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7-04 21:12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③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①子固:曾巩,字子固,南丰人。②正之;孙侔,字正之,吴兴人。③轥(lìn):车轮碾过。
15.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未尝相过也                   过:过失
B. 作《怀友》一首遗予             遗:赠送
C. 夫安驱你行                     安:稳稳当当地
D. 而造于其堂                     造:进到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B.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C.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D.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对分驻江南和淮南的两个贤人非常仰慕,和他俩是朋友;因为这两个人在当时可不是一般的贤人。
B. 王安石虽然和那两个贤人称朋友但并没有见过他俩,也没和他俩谈过话,更没有什么礼物之间的来往。
C. 王安石在文中提及两位贤人对自己的希望大意是说大家互相帮助;相互提携,最终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D. 王安石谦逊地表示自己以前不敢肯定能达到中庸的境界,但愿追随二贤人,以求在他俩人的帮助下进步。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2)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答案】15. A    16. D    17. B   
18. (1)我在淮南的时候,向正之说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说的话)。
(2)我又明白了,被人们所称的贤人,都是那种(言行)既是相像的,又是互相信任而毫不怀猜疑的人啊。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项“过:过失”错误,“过”的意思在这里应为“拜访”、“访问”。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题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若的意思是或,连词,连接“师”和“友”,不能分开,所以友后断句,排除选项AC。“言行”是言论和行为的意思,做宾语,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所以不能分开,排除选项B,得出正确选项,故选D。
句子翻译:他们的老师或朋友,难道都是相同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啊!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或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B选项“王安石虽然和那两个贤人称朋友但并没有见过他俩,也没和他俩谈过话”错误,下文“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 “固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两句说明王安石和他们俩人见过面。是那俩个人彼此没有见过面。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赋分点是“为”“道”“不予疑”,为:向。道:说起。不予疑:不怀疑。(2)中的赋分点是“所谓……者”“相似”“相信”,所谓……者:被人们所称的……人。相似:相像的。相信:互相信任。

参考译文:
长江的南面有一位贤人,表字子固,他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敬仰他,和他交友.淮河的南面也有一位贤人,表字正之,他也不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贤人,我也敬仰他,也和他交友。
这两位贤人,不曾相互来住,也不曾相互交谈,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物。他们的老师或朋友,难道都是相同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啊!应该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或朋友,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圣人的言论和行为,难道会有两样吗?他们的相似也是必然的。
我在淮南的时候,向正之说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说的话)。我回到江南,向子固说起正之,子固也不怀疑我说的话.我又明白了,被人们所称的贤人,都是那种(言行)既是相像的,又是互相信任而毫不怀猜疑的人啊。子固作《怀友》一首诗赠送我,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帮助,拉着我以至于到达中庸的境界罢了.正之大概也曾经这样讲过。
安稳地前进,慢慢地行走,车轮碾过中庸之道的庭上,就进入他的家,舍弃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自信必定能达到中庸的境地,今天也愿意跟在你们左右奔跑,在他们的帮助下前进,大概能够达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职守,由于个人私事的牵挂,我们之间不能经常相聚,作《同学一首别子固》,用来互相告诫,并且互相慰勉。
(三)课内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节选)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9.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常之华”,就是“棠之花”;“君子之车”则是指将帅乘坐的战车,与下文中的“戎车”同义。
B. “业业”、“骙骙”、“翼翼”、“象弭鱼服”显示:这支军队战马雄壮;装备精良,排列整齐,动作熟练。
C.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战争的场面:将帅站在车上指挥,士兵环列四周形成掩护,组成严密的军阵。
D. 诗中的成卒在杨柳依依的烂漫春光中从军走向战场,历经九死一生,在大雪纷飞的归途中步履蹒跚。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边塞诗,选自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小雅》,唱出了将士们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
B. 节选的前四行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气势上洋溢着激昂的战斗之情。
C. “岂敢定屠”、“岂不日戒”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反映了边关形势的紧张,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D. “昔我往矣”及以下三句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乐情,以夏景写哀情其目的都是为了加重其哀乐。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C项 “士兵环列四周形成掩护,组成严密的军阵”错误,“小人所腓”的意思是士兵以车为掩护,即战车掩护士兵。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昔我往矣”以乐景写乐情错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乐景写哀情。故选D。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四)课外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归田赋①(节选)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②之慷慨,从唐生③以决疑。
谅④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注】①张衡: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人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逝世。这篇赋写于他任河间相,向朝廷自请退职时。②蔡子,战国时人禁泽;③唐生,战国时梁人唐举。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④谅;确实。
21.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京都做官已经很长时间了,却觉得没有高明的谋略来辅佐当今的朝政。
B. 本篇“临川以羡鱼”中的“盘”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池鱼思故渊”中的“鱼”,意象使用一致。
C. “渔父”是作者用典,语出《楚辞》,是指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曾劝屈原与世俗同流。
D. 就节选部分来看,《归田贼》抒发了张衡久居官场的苦闷心情,表露出他对朝政的期盼与失望之情。
22. 《归田赋》中的张衡和《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作抉择时的心理和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答案】21. B    22. ①原因:张衡:朝政混乱晦暗,政治理想破灭。陶渊明:个人性格使然,热爱自然、厌恶官场。
②心理:张衡:对归隐的无奈、矛盾的心理。陶渊明:毅然决然的归隐态度。
③结果:张衡:对归隐田园的向往。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实践。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
B项中“鱼”的意象使用一致说法错误。本文中的“鱼”象征着作者追求的事物,陶诗中“池鱼”的“鱼”象征的是被禁锢、不自由的自己,恰恰是诗人厌恶的状态。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混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 自然。
【点睛】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五)名篇名句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 ,延伫乎吾将反。 ________________ ,及行迷之未远。(屈原《离骚》)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介绍了参与集会的人员。
(3)苏轼《赤壁赋》开头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化用了《诗经·卫风·河广》里的一个句子写出了作者洒脱的胸怀。
(4)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 ________________ ”,所以古人观察天地万物才有收获。
【答案】    (1). 悔相道之不察兮    (2). 回朕车以复路兮    (3).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4).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更要注意几个提示语。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的邮票不仅是寄递邮件的邮资凭证,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真可谓“方寸天地,魅力无比”。邮票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
下面几张邮票是我国在不同时期发行的,其题材都与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文学篇章相关。假如你的朋友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你会向其推荐哪一张呢?

请你选择一张邮票,领略画面的艺术美,写出画面中的一些细节和由此引发的联想,以此作为你推荐的理由。
要求:恰当运用描写和抒情的手法,不要写成说明文,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