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3届山东省高考考前模拟(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7 11:15
2023届山东省高考考前模拟(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世界文学”,其实是关于你我究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也就是说,读者在刚接触世界文学时不要把自己束缚在某个书单上,强迫自己“非要看完”某些作品,而应尽可能地让自己沉浸在感兴趣的作品中。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能够引起自己阅读兴趣的下一部作品已了然于心。这样一来,你的阅读视野开始真正面向世界。
第一,多读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经历了时间考验,不仅流传至今,而且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很多作品具有突出的现代性,能够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第二,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多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应该用多种方法阅读。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具有某种多义性。《罪与罚》讲述的是一个叫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年轻人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故事,如果读者把重点放在犯罪和刑侦的情节中,就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犯罪小说来阅读;如果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其他方面,这个作品就既可以是“都市小说”,又可以是“社会风俗小说”,还可以看作是“心理小说”或“宗教小说”,甚至是一部“思想小说”。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非常善于表现多层次的复杂内容。
第三,不同的年龄要读不同的书,但必须从小读书,古典文学作品更要反复研读。年龄不同,对作品的解读就会不同,因此读书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的书籍。古典作品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常读常新,当你尝试再次阅读时,就会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所以,对于这些作品不要以为读一遍就看懂了,就束之高阁。
(摘编自沼野充义《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关于阅读方法的讨论由来已久。“好读书,不求甚解”被后人视为陶渊明关于读书方法的主张,也多用来解释泛读。“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与扬雄“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诸葛亮“观其大略”一脉相承。宋人陆九渊也有类似观点,“读书不必穷索,平易读之,识其可识者,久将自明,勿耻不知”。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的“泛读”方法,已成为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之一。
朱熹对此多有质疑,他认为“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又说“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他强调读书方法在“熟读精思”。“熟读”要能做到“熟读成诵”,这是“精思”的前提;“精思”应到“文字里面猛滚一番”,在文字不通的地方下死功夫,做到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直至融会贯通,这便是“精读”。
宋以前,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大多散存于文人的各类著述当中。宋人张洪把朱熹有关读书的言论整理成集,即《朱子读书法》。元、明、清时这类著述屡见不鲜,如元代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明代胡承诺的《读书说》,清代魏际瑞的《读书法》等。当时对“治学”“读书”“阅读”并没有区分,很多论“读书法”的著述,实则是论“治学法”,多是在论“治学之法”时兼及“阅读之法”。张洪将朱熹的读书法“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著紧用力,曰居敬持志”。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读书方法有的应归于阅读态度或习惯,如“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中国古代文人的阅读范围,主要是《诗》《书》等经典、诸子及史籍,由于内容深湛,当然需要仔细揣摩。但对于浩如烟海的集部著作,泛观才能博取,也是应有之义。近代以来,随着纸质媒介的普及,阅读内容大大扩展。近现代有不少专门论及读书法的著作,虽然大多是谈论如何治学或如何阅读整本书,但也有不少明确提出了具体的阅读方法。比如:陈莘《读书法》提出了精读、粗读、熟读。
晚清至1949年期间关于阅读方法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雪瑞的《读书法》。该书中的“读书”是指狭义的阅读书籍,不再是泛指“治学”。作者也认为读书方法有“精读”“阅读”(即泛读)两种,但他没有像朱熹一样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精读和阅读,是读书方法的两个方式,须双方兼顾,不能偏废的”。马雪瑞提出长短不同的阅读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他认为“精读”适用于短篇文章,“阅读”适用于长篇文章,这显然过于绝对化。在我国近现代阅读史上,阅读材料的最大变化就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的出现。相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报刊杂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必然导致人们阅读方法的改变。近代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材料发生变化的必然。今天,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外,各种电子阅读媒介花样迭出,且不断更新,阅读方法也需跟进。
(摘编自靳彤《中国文人阅读方法的演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世界文学”,是需要讲究一下阅读方法的,例如有时阅读兴趣比阅读“任务”显得更有意义。
B. 陶渊明、扬雄、诸葛亮关于读书方法的表述看似不同,实则一样,都不过分深究字句之意,采用泛读法。
C. 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认为泛读不如“熟读精思”,张洪将朱熹的读书方法整理为六条。
D. 元、明、清时没有区分“治学”“读书”“阅读”,他们关于“读书法”的著述,实际上多是谈论“治学”之法。
【答案】C
【解析】“朱熹否定陆九渊等人的读书方法”错。原文说“朱熹对此多有质疑”,“多有质疑”只是表示怀疑,而不是“否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阅读方法,不过二者阐述的重心与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B. 《诗》、诸子及史籍等内容深湛,当用精读法;集部著作浩如烟海,适于泛读。
C. 马雪瑞认为,短篇文章应该“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这值得我们借鉴。
D. 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必然会催生“浏览”、“速读”法。
【答案】C
【解析】“这值得我们借鉴”错,原文说“马雪瑞提出长短不同的阅读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他认为‘精读’适用于短篇文章,‘阅读’适用于长篇文章,这显然过于绝对化”,可知,“值得借鉴”的并不是“短篇文章应‘精读’,而长篇文章应‘阅读’”。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 鲁迅先生曾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C.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D. 歌德说:“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
【答案】D
【解析】材料一阐述的是世界文学“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的问题。A.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说读书的作用;B.鲁迅先生讲的是泛读的作用;C.培根认为阅读不同类型著作所受到的影响不同;D.歌德的话是强调要阅读经典。
4. 经典名著《红楼梦》被指定为高中整本书阅读用书。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应该如何阅读这部经典著作。(4分)
【答案】①《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解析】材料一主要讲述了阅读经典著作的一些方法,而《红楼梦》也是经典著作,因此,可以直接从文本中去寻找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加以概括即可。由“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作品,多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应该用多种方法阅读”可概括为:《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具有多层次和多义性,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由“古典作品需要反复研读。因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常读常新,当你尝试再次阅读时,就会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可概括为:反复研读,以求能进一步发现它不同的一面和别样的精彩。
5. 请简要梳理并概括材料二中所涉及的阅读方法。(6分)
【答案】①宋以前,陶渊明、扬雄、诸葛亮等主张泛读法;②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他强调读书重在“熟读精思”;③晚清至1949年期间,马雪瑞主张,泛读与精读要兼顾;④近代则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
【解析】由“‘好读书,不求甚解’被后人视为陶渊明关于读书方法的主张,也多用来解释泛读。‘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与扬雄‘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诸葛亮‘观其大略’一脉相承。宋人陆九渊也有类似观点,‘读书不必穷索,平易读之,识其可识者,久将自明,勿耻不知’。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的‘泛读’方法,已成为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之一”可概括为:宋以前,陶渊明、扬雄、诸葛亮等主张泛读法;由“朱熹对此多有质疑,他认为‘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又说‘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之乐,平易者泛滥而无精约之功’。他强调读书方法在‘熟读精思’”可概括为:宋朝时,以朱熹为代表,他强调读书重在“熟读精思”;由“晚清至1949年期间关于阅读方法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雪瑞的《读书法》……作者也认为读书方法有‘精读’‘阅读’(即泛读)两种,但他没有像朱熹一样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精读和阅读,是读书方法的两个方式,须双方兼顾,不能偏废的””可概括为:晚清至1949年期间,马雪瑞主张,泛读与精读要兼顾;由“近代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材料发生变化的必然”可概括为:近代则主张“浏览”“速读”的阅读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鸿门宴
张山
常山县县长吕方,不吸烟也不怎么喝酒,只是有时在重要场合不得不喝点啤酒。如果非要喝,就只有让他的秘书兼司机小王代替了。小王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不能开车,吕县长唯有打车回家。吕县长最大的嗜好是吃鱼,周围几十里的酒店,但凡做鱼的他都尝遍了。而且,他每吃一条鱼,必先吃鱼头,他说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他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就撂下了。饭毕,他必付钱。
秋天,天空万里无云。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今年,新任乡长刘一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搞起了草莓发展基地。吕县长对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刘一波很满意。这么想着,在现场,吕县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握着几个农民的手鼓励了一番。时间已到了中午,刘乡长早在乡里有名的酒店设了宴,为吕县长接风洗尘。吕县长摆了摆手,从兜里掏出手机看了下钟点,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我呢,还有急事,得马上回县里!说完,招呼小王开车就走。
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莱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
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他做的菜味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酒店。他的生意很红火。
吕县长和小王落座后,吕方自己去厨房点了一条六斤重的鲤鱼。赵来将这条鱼做成了四道菜:鱼头加蕨菜清蒸,鱼肉一部分红烧,一部分和香菇搭配做成油丸子,鱼骨架和银耳炖汤。
鱼味鲜美,赵来的厨艺真的非凡。一道道菜上来,吕县长吃得赞不绝口,连说这是几年戾他吃过的最好的鱼宴了。最后一道莱是鱼汤。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将鱼汤盛进去。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赵来用搪瓷碗为吕县长盛了一碗,又转手给小王盛。
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吕县长呢,由于好喝,不免多喝了几碗。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赵老板的手艺,说,小王啊,回县里给赵老板写个材料,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证报社、电视台来采访一下,啊?小王连连点头。这时,吕县长的电话响了。是他妻子打来的,问他回不回去吃饭。挂了电话,吕县长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一下子躺在地上。小王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起吕县长,喊着,吕县长,吕县长,你怎么了?从外面回来的小燕见此情景,再看看盛鱼汤的钵子,立马尖叫,快,赵来,吕县长是中毒了!大家七手八脚将吕县长送进了县医院。原来,昨晚小燕为了消灭厨房里的嶂螂,喷了足足半瓶杀虫粉。赵来用来盛鱼汤的钵子就放在案板上!
上车前,小王恶狠狠地对赵来说,姓赵的,你胆子也够大的。你等着!吕县长要是出了状况,你……你……个小老百姓有几个脑袋担着!
县医院对这种情况治疗起来可以说轻车熟路,很快,两个主治医生给吕县长做了处理。因为不是很严重,下午就出院了。小王将吕县长送回家。小王刚欲走,吕县长一拍脑门儿,说,坏了,小王,人家的饭钱还没付呢!听赵老板说,要一百四十元,明天,你抽空送过去。小王心里生气,还给他钱?差点把命丢在他那里了!没让他赔偿医疗费就不错了。什么玩意,这种店就该举报,卫生不达标!但是,小王一看吕县长一脸郑重,只好说,县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下次路过荷花乡再把钱还给他?
吕县长沉默了片刻,说,好吧。
过了半个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市里管农业的副市长卢晓斌要去荷花乡核实今年建草莓大棚的具体事宜。小王就把车开进乡政府,没想到主管领导刘一波一大早就不见了。打他手机无法接通。
细问才知道,这个刘一波自从上次赵来酒店发生中毒的事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虽然刘一波是吕县长亲手提拔的,但是这情节很严重,不仅危及他的仕途,对荷花乡的种种福利恐怕也是障碍。所以,刘一波一听到上面要来荷花乡考察,就自己坐车去县里打探消息了。
吕县长哭笑不得。
这个副市长也喜欢吃鱼,工作一结束,吕县长就推荐了芙蓉酒店赵老板做的特色鱼汤,来到芙蓉酒店,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酒店已经人去楼空。
大厅的角落里挂上了蜘蛛网。那些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了,剩下的破桌椅还有废纸满地都是,一片狼藉。
小王拦住芙蓉酒店旁边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问,这家饭店的人呢?是不是搬走了?
那个留着一撮胡子的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先是摇了摇头,说,不清楚。小王没忘了递上一根云烟,男人犹豫了下,还是接了。看在云烟的分上,男人对他说了实情。老赵自那天晚上就搬走了,谁也没告诉。其实,赵来意识到自己的酒店惹下这么大的祸,险些毒死县长,这罪过还能小吗?赵来和小燕连夜搬走了,谁也不知去向。
吕县长想说什么,但最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愣怔了片刻,他把那一百四十元钱递给那位汉子,说,这是我欠老赵的饭钱,麻烦你一定交到他手上。
吕县长仰天长叹,意味深长。
他说,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县长到县里最贫困的荷花乡检查工作”是本篇小说故事的起因,映射政府重视扶贫工作的社会背景。
B.小说中吕县长喝鱼汤中毒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导致酒店老板赵来一家连夜搬离。
C.小说善于运用伏笔,如“赵来在厨房找出一只兰花瓷钵子。…… 妻子这时候去外边办事了”“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等,都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
D.本文语言通俗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如“有时候喝得钻桌子底下”“一边喝一边咂着嘴夸奖”就很接地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小王因为感冒就没喝鱼汤……为下文吕县长中毒埋下伏笔”错误,小王没喝鱼汤与吕县长中毒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能埋下伏笔。
7.下列对吕县长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说到吕县长吃鱼只吃鱼头,因为鱼头有营养,至于鱼身子,象征性地扒拉几筷子,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
B.吕县长到荷花乡检查工作,拒绝刘乡长的设宴款待,说“这顿饭我们就给荷花乡政府省了”,反映出吕县长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
C.吕县长出院后,依然记得自己还没付饭钱,立马吩咐小王把一百四十元钱给人送过去,体现了吕县长为人大度、不愿占人便宜的品质。
D.“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表明吕县长在扶贫工作中颇有顾全大局的意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A.“说明他私底下有铺张浪费的习惯”错误,从文中来看,吕县长是正面形象,他吃鱼先吃鱼头是因为他对吃鱼有讲究,认为“鱼头有营养”,选项中理解为“铺张浪费”,属于过度解读。
8.老赵身上有哪些亮点被吕县长看好,以至于吕县长要把他找回来?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吕县长敏锐地发现赵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宣传,他勤劳实干,有手艺,又懂得变通,最终发家致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老赵的行为来分析县长看好以至于要把他找回来的原因。结合“芙蓉酒店的老板姓赵,叫赵来。原是居住在荷花乡人工修建的碧流湾沿上,常年以捕鱼为生,这些年碧流湾水库被一个城里老客买断了,不允许附近的百姓捕鱼。要想吃必须花钱买,赵来一气之下到乡里开了家酒店,做各种鲤鱼宴。他既是大厨又是服务员,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小燕来帮忙。因他做的菜味道纯正,物美价廉,回头客很多,尤其是在这里落脚的长途运输司机,都愿意入住芙蓉。他的生意很红火”可知,赵来勤劳实干,有手艺,同时能够因地制宜,最终发家致富;结合吕县长找赵来回来的原因来看,“作为今年荷花乡的致富典型……采访一下”,“务必把赵老板找回来,常山县想发展经济,少不了老赵这样的人”,由此可知,吕县长发现赵来可以做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推广。
9.对比必修下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本文的“鸿门宴”有什么不同?本文以“鸿门宴”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不同:课文《鸿门宴》中的“鸿门宴”有政治图谋,是有意安排的,充满杀机;而本文中的“鸿门宴”是家常便饭式的“鲤鱼宴”,是无意而为,充满巧合。
②作用:大词小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先看课本中的《鸿门宴》的意思。这篇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楚汉两方的局势在这次宴会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这里的“鸿门宴”是有政治图谋的,是暗藏杀机的,是不怀好意的。再看本文的“鸿门宴”。从文中来看,文中所说的是“鲤鱼宴”,即吕县长和司机小王在荷花乡赵来饭店吃的一顿“鲤鱼宴”,由“半路,小王建议到荷花乡那家芙蓉酒店吃鱼。因为,这家店的特色菜就是鲤鱼汤。吕县长一听来了兴致,朝空中打了个响指说,去尝尝”可知,这次“鲤鱼宴”并非有意为之,是无意而为,是巧合。最后分析本文用“鸿门宴”作为标题的作用。从标题的技巧来看,“鸿门宴”属于借用,而此处的意思和原本的意思不同,属于大词小用;从对读者的效果来看,初看“鸿门宴”,读者会想到历史上的故事,而文中所讲并非如此,所以这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标题的含义来看,标题中的“鸿门宴”就是指“鲤鱼宴”,所以使用“鸿门宴”就暗示文中“鲤鱼宴”的不同寻常。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