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7-15 18:02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据瓷器专家考证,三只瓷器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之物。认为画中的瓷器应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时候由中国传入西方的,是文章作者的推测。)
2.B(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提到“诸多流派流传时间短”是“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的时间无法确定”的原因。)3.A(理解有误。根据文意,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应是在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学习、吸纳其他文化艺术的精华,而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也是它的应有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D(A项村主任“像牛一样号啕起来”,其实是因为后怕、无奈等;B项“老鼠冷不防会弄下一大团灰尘”不是拟人;C项“突出了小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旨”理解有误。)
5.①关爱学生,心地善良。看到孩子为刚到的他抬水而倍感温暖;阻止了孩子们轮流为他抬水;留下几个家离校较远的孩子与他一同分享玉米棒和山药蛋。②教学有方,善于激励。运用“逆水行舟”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观察、倾听大自然;巧妙地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让学生通过画画学写汉字,让一向被认为很难的字写起来容易;带领学生观察天体、唱歌、升国旗,使沉默已久的孩子们像春天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开来。③聪明睿智,坚韧乐观。通过观察老鼠搬家,预知校舍将要倒塌;校舍将要倒塌时,他告诉孩子们将幸运地见证奇迹,并相信会有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④热爱(献身)教育,矢志不移。不顾乡村小学条件简陋,想方设法改变那里教育落后的现状;当村里盖起了新校舍、学校分配来了新老师,他又选择去另一所更偏僻的学校。
(5分;一点2分,其中概括、分析各1分;“概括部分”两个短语答出任何一个即可得1分,“分析部分”答出分号前后的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概括与分析须一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6.①小说开头描写天下着小雨,照应题目“湿漉漉的雨”,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营造出下雨天湿寒阴郁的氛围,衬托出孩子们对新来的方培老师的热情。②小说中间部分对秋雨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正是雨一直下个不停,才有后来的校舍经雨淋岌岌可危;也使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秋雨下了整整一个月还没有停的迹象,校舍才变得岌岌可危,最终倒塌。③小说结尾对雨的描写,营造了离别时感伤的氛围,渲染学生对方培老师依依不舍的深情;也使小说在悠悠的情韵中收笔,令人回味;结尾写方培老师临走时天下着雨与开头写方培老师来时天下着小雨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6分;每处2分,其中每处作用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任意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A (“因为他知道自己还可以通过演戏、工作戴罪立功,解除‘控制使用’”理解有误,裘盛戎“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他还没有被剥夺唱戏的权利。)
8.B E(A项“记叙了裘盛戎先生献身京剧艺术的一生”理解有误,本文只是从作者与裘盛戎认识时写起,并没有记叙裘盛戎先生献身京剧艺术的一生;C项“裘盛戎从不对剧本提意见”理解有误,原文是说“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D项“这说明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理解有误。)
9.①对艺术的痴迷热爱。无论是睡前还是病中,他都不忘琢磨钻研京剧表演艺术;在不上台演戏期间,他还不忘整天琢磨唱腔,花脸、老生、旦角都研究。②努力认真。为了演好戏,他不顾身体不舒服去体验生活;他文化程度不高,读剧本有些吃力,但他反复去读,直至读出剧本的精妙。③不怕吃苦。冬天到南方去体验生活,条件恶劣,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没有叫一句苦。④积极乐观。在“控制使用”期间,他虽然心情不太好,但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他大概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也并没有悲观消极,并且还想着唱戏。⑤有责任感。在不能上台演戏期间,他悉心施教,用心培养青年演员;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等艺术家之间,努力促成北京京剧团的成立。⑥谦虚平易。去天津看戏时,他诚恳谦虚,真心实意地向演员学习;即使成就斐然,但无论是出租车司机、服务员还是掏粪工人,都能成为他的朋友。
(5分;答出一点有概括且有分析,给1分,只概括无分析则不得分;“分析部分”答出分号前后任意一点即可;答出任意五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11.B (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12.D (“并把朝政大权托付于他”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
13.(1)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却指望国家政事一天比一天兴盛,那是不可能的。文武兼用(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关键词“闻”(学习、领会、知道)、“日”(一天比一天、一天天)、“道”(方法、办法、途径)各1分,大意2分]
(2)王沈凭借才气名望,在当时名声显赫,因此创建功业这样的事情,羊祜等人都跟王沈商议谋划。[关键词“以”(凭借、凭着)、“是以”(因此)、“谘谋”(商议谋划、商讨谋议)各1分,大意2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