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1 23:45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予既有志读史矣,而欲待博群书以悉其所闻,历名山大川以穷其所见,度必不能。然则予将作如何读法而后可邪?常观世之乐于读史者,类 多 颖 悟 绝 人 之 士 一 目 数 行 俱 下 一 览 终 身 不 忘 读 时 不 求 甚 解 会 心 在 牝 牡 鹿 黄 之 外。故观史务求其祥,论史必归于雅,而若予之拙者,欲求读史之法宁简毋详,宁陋毋雅,庶乎其得之邪?
                                                      (节选自吴楚材《尺木堂纲鉴易知录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吴楚材等编的散文总集是    。(2分)
22.史学家司马迁“悉其所闻”、“穷其所见”,这可从他的    一文中得到印证。(1分)
23.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论读史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信条束缚了刘备的手脚,因为义,他迟迟没有夺取刘表及其子刘琦的荆州牧,对待刘璋的益州也久久不用兵。
B.《呐喊》里《头发的故事》由女子学校里女生剪去长辫子而留短发一事引发议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封建思想并没有从人们心底消除的现实,启发读者:男女真正平等的道路在中国还要走很久。
C.《茶馆》情节环环相扣,衔接巧妙,例如第二幕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涨,引出了王利发夫妻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城门要关了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D.《边城》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对边城的乡土性的诗意揭示,也是优美的诗意烘托。
E.《子夜》里的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统一,决定让裕华丝厂先罢工再冲厂,并商讨好罢工的一切布置。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
(2)简述葛朗台太太的形象。(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天下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
文章而言创作,非难。文章而续人之业,实难。何则?盖续人之作,我有笔墨,不能写我欲说之话,我有思想,不能发我欲说之主张。必以我之心,置人家心腔中,而代为思之书之发挥之,始得无咎。如此续书,能吻合原人之意,已觉不易,况传之后世,赚得天下儿女一副眼泪乎?高所续红楼梦四十回,其写王熙凤、史湘云、甄香菱等人,虽未能合曹雪芹之原意,而宝玉之走、黛玉之死、袭人之嫁、宁国府之被抄,以及惜春一大部分人之下场,皆能与前八十回之草蛇灰线,水乳无痕。不但此也,其言语动作,甚至一小习惯、一口头语,亦莫不然。写贾政仍是贾政,写王夫人仍是王夫人,写宝玉等一切人物,仍是宝玉等一切人物,至其一样注重白描,犹余事也。然则其绞脑滴血,对前八十回之诵习揣摸,果至何等程度哉?
冥冥之中,曹是否引高为知己,吾不得而知。若俞仲华之于施耐庵,关汉卿之于王实甫,则真应对高而自愧矣。人生得一知己难,求得为文一知己尤难。吾于曹高之事,不禁长叹焉。
                                                                   (选自张恨水《文论语丝》) 
26.作者为什么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27.解释第二段中的“草蛇绳灰”的含义。(3分)
28.高鹗所续《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较多出入,请结合王熙凤和香菱的判词进行分析说明。(6分)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