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小朱辞职养螃蟹"高分作文及点评(10篇)(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3-09 21:06

第八篇
大学生需要一种精神
    读完大学,掌握了知识。寻得一份都市里光鲜的工作是否便是“读大学”的定义?其实不然,读大学本就是在更高的平台习得更多技能,然后再回报以社会。所以,像小朱一样,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传统行业实现增收,既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又能为家庭做贡献,未尝不可。(开篇借自己的立意对材料进行合理剪裁,简明扼要,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重心不在于个人财富的创造,而在于个人意义的发现。(新时代的精神是什么?与标题贴合,自然引起下文的论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不再往城市里跑,而愿意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家乡的发展。原因很简单,他们在帮助家乡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他们体会到了推动发展的那种成就感,借经济学的理论说,就是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效用。(借用生活中的智者金句,为议论的语言增添亮色。此处在点题上可及时跟进:而材料中的小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对于自身最大效用的实现、对于这种精神的渴求与向往犹为强烈!)(论1:论述当代大学生在时代浪潮中需要的精神。)
或许受千年科举制的影响,我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读书为官,读书为名”。这种功利化的思想或许有益于个人,但于整体而言却总是显得苍白。人来源于社会,终究是要回归于社会。大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出一个个资本家,而是让每个人成为助力社会发展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当摒弃掉读书就是为了进城市,就是为了体面的工作这种充满自私和铜臭味的思想。(论2: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论述大学生需要助力社会发展,对上段进行具体的论证。但与题目中材料的联系有距离。)
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大学生志愿入伍,为祖国奉献自己;许多大学生甘赴基层,为一方百姓鞠躬尽瘁;许多大学生远赴西部,为社会发展尽绵薄之力。(连续三个排比句,联系社会现实,以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论述。)他们都是大学生,都是没有进大城市追逐名利的大学生。人生不只是金钱,还有那一片远方。那片远方是自己的理想,是自我的完善与升华。(紧扣事例进行,化用佳句,佐证论述!)我们人人心里都应保持着这片净土,静下心来,思考“我”的定义:舍生而取义,贤者不失本心。(巧借文言美句,简炼而极富表现力。)(论3:通过社会现实事例的列举,深入论证大学生需要的精神对自己、对社会的影响。以上三段立足就事论理。)
再看回小朱的决定,在短期内可能会减少自己的收入,但是在长期看,他的做法不仅能帮助自己的家庭,还能帮助镇子的发展。况且子女在家就是尽孝,在父母身边,用自身的专长为家乡带来改变,何乐而不为?(论4:就事论事,对材料从中心观点的角度进行评析,在说理结束后,自然过渡到论事。行文到此,终于在开篇之外第二次看到题目中材料的身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新时代了,还是要常出来混个脸熟!)
类比“工匠精神”,我觉得大学生就是需要为社会夯实发展的土壤,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学生精神”。
时代是青年的时代,世界是青年的世界。大学生需要这样一种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正所谓“学生精神”,都市的生活固然灯红酒绿,但我们更需要那片青山绿水的休闲安逸。大学生不是资本家,而是建设者。(结:总结全文,在两组复句中点出自己的观点。此时,让材料中的小朱再露露脸,会不会更好?)
【点评】
这篇文章,作者从就事论事扩展为“就事论理”、“就事论事”,在结构上清晰地展示了自己对中心观点的论证过程,层层深入。全文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中心观点展开:首先,在标题的拟写上,“中心观点标题化”非常必要,本文标题虽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但起码彰显了自己的中心观点,在考场作文中,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就事论理”的三个段落中,由浅入深地围绕大学生需要的精神展开论证。当然,若作者在论理中及时扣材料,让“说理”与材料保持更近的距离,则会更好!“抱着材料打滚“的意识有待强化。最后,在文章结尾部分,从材料中走到现实,把中心观点与时代责任紧密联系,体现了一名准大学生的时代担当!(深圳市南头中学  蔡昭明)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