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演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7 11:13
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演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的思想中是否具有世界主义的内容,我们首先还是从《论语》入手。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里仁篇》4: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君子在意的是道德,小人在意的是乡土。我们知道,君子不仅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后世所有真正儒家人物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这句话显然表示,对孔子来说,一个君子人物念兹在兹的应该是自己的品德,而不是眷恋和附着于自己的乡土。
孔子这一思想的表达,在《论语》中不止这一句。他还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14:2),意思是说:一个士人如果贪恋家室乡里的安逸,是够不上“士”这一称号的。如果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说得还较为平和,那么,“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这句话,语气显然更为强烈。前者所表达的意思,在后者中得到充分的呼应和进一步的说明。而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要点:在孔子的心目中,一个人应以君子人格的追求为目标,不应当被地域观念所限。这一看法在后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说苑》中便有“安土重迁,谓之众庶”(《修文》)的话,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安于故土,不愿意在不同的地方流动,就只不过是庶民之流,不足以成为士人。这显然和孔子“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的意思完全一致。
除此之外,孔子还说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篇》5:7)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推断出,这多半是孔子周游列国、屡屡碰壁之后的沮丧之词;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乘桴浮于海”并不意味着孔子放弃了他理想,而是表现出他在积极地寻觅与开辟新的可能。对孔子来说,焉知“海上”与“海外”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让他的抱负得以施展,让他的理想得以实现呢?关键在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仅没有将其理想陷于一国一地,甚至没有陷于中土。
孔子这种不为地域所限的意识和襟怀,在《论语》“欲居九夷”的记载中,也同样有所反映:“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9:14)当孔子打算迁居到九夷那样的偏远和落后地区时,有人认为那里过于简陋、不便居住。但孔子的回答却是,只要是君子在那里居住,就没有什么简陋可言了。这表明,他更在意的是内在的精神生活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但他有迁居九夷的想法,首先表明的正是他对于地域观念的超越。
和孔子朝夕相处的弟子们受到了孔子这种思想的影响。当子夏说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篇》12:5)”时,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句话本身所显示的那种s超越特定地域的自觉之外,也由此可以推知,孔子那种不为地域所限的价值认同,想必在其日常生活中是时常有所流露的,所以,子夏在安慰司马牛时才会如此自然而然地讲出这样的话。
以上根据《论语》记载的文献,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孔子那种超越地域的世界主义思想。
(摘编自彭国翔《作为世界主义者的孔子:思想与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要想探知孔子的思想中是否具有世界主义的内容,研究者必须首先从《论语》入手。
B.《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不单单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后世很多的儒家大人物追求的理想人格。
C.《说苑·修文》就受《论语》的影响,也把君子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认为人不应被地域限制。
D.《子罕篇》的记载表明,孔子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品德而非外在的物质条件,这是他对地域观念的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观点鲜明,作者从《论语》记载的文献入手,探究了孔子思想中所具有的世界主义。
B.文章将《里仁篇》与《宪问篇》中的句子进行对比,突出孔子不被地域观念所限的思想。
C.文章引用《公冶长篇》中的话,是为了证明孔子没有将其理想局限在一国一地甚或中土。
D.文章末段呼应首段,进一步地强调了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中的世界主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论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世界主义者的孔子表现出的不为地域所限的君子的意识与襟怀。
B.由“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可知,孔子是不赞同安土重迁的,特别是不支持君子眷恋乡土、安于一隅的。
C.由“子欲居九夷”可推出,孔子周游列国屡屡碰壁后,想在九夷这块比较偏远的地方寻觅与开辟新的理想。
D.从《颜渊篇》子夏的话中可知,孔子的言传身教,让他的学生也表现出了超越特定地域的自觉的胸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摘编自丁莉、刘海清等《中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材料二:
都市农业的显著特征包括:①地域特性,即以城市为核心的一种农业形态;②产业属性,即不仅仅简单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食物产品,还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功能。
地域属性的都市农业,是城市化的伴生产物,紧密围绕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一定的区域界限:既包括在城市内部空间拓展的农业,也包含城郊农业和近郊农业。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地域属性的都市农业要求:①在有限的空间内以尽量少的资源(如水、肥、劳动力等)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其技术特征主要突出立体化、无土化、工厂化等,这也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关键所在;②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农业,如屋顶、阳台、绿地、空闲建筑、地下空间等,大幅拓展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
产业属性的都市农业,要求在构筑城市食物生产系统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的非食物性和多功能属性,尤其是生活、生态、文化与服务等生产以外的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三产”消费,如观光、休闲、体验、康养、参与、科普等,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摘编自杨其长《以都市农业为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材料三:
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功能体系
基础功能 拓展功能
农业生产服务功能 农业非生产服务功能
保障
城乡
消费
需求
生鲜食品供给功能
常规农产品供给优质农产品供给
生鲜蔬果、花卉供给
农产品原材料提供
营造
城乡
生态
景观
生态环境保育功能
生态环境服务 增加最观多样性
防止城市污染
保护城市生态弹性
丰富
城乡
融合
内涵
文化传承教育功能
传承农耕文化
农业科普教育
现代农业展示
农业会展
提升
城乡
发展
动能
社会服务保障功能
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三产融合
农业生产配套服务
科技产品中试转化
增进
城乡
互动
活力
田园休闲娱乐功能
生态田园观光
农业休闲体验
康养度假
亲子娱乐
(摘编自彭锐、张婷等《大城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实施路径探究》)材料四:
聚焦西部,成都历来都是西部商贸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的双核之一,是先进要素的集聚地,承担着服务全川的责任担当。“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机遇,都为成都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对外平台,让成都从内陆腹地变成改革开放前沿。因此,成都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进一步提高区域协作深度和广度。一是以“七大共享平台”建设为核心,带动全川。聚焦土地、金融、科技、市场等要素,以农业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为各市州开放合作搭台,实现与兄弟市州间的协同发展和成果共享。二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辐射全国,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先手棋,推进成德眉资农业协同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功能区内龙头企业优先在德阳、眉山、资阳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或协同产业园区。加强与重庆在技术协作、产销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支撑和推进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三是抓住自贸区建设及“蓉欧+”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市场,带动成都现代化农业走向世界。
(摘编自杨坤、罗永等《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2023届南宁市第二中学考前模拟大演练·语文 第3页(共8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是中央重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而下达的政策。
B.都市农业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食物产品,还兼具“生活”“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功能。
C.大城市近郊提供的农产品原材料以及像生鲜蔬果这样常规的农产品,保障了城乡消费需求。
D.成都应该进一步提高与重庆协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产品市场。
6.南宁市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请结合材料概括出你给主管农业的领导的几条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 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④“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⑤“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删改)文本二: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③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有删改)
文本三: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其实很多作家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对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作者只是对“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疏落的秋草”等作寥寥数笔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之中。
B.文本一第二段中,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依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角度描绘出落蕊的特征,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C.文本二第四段中,作者以第二人称叙述为主,感觉作者似在与我们交谈,在交流中把我们带进江南的冬天,给人客观和真实之感。
D.文本三中,贾平凹认为散文要写得有趣味,要有形式、语言、节奏等原因,文本一中都市闲人互答的描写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特点。
8.文本一、二都表达了相近的审美趣味。请结合文本,从意象选择、色彩描摹、情感表达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郁达夫散文的审美趣味。(6分)
9.文本三中贾平凹说,“闲话”指可有可无却对主题又不可或缺的话。请结合此观点,分析文本二结尾中画线的这句闲话为什么“不可或缺”?(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