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06 16:15
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代变革和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在当前数字化信息浪潮下,构建非遗文化的生态传承系统,对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我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影响力显得尤为关键。
深入贯彻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的大数据理念。大数据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就要建立大数据思维,接收、认识乃至驾驭大数据,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运用价值。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整理,全面掌握非遗文化的社会反响情况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断非遗项目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决策者保护非遗文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同时,要形成善于运用大数据捕捉非遗文化信息的思维,克服信息缺失所造成的文化碎片化弊端,从而提升非遗文化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及深度。
优化非遗文化数字支撑,扩大非遗文化的数字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数字信息技术催生了众多数字文化新业态,给予众多非遗文化爱好者全新的体验。而伴随着类似VR或者三维建模仿真技术等数字新技术的推出,虚拟现实交错更换已然成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得改造和提升非遗文化产品、弘扬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影响力成为现实。一方面,融合知识图谱、用户图像及自媒体手段等智能技术,将非遗文化虚拟现实化,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全实景高清展示,促进非遗文化遗产民族民俗类或者表演类产业化,从而提升非遗文化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类似VR等增强技术的实景互动功能。借助智能技术对非遗传承人的价值进行开发,尤其是其技术的动态展示,给予非遗爱好者切身体验,既能弘扬非遗的人文内涵,也可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
建设非遗文化数字平台,拓展非遗文化传承路径。与传统的展示平台相比,数字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融合所有相关数据,同时可通过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的提高来筛选掉不良数据或者劣势数据,提高数据整体质量。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传承人、企业、学者及公众等各方面资源,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加快非遗文化数字化进程,破解不同部门、地区、机构及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数字壁垒和信息孤岛,将有助于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丰富非遗数据库的功能体系,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非遗文化。
(摘编自方志玉、方忠《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数字化信息的浪潮下,必须建立大数据思维。
B.依托大数据推断非遗项目的发展趋势,能为决策者保护非遗文化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C.要提升非遗文化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深度,需要克服信息缺失造成的文化碎片化弊端。
D.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地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这有利于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立足实际,提出了“如何构建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系统尤为关键”的观点。
B.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使用“数字壁垒”“信息孤岛”等说法,生动形象,有利于读者理解复杂现象。
D.文章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数字化构建”相结合,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学术视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数字新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的交错更换,这将会成为数字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B.利用VR等技术的动态展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就可以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
C.提高数据的整体质量,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来筛选掉不良或者劣势数据。
D.数字信息平台可以融合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它相较传统展示平台具有的最主要的优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近年来,中国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出一大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优秀品牌,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扬帆出海、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品牌,一是要坚持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
(摘编自沈跃跃等《汇聚力量,形成品牌优势》,《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日)
材料二:
国际化会助推品牌化,而不是企业实现品牌化之后再去国际化。华为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约有1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44位。吉利、美的等企业“凤凰涅槃”的关键节点也始于国际化,即调动全球资源补企业能力短板。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协议,这成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从2012年开始,吉利连续十年进入世界500强,也是其中唯一上榜的中国民营车企。2017年1月,美的完成对德国库卡的并购,当年亦成为首次入榜世界500强的中国家电企业。没有品牌化,就没有高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一是注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是重视研发创新。202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公司数量居世界首位,达到143家,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上榜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五类:工程基建类、能源资源类、房地产类、金融服务类、互联网企业,而欧美日韩等国上榜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因此,多年来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入围。从一定意义上讲,工程基建属于“汗水经济”,能源资源也会越挖越少,而智慧经济、先进制造则会越挖掘越多。
(摘编自赵磊《“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诞生了很多品牌,但是高端品牌不多,尤其是以智能制造赋能的高端品牌还需要努力。我国有很多实力非常强的企业,但品牌力较弱,二者需要平衡。从《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有95个企业在《财富》500强中,25个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两者差距为70;到2020年,我国有133个企业在《财富》500强中,43个在世界品牌500强中,这一差距扩至90.我们的软实力、品牌全球影响力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傅勇《数字时代产品升级链动品牌升级》,《经济参考报》2021年10月1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乃
至国家的竞争力。
B.中国品牌扬帆出海,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包括中国产品,也包括中国服务、中国标准。
C.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提高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可以增强企业质量品牌培育能力。
D.强化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从而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利、美的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上榜世界500强,得益于并购或者收购国外企业,这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B.华为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上榜2021年世界500强,而且属于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类型的企业,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
C.《财富》500强榜上的中国企业主要类型没有制造业,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
D.《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数据差距从2013年的70扩至2020年的90,这
表明我国企业品牌力变弱。
6.我国实力很强的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品牌力较弱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距离
于博
奎县在文化中心举办干部职工书画展,三天过后,来看展览的人日渐稀少。突然,文化中心的张主任接到了县政府办通知,说明天副县长常膺耀要来参观。张主任很高兴,开幕式上县里倒是来了几位领导,但那纯粹是走形式,讲几句话就走了。常副县长这会儿来,看得出他对展览是关心和重视的。张主任特意召开会议,布置好明天的工作,又亲自通知参展的几位知名书画家能来的尽量来。县公安局看守所的民警陶来也接到了通知。不是陶来知名,也不是他有作品参展,而是大家都知道常副县长最初也是一名人民警察,还在东风派出所干了很长一段时间。陶来没到看守所之前,一直在东风派出所,这就说明他和常副县长并肩战斗过。对于此事,陶来也不避讳,甚至在公开场合骄傲过。你说常膺耀常副县长?熟悉呀,以前在一个卫生间一起“排除”了三年呢。说完,陶来脸上显出自豪感。
第二天上午九点,听说常膺耀副县长到了,张主任几个人跑到楼下去接。参加画展的几位书画家在画作前浏览着,也不时向楼梯口瞟一眼。陶来站在楼梯口,他在专门等常膺耀。虽然两个人在一个派出所工作过,但常膺耀进步快,自从调到局办公室,便一年一大步,几步就甩开了与他们的距离。常膺耀当上副县长后,陶来因为小舅子家的孩子上学问题曾专门去县政府大院找过常膺耀,但没见到,秘书说常县长下乡了,有什么事情请和他说,他一定转告常县长。
那天晚上,常膺耀的秘书给陶来打来电话说常县长得知他的事,很着急,也和教育局徐局长联系了,他可以去找徐局长。只要是符合条件,一定给办。学生上学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违反原则的事常县长也不能破例。后来,孩子真的就近入学了,不知道是不是常膺耀的力量,但陶来在岳父家的地位却直线上升了。陶来想请常膺耀吃饭没有请成,因为常副县长真是没时间和他吃饭。办这么大的事一点儿表示没有,陶来很是感动,也有些歉疚。昨天接到张主任的电话,陶来挺激动,决定今天要和常膺耀握下手,说上几句。陶来想着和常副县长握手的那一刻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常副县长拍着他说,老陶,好多年没见了;是张主任等人投来的羡慕的目光;是那几位知名书画家惊讶的神色,原来陶来真和常副县长关系不错,好吧,等常副县长参观结束哥们儿几个去德兴楼吧。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陶来想,握下手,点个头,说句话,一分钟之内的事,肯定没有什么问题。想到这儿,陶来竟自言自语起来——真该喝一顿。
楼下传来脚步声和说笑声,常膺耀的声音最响亮。他说他是顺便路过,其实他也是书画爱好者,等以后退休了也要和书画圈的人混混。说着,常膺耀露头了,陶来居高临下看到了他的秃顶,接下来看到了他的脸。常膺耀也看到了陶来。陶来冲常膺耀发出柔软而热烈的目光,而常膺耀只是眨了一下眼睛,目光始终成直线,射过陶来,落在对面墙壁上一幅葡萄画上,说道,传神啊,我仿佛闻到了葡萄的清香味儿。陶来轻轻地说了一句,常县长。常膺耀没听见,依旧盯着画,迈着大步直奔那幅画而去。在走到陶来身前时,陶来不由自主地拉了他下,依旧红着脸说,常县长。但常膺耀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干扰,他的心神和目光都被那幅画牢牢地吸引住了,一米七的陶来就像根本不存在一般。
常膺耀在陶来面前如风而过,几步奔到画前,驻足观看。一帮人呼啦啦围过去,说着笑着。陶来仿佛被人猛扇了一记耳光,脸上火辣辣的,他尴尬地僵立在那儿,一动也没动。半晌,他抬头望去,看画的常膺耀只距离他不足三米,但他觉得常副县长是站在那个半球上。
德兴楼这顿饭黄了。没人告诉陶来去吃饭。倒是陶来挨个儿请人家了,可人家都说今晚有约了,改日吧。
陶来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以至于常副县长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后来他实在憋不住,和一个好哥们儿说了。好哥们儿并不惊讶,说你太自以为是了,人家堂堂一个副县长凭什么和你握手,你把人家放在什么位置上了!这不是给你难看,这是你不懂得一个词语。
什么词?
距离。
陶来低头不语。
一年以后,陶来调到了安北监狱。他终于解决了和妻子两地分居的问题。
三年后,陶来负责的监区新来了一个犯人。陶来一见,立刻张大了嘴巴,但他很快跑了上去,伸出手,常膺耀,啊不常副县长,你?穿着囚服的常膺耀低下头,涨红着脸,垂着手,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陶来伸出双手把常膺耀的手握住,晃了晃,嗯,膺耀,你这手还和在派出所时一样,就是没劲了。
常膺耀看了一眼陶来,想了一会儿,说,你能不能给我弄点儿水笔和宣纸?陶来问他啥时候练字了,常膺耀点头,从现在开始,就练两个字-距离。
(摘编自《啄木鸟》2021年第11期)
材料二:
小小说不是可以由短篇小说压缩而成的。它们是不同的文学品种,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规律,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取材与创作的思维。小小说是小说家族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这朵浪花是从真实生活中跳跃出来的。
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会把重要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余味”,在小说结束后,往往还能让人继续联想,留下回味。小小说篇幅有限,只有余味可以无限。小小说不仅要把“余味”拿来作为艺术追求,也要作为自己重要的特征。
小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视语言为生命。小小说受篇幅短小的制约,文字必须简洁精当,讲究方块字的使用和审美意蕴。正为此,才可能成为一种精美的文本。
(摘编自冯骥才《小小说特立独行》)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副县长到来时的场景与小说开头的“来看展览的人日渐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文化中心对
“大人物”到来的重视程度。
B.在画展上,陶来的热盼握手与常副县长的冷漠无视形成对比,在沉重的打击下,他不知所措,
不明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C.小说的细节描写精彩,如“陶来不由自主地拉了他一下,依旧红着脸说”,表现出陶来想和常副县长握手而未能如愿的尴尬。
D.小说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常膺耀陶醉于被前呼后拥的心态写得惟妙惟肖,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文中三处加点的“距离”的内涵有何不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从材料二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对《距离》一文进行赏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