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长沙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05 20:27
长沙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路遥的作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去阅读,正说明了路遥是为大众写作。路遥曾经写道:“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所以这本书获得那么多人的欢迎是理所应当的,是作家这种追求的自然回报。他眼里有读者,脚下有大地,胸中有大意,心中有人民。
现在评价路遥,不应把路遥理解得太狭隘了,整个评论界或者读者,更多的是关注路遥能吃苦,在苦难当中、在逆境当中勇于奋斗,着眼点过多地局限在励志上。事实上,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路遥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在《平凡的世界》中,没有两极对立,他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他写的不是政治学上、社会学上、伦理学上是非对错的关系,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
当时的文坛,都在追逐现代派这样的时尚。路遥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作家,他对现代派的文学非常了解。但路遥的先锋性正在于此,他不会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在整个文学风潮那么宏大的状态下,他能够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他能够逆潮流而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体现了他的先锋性。路遥一个很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在20世纪80年代各种先锋现代的文坛潮流裹挟了很多创作者,但路遥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所处的时代,他通过学习柳青,也通过学习巴尔扎克,对“做时代的书记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意识。
每个时代可能有它独特对应的文体,有它独特对应的创作方式。几十年光阴流转,中国社会更是经历了巨变,然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却一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路遥的笔触触及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变化的情感结构,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时代大势发生变化了,路遥在个人主义方兴未艾,还在呼之欲出,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时候,他用他的作品把个人奋斗的意识镌刻进文学当中,他用这种方式打通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接续改革文学的传统,对20世纪80年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用什么样的目光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国青年网”2019年10月30日)
材料二 
路遥当年曾说,写作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批评家”。如今,他的作品仍然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这足以证明,路遥的文学理想,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长销书之所以能长销,是因为读者对长销书的认同不会停留在个人的愉悦、猎奇层面上,而与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观念有关。一时之间的潮流可能消散,但通过一部书凝聚起来的社会性文化力量,却能随着世事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路遥的作品里,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呢?“奋斗”“勇敢”“克服”……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后形成的普遍印象。在上述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分析“路遥现象”,不能局限在文学批评内部。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并不都是出于文学原因,也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它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即和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个人奋斗,从中国农村或城市底层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当代英雄”。社会转型时期,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怎样实现个人价值,怎样找到人生理想,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而路遥的作品,提供的正是答案。
未来,路遥作品还能“霸榜”多久?这既要看社会的变革速度,也取决于后来者能不能补充,甚至是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但至少在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或者说,他们,就是你和我。
(摘编自《我们为什么喜欢〈平凡的世界〉》,“澎湃新闻”2019年12月3日)
材料三 
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的普通的人们。这里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无论如何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李向前和田润叶,在李向前健全时,二人都被爱情的苦楚折磨得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双腿后二人却神奇地复合,并在情感上深深依恋着对方。李向前自卑敏感却自强自尊,他怕人们异样的目光而不愿跟妻子出门逛街,却愿意在街边摆摊钉鞋。钉鞋对他而言不是挣钱的职业,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首挺胸地活在世界上,李向前如此,我亦如此。能够准确把握每种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是路遥的伟大之处,也是我最为感佩的地方。
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路遥的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字里行间。他是高加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的悸动和涌起的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以后的人们。
(摘编自刁云逸《我看<平凡的世界>》,“知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一代代读者所喜欢,与路遥坚定不移的写作初衷以及其脚下、胸中、心中都有“料”,将“以人为本”定为写作目标密不可分。
B.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创作方式和文体,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却能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是因为路遥所处的时代对长篇文学有着巨大的需求。
C.材料二中指出《平凡的世界》能长销不衰,源于读者对书中凝聚的文化力量和体现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认同。
D.材料三认为路遥从未远离读者,因为《平凡的世界》与《红楼梦》《人间喜剧》一样,证明了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来描写人情人性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路遥善于吸纳现代派、柳青、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并以此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
B.当下评论界或读者对路遥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路遥吃苦肯干、于逆境中奋斗的励志精神层面,较少关注路遥作品基于悲悯之情的诗意现实主义色彩。
C.路遥秉承为“读者”而非为“批评家”创作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其作品每年在图书榜上“霸榜”成为长销书,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D.“路遥现象”表明,读者对《平凡的世界》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作家水平高,还因为它为从农村或城市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
3.下列说法中,对“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的论据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路遥的作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使得其小说仍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
B.社会变革速度及后来作家能否补充甚至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是该论点的原因。
C.奋斗、勇敢、克服等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
D.当下,因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平凡的世界》距离我们很远了,可它仍具有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痴  迷
[美] B·V·劳森
偏偏在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可能无法在五点半贝利琴行关门前赶到了,还是改为步行吧。踏在雨水浸泡的水泥地面上,每一步似乎都在对他进行嘲笑,如同一个缓慢摆动的大怀表——踢踏,嘀嗒;踢踏,嘀嗒;踢踏,嘀嗒。
他跌跌撞撞地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5:05,越南老妇人和她的花店;5:07,卡斯克夫人牵着失聪的贵宾犬托尼在溜达;5:08,亚伯拉罕和穆罕默德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争论政治;5:10,爵士三重奏在老弗里蒙特酒店地下室排练。最后在5:15,终于赶到了,仿佛一个闪耀的灯塔,冲破了他心中焦虑的迷雾,冲破了贝利琴行的平板玻璃橱窗。
然而,它还在等着吗?万一有人捷足先登,像他一样爱上它怎么办?虽然几周前它就到了这里,但当他第一眼看见它那迷人的曲线,在灵魂深处,他知道他们注定要在必一起。
他颤抖着跨过门槛,屏住呼吸,将视线投向他的珍宝。令他惊恐的是,它不见了。之前它一直在那里,像个神龛似的待在角落里,在画着蓝色和金色天使的彩色玻璃窗户下面,那是他的吉兆。当他走向柜台,询问是哪个该死的偷了他的宝贝,他一眼瞥见了它,神情凄凉地待在一个它不熟悉的地方,紧挨着男盥洗室。
他虔诚地走近它,用墨迹斑斑的双手抚摸着光滑的琴盖,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琴键时,几乎变得颤抖起来,他坐在琴凳上,试了试踏板。
突然间,本顿·贝利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他身旁。“你把它挪了位置。”
“我们整理了一下库存,为一批新货腾出地方。您很喜欢这架琴,对吗?”
他的声音低下来,激动得有些哽咽:“贝利先生,我想,我决定买下它了。”他仔细地数出一沓百元钞票:“这些够订金吗?”
贝利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
他知道她会是怎样的反应。愤怒的眼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不满,双手叉腰,长期的愤怒情绪使她的脸满是皱纹。
在回家的路上,他感觉像在跳舞,他知道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希望他拥有这架钢琴,任何人都不应违抗神的意图。
他8岁的时候,想要一架钢琴,或者至少是一节钢琴课,但遭到了喜爱足球的父亲的拒绝。父亲说“音乐属于娘娘腔男人”,并且强迫儿子踢足球,而他是那么讨厌足球。至今,他仍然可以体会到那脆弱的幼小心灵的怨恨,直到成年后,这些酸楚的回忆一直吞噬着他的自信。即便是现在,当他渴望感受指尖下象牙和乌木琴键的绝妙感觉时,仍想象父亲严厉的训斥从头顶上的云层倾泻而下。
当他爬上公寓的三段楼梯时,三个女魔头(妻子和两个女儿)正等在那里。怀着喜悦的心情,他跨进家门告诉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付了买钢琴的订金。”
一阵沉默,周围的温度似乎下降了十度。
瑞秋先开了腔:“你在开玩笑,对吗?”
接下来是蕾妮:“哦,爸爸,你不可能是认真的,你根本不会弹钢琴。”
轮到他妻子发话了:“我们已经谈过几百次了,我们负担不起。”
“我存了一些钱。”
“你是想告诉我,你把我们的积蓄浪费在一个微不足道的钢琴上?”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建立了一个钢琴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些钱。钱不是很多,但够用了。其中,包括高中时期在卡尔杂货店打工的薪水,零零散散的圣诞节红包,以及一些零钱……”
她们突然一起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把它放在哪儿?”(妻子)
“你知道,你最近有点老糊涂了。”(瑞秋)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蕾妮)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这是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放下报纸,把身子挺得笔直,圣海伦火山似的一股力量从他的血管里喷发出来。
他没有大喊大叫,他的声音近乎耳语,但它传遍了房间里布满蛛网的每个阴暗角落:“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别人告诉我如何经营我的生活。我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你们三人。”
这只是他刚刚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肺部一张一弛,犹如圣保罗教堂的轨杆管风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经历这样的时刻,他要与狼一起跑,与鹰一起飞翔。”他的妻子也许还会说得更难听,但他不在乎,他停顿了一下,手指像指挥棒似的猛地戳向空中:“钢琴就放在电视机的那个角落,如果有人不喜欢,可以离开,我付房租,我提供食物,我不想听到争吵。”
他重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继续读报,身后一阵嘀咕声,然后门轻轻地关上了。他的妻子坐在沙发上,从篮子里拿出她正在织的毛衣,屋内唯一的声音是毛线针的咔咯声。
他站起来,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一个好兆头。胜利在他的生活中极为罕见,但他觉得琴行橱窗里的天使守护着他,钢琴放在那个角落会很合适,仿佛肯塔基赛马会上一匹夺冠的黑色纯种马。
(鞠薇译,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男主人公从8岁起就渴望得到一架钢琴,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年老时,顶着家人的压力,用平生的积蓄做代价,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B.男主人公在赶到琴行的路上,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时,精确到每分钟,既写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急切,也表现了他无数次探访琴行,对钢琴的痴迷。
C.男主人公对妻子得知他预付订金后一定会恼怒的想象,以及妻子在确认无法阻止丈夫而选择沉默的做法,表明了他妻子虽然暴躁,但也能善解人意。
D.小说结尾写男主人公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及想象钢琴摆放位置的情景,通过典型化的场景描写烘托了他胜利后的得意心态。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回忆,突显了童年的心灵创伤会记忆很久,甚至终生难忘,使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
B.运用插叙的手法,不仅交代了男主人公痴迷于钢琴的原因,而且使小说的行文富于变化。
C.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强横做法给男主人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
D.写男主人公渴望抚摸钢琴的感受,为下文写他不惜与妻女决裂也要买钢琴的情节做铺垫。
8.“钢琴”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哪些主题?请简要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