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济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20 16:00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B. 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C. 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D. 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书令,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为当时三省的长官。
B. 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车驾”“万乘”“九重”“天子”“皇舆”等同为帝位代称。
C. 践阼,“阼”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故文中的“践阼”指的是天子即位。
D. 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的“出”与此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玄宗想让李林甫为宰相,为此询同张九龄,张九龄因提否定意见被李林甫嫉恨。
B. 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玄宗不悦。
C. 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没表志;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派人拉拢张九龄。
D. 严挺之颇受张九龄赏识,却为李林甫怨恨,因为严挺之把他推举的萧炅贬了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2)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14.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自是谏争路绝矣”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点明诗人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
B. 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
C. 诗歌渲染了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
D. 尾联化用杜甫的诗句,并用典,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
16. 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屈原因为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是处于困境中了,“________,______”,能不产生怨恨吗?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天下儒者所争论的,尤其表现在“名实”的问题上。他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都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中提到“乐器”的诗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情像一条(   )而绵长的丝线,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的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托给那一脉幽幽的月光吧——那时湿漉漉、晶莹莹的月光,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穿过翳密的林薮,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把一朵朵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场院,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株小草……啊,给我那像按在平原上一枚图钉大小的乡村。
而今,又是月到中秋了。月,对城市来说,实在太吝啬了。即使这中秋之夜,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只在遥远的天空微微睨着。我的思绪也像鸟儿一样,乘着这(   )的月光飞去了,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故乡那(   )月色里……
瓜棚月夜,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我们常常(   )地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隔壁家的一位大爷——一个瘦瘦的老头儿,我们都叫他鳖三爷。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韧   虚无缥缈   如诗如画   三五成群
B. 坚忍   虚无缥缈   诗情画意   三五成群
C. 坚忍   缥缥缈缈   诗情画意   成群结伙
D. 坚韧   缥缥缈缈   如诗如画   成群结伙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它相伴,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我们一同前行。
B. 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
C. 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一同前行。山,剪不断;水,隔不断。
D. 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山和水,隔不断也剪不断我们一同前行。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绘画史上,    ,便很快成为主流。这是西方所没有的。正为此,中国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体系与文化体系。过去我们常用南北朝谢赫的“六法论”来表述中国画的特征,这其实是很荒谬的。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尚处在雏形阶段;(   ),因为,文人画使中国画文人化。
文人化是中国画的本质。在绘画之中,文人化致使文学与绘画结合;    ,则是写作人与画家身份的合二而一。西方的写作人作画,被看做一种跨专业的全才;    ,则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中国人常把那种技术高而文化浅的画家贬为画匠。这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中国画真正成熟
B. 中国画的真正成熟,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
C. 中国画是在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真正成熟的
D. 文人画成为主流之后,才使中国画真正成熟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鲁迅对于写作曾经说过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