.真实的才能长久。 5.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