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02 10:30
参考答案:
1.B
2.A
3.C
4.首先由张劲妮的“灵魂砍价”事件引出医保谈判的话题;接着论述了医保谈判备受关注的原因和医保谈判的原则;然后指出影响医保谈判的其他因素;最后总结,让整个社会能更理性地看待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局限性”。
5.(1)提升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加快军见病用药的技术攻坚,提高药品的审批效率。(2)提高医保谈判的技巧和方法。(3)利用好“机制砍价”的平台,让国家、百姓、医院、药企多方形成共赢的良性局面。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首先需要‘以理服人’,其次才是‘以情动人’”错,根据原文“这可以说是‘动之以情’之外的‘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了。”可知应该是先“以情动人”,后“以理服人”。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去除人为操作因素”错,原文是“最大限度压缩人为操作空间”,不是“去除”。
C.“关键在医保谈判”错,原文是“当整个社会能更理性地看待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及其‘局限性’,也有助于凝聚更多解决医药供应和价格问题的共识与力量”,可知选项夸大了医保谈判的作用和价值。
D.“能彻底降低患者用药负担”错,原文是“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而不是“彻底降低”,选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根据“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为全球该病患者提供了‘中国处方’”,可知说的是新药上市的价值,没有体现医保“人民至上”的理念。
故选C。
6.B
7.C
8.①多重对话便于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多重对话层层推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多重对话有利于将话题引向深入,凸显文章主旨;④对话平实而又精彩,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有真实感。
9.①生活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不习惯码头工友生活,到后来习惯他们的粗鲁和生猛并潜移默化;②思想的进步,从“激情的挟裹下”在请愿书上签名到主动发出“入寇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之语;③精神的成长,从原来对革命斗争的(情感冲动)自发状态,到接触并感受到革命思想后的自觉状态。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年长的工友不赞成罢工也没有签名”说法错误。年长工友不赞成罢工,但没有说就不愿意签名,后来他还是签名了。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C.“小说通过外貌、动作与心理等细节描写”分析错误。文章没有运用心理描写刻画韩先生,是从卢文笙视角出发(侧面)去描写韩先生的外貌、动作、神态等。
10.D
11.A
12.C
13.(1)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
(2)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14.第一问:刘裕不信任王镇恶,使将士之间不团结。
第二问:刘裕自己不镇守关中,却让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令其防守松懈。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
“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中“经略西北”是“留长安”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
“多不欲留”中“多”指很多人,作“不欲留”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文中指获取高官显位”错,“吾取之如拾芥耳”的意思是“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文中比喻取之极易。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一直被南方将领忌恨”错,文中是“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可知是从刘裕攻克长安以后,因为功劳很多才招来南方将领的忌恨的。“坚定地信任他”错,根据“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可知刘裕也不是很坚定地信任王镇恶的。
参考译文:
当初,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刘裕讨伐后秦,对文武百官说:“姚泓不是刘裕的对手。而且他的兄弟们纷纷背叛,怎么还能抗拒别人?刘裕定能夺取关中。可是,刘裕自己也不会长久留在关中,最后还得回到江南,留下子弟和一些战将守卫在那里。那时,我再去夺取关中,就像拾一根草叶一样容易。”于是,他秣马厉兵,让士卒充分休息,加以训练。
壬戍的早上,王镇恶到了渭桥,姚泓出来投降,然后秦朝就灭亡了。九月,太尉刘裕抵达长安,王镇恶在灞上迎接。
冬天十一月的辛未(初三),东晋左仆射、军司刘穆之去世。太尉刘裕听说后,一连几天震惊悲痛,不胜哀惋。当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继续征服西北,但是,东晋的各位将领都因长期征战,思念故土,大多数都不愿再留。正巧,刘穆之去世,刘裕鉴于朝中没有可以托付的人,才决定东返。刘裕任命他的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刘义真当时只有十二岁。又任命太尉谘议参军、京兆人王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在此之前,陇上流亡到关中寄居的流民,冀望东晋军队乘胜西上,光复故土。等到刘裕设置东秦州,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上的意图,都叹息失望。刘裕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最大,所以南方的将领都忌恨王镇恶。沈田子自以为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刘裕将回建康,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能完全信任他。”刘裕说:“现在,我留你们这些文武官员、将领和精锐士卒一万人,王镇恶如果图谋不轨,只能是自取灭亡。你们别再多说了。”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三秦地区的父老,听说刘裕就要返回江南,都痛哭流涕地来到大营门前诉说。刘裕也很伤感,安慰他们说:“我接受朝廷的命令,不敢擅自停留。感谢诸位怀念故国的诚意,现在留下我的次子与文武贤才共同镇守这里,希望你们和好共处。”
闺月,夏王赫连勃勃听说东晋太尉刘裕返回江南,大喜,于是,赫连勃勃任命他的儿子、抚军大将军赫连为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领骑兵二万人直奔长安。十四年春正月,夏国抚军大将军赫连率军开到渭阳,关中前来投降的百姓在道上前后相连。
臣司马光说: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太可惜了,百年之久的敌人,千里之广的疆土,取得不易,却因一时不慎而丢掉,使丰邑、京这些古都,又重新落入敌手。
15.B
16.(1)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2)将金国军队缺乏训练,纪律松弛与蒙军加紧侵略南方对比,指出亡国的原因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17.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溺、凰、戍、箸。
18.C
19.D
20.(1)把贝多芬和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马勒在音乐上的成就之高,可与贝多芬并列;(2)把马勒比喻成音乐的桥梁,突出了他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应验:事前的预言或估计与事后发生的情况相符。印证:指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根据前文的“预言”,选“应验”。
第二处,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醍醐灌顶:即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根据语境“音乐的内容”“精神重量”,选“振聋发聩”。
第三处,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出机杼: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根据语境“音乐新的语汇”,选“别出机杼”。
第四处,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捉摸: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语境指马勒音乐的预言的前瞻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选“不可思议”。
21.C
22.①换牙并非哺乳动物的“独有技能”;②而且会换很多次;③换牙的频率也有着巨大差异。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前文的句式是“年轮能够反映树的年龄”,因此后句的句式也是“什么反映什么”,由后句“恐龙牙齿切片上增生线的个数”可知,句子的主语是“增生线”,据此排除AB;
再根据句式推断应该是“也可以反映”,而非“也是”,据此排除D。
故选C。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