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A)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D(A 项,“是能够”表示前后内容构成判断关系,原文第三段,可以看出,意象能够应用于文艺创作,从最后一段看,意象是“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但,文章在最后一段中 提到,“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是“意”与“象”的融合,而不是单纯的具体形象,所以“作为单纯具体形象的意象”说法错误。B 项,从原文第三段看,引入文学理论而具 有美学意义,所以,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C 项“都被自己推翻,最后才找到一个永恒完 整的定义”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最终柏拉图找不出准确的语言定义“美”,只能无奈地概括) 2.D(“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越深,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审美价值也就越大。”推断有误。原文说的是,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 和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3.C(应是把选项中第 2 处“眼中之竹”改成“胸中之竹”) 4.首先提出问题:对美的概念的界定是不容易的;(1 分)然后分析问题:不能静止和机械地界定美,美乃人类对世界的意象感知,美在感知中,亦在情景中;接着谈如何捕捉美,让美的价值得以实现;(2 分)最后明确审美价值的标准,让中华美学精神在今天释放其 巨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1 分) 5.①《折柳曲》是触发诗人情感的典型物象,和诗人的故园之思有机契合,成为本诗的典型意象。(2 分)②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曲》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离别的情绪(2 分)③诗人此时客居在外,《折柳曲》触动了作者离别家乡时的心绪,触动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D (“怀旧的人”错,这是作者对婺源城生活节奏的感受) 7.C (“内心今非昔比的感慨”错,作者对这两方面是同等看待的) 8.①婺源城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很多先贤事迹,行文写出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②年代久远,很多人文事迹已经无从考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人文记忆丢失的失落之情。(从上文作者列举了很多跟婺源有关的历史人物及影响,及下文作者问询老人时“他讲起……却是模糊的”可知。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9.①本文写了我与婺源城的渊源,在此读书,在此工作,婺源城是我的精神原乡,符合“我与一座城”征文主体要求。②本文写“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既涉及到婺源城的传统文化的保留,又在此基础上谈到婺源城的新气象,符合当今保护与开发并举、经济与传统兼顾的主题。 ③文章语言上突出的特点是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如“瑞虹、环带、嘉鱼、宝婺、弦歌、壁月、保安、锦屏”“文公路、书乡路、天佑路、文博路、才仕路”,形成繁复恣肆的效果,表现出城的历史底蕴与现实变化。④行文上时空交错,给人立体感。文章既以时间为轴,写了婺源城的变化,又从空间变化,展现了婺源城的面貌。(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B(只可能是侍奉皇帝的时间久了,嫌疑就逐渐滋生。张汧无缘无故的猜疑怨恨,含沙射影的污蔑我,我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幸亏仰赖皇上圣明,诬陷之事难以成立。) 11.C(“领”表示兼任,本文中指兼较低职。) 12.B(最终是张琇上疏,明珠、国柱才被罢相。) 13.(1)二十六年,皇上到陵墓前拜谒,于成龙在路上极力揭发纳兰明珠、余国柱的谋私之事。(“谒”“发”“私”各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等到皇帝回宫,他又跟从皇帝回到京城,多次进入皇宫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赐给他优厚的待遇。(“回銮”“复从”“对”各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①因为有了高士奇,皇帝才了解了做学问的门径。 ②高士奇自身学识渊博,在无形中对皇帝是一种激励和引领。 ③高士奇为皇帝讲解诗书文史,能增进皇帝的学问。 (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高士奇,字澹人,浙江钱塘人。小时候就喜欢学习擅长写文章。家里很贫穷,以监生的身份前往顺天参加乡试,充任书写序班。工于书法,康熙十七年,圣祖颁发诏书,因为高士奇写过秘密的谕旨,并编辑过讲章、诗文,侍奉皇帝多年,特地赐给他衣料十匹、五百两银子。二十六年,皇上到陵墓前拜谒,于成龙在路上极力揭发纳兰明珠、余国柱的谋私之事。皇帝回来后,拿于成龙说的话问高士奇,他也全部如实说了。皇上说:“为什么没有人弹劾上奏?”高士奇回答说:“人谁不害怕死。”皇帝说:“你们这几个人的地位比四位辅臣重要吗?想除掉他们就除掉了,有什么害怕的?”不久,郭琇上疏,纳兰明珠、余国柱最终被罢免宰相。康熙二十七年,山东巡抚张汧带着银子到京城行贿的事情被揭露,被逮捕惩治,他的供词中涉及到高士奇。恰逢皇上下令告诫不要牵连他人,于是释放了他不再审问。高士奇因此上疏说:“我等负责编辑,只在值宿之处。皇帝命令宣召回答问题,都是经过宫中的使者。如果不是为皇帝讲解诗书文史,有时候几个月不能见到皇帝,从来没有干涉过政治上的事情。只可能是侍奉皇帝的时间久了,嫌疑就逐渐滋生。张汧无缘无故的猜疑怨恨,含沙射影污蔑我,我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幸亏仰赖皇上圣明,诬陷之事难以实施。但是宫禁之地,招来这样的谗言,难道可以容忍玷污清贵的官班吗?乞求赐予我回归家乡。”皇上下令解除他的职务,仍然管辖修书的事情。二十八年,他跟随皇上南巡,到杭州,皇上到高士奇的西溪山庄,亲笔书写“竹窗”的匾额赐予他。康熙三十三年,皇上下诏让他到京城修书。高士奇来到后,仍在南书房值宿。三十六年,高士奇因养育母亲乞求回乡,皇上下诏允许了,特地授予他詹事府詹事。不久提拔他为礼部侍郎,他因为母亲年老没有赴任。四十二年,皇上南巡,高士奇在淮安接驾,随皇帝到杭州。等到皇帝回宫,他又跟从皇帝回到京城,多次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文;得到高士奇后,才了解了做学问的门径。最初看到高士奇拿到古人的诗文,一看就知道它们的时代,心里感到很惊奇,不久,我也能做到这样。高士奇没有战功,但是我待他优厚,因为他大大增进了我的学问。”不久遭贬谪回乡,这一年,高士奇在家中去世。皇上感到很惋惜,下令让他全葬,授予他的儿子庶吉士高舆为编修。不久赐予他谥号文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D(本诗主要是悲自己,而不是悲对方) 16.①邓攸没有子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诗》对死者来说已没有意义。 ②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暗指自己无子、丧妻的不幸处境。 ③更真挚的表达出诗人的丧妻之痛与对妻子的思念之深,透露出深沉的悲痛之情。 (每点 2 分,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舟遥遥以轻飏,泉涓涓而始流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C(A 项和 C 项冒号提示下文,但 A 项冒号使用错误;D 项是冒号对词语的解释作用;故选 C 项) 19.①将先前降落房顶的雪花融化(“房顶”和“雪花融化”各1 分);②将根须深深扎进大地(“根须”和“扎进大地”各1 分) 20.①原句对不同动物脚印的描写单独成句,更能突出不同脚印各自的特点;②原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狐狸、野兔、大概是鼠类的脚印分别比作一串串珍珠链、一圈圈花边、一行行省略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脚印的形状。(每点 2 分,共 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①“最佳摄影”后加“三项大奖”或“奖项”等;③“如影随形”改为“密不可分”等; ④“表达”与“价值”搭配不当,可改为“表现”;⑤“虽然”去掉或放在“这部影片”的后面。(每改对一处1 分,共 4 分) 22.(1)《萤火虫姐弟历险记》首演 (“《萤火虫姐弟历险记》”1 分,“首演”1 分,共 2 分) (2)萤火虫、人与自然、尊重生命 (“萤火虫”、“人与自然”、“尊重生命”或“保护环境”一点1 分,共 3 分) 四、写作(60 分) 23.参考 2020 年高考阅卷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