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祐二年,登进士第,调万年主薄,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朝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余石。公争之,得减万余石。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令。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拜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是岁旱,论救灾十事。迁给事中。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会春寒,公请罢点,以祗天戒。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公天性纯孝,为太尉居丧,庐墓侧三年,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靡有间言。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粟,五月而止,民无菜色。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劳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 (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 B.青苗钱,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意为增加政府收入并抑制民间高利贷。 C.立祠,我国古代一种信仰民俗,建造目的是为受尊敬的已逝之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D. “公劳来安定”中的“劳”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辍飧饔以劳吏者”的“劳”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光庭秉公办事,能力出众。担任修武县的县令,正确对待公家牧场的税收;在垣曲县,没有鞭打一个人,但能够按时收取青苗钱。 B.朱光庭竭力辅君,知无不言,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对提拔或者罢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很多意见得以施行。 C.朱光庭为人孝悌,端厚谦恭,为父亲筑庐守孝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教诲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让人生畏,其实却是谦逊恭敬。 D.朱光庭忧虑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发生大饥荒时,他开仓赈济百姓;临终前两天,还亲自析祷求雨,当时跪拜后都已经不能站起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 ( 2 ) 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14. 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体是如何执行的?结果怎么样?(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金陵九日 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写诗人九月九日在金陵雨花台上聚友宴饮,共度重阳节的所见所感。 B.首句以“野菊”“西风”这些典型意象写出重阳节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象。 C.颔联以“九重天”与“五色云”为烘托,写出了钟山与南京殿阁之壮观。 D. “绿酒”“清歌”写出了宴饮之乐,也在“送夕阳”中流露出思亲的哀伤。 16.前人评价此诗“章法紧严”,据此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周瑜战场上指挥从容,建立赫赫战功,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3)唐宋诗词中常用奔流不息的江水来创造意境,抒发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两年来,以思想为引领、学术为根基、知识为内涵、创新为手段、传媒为前导,挖掘典籍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和有益知识,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节目的主流之一,涌现出不少质量很高、①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中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风气之先。如果说古籍是一块坚硬的岩石,那么《典籍里的中国》钻头之利、开掘之深、范围之大、效果之显著②空前绝后。第一季节目,将《尚书》这样“小众而小众”的古籍,变为“大众之大众”的口碑。近日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时空之别将《永乐大典》这样的旷世巨著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播出的第二季首期节目凸显了优秀文化直击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奋进的永恒价值和当代意义,古籍阅读是小众,分众的,古籍传播却是大众的,历代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和保护的学者③宵衣旰食、爬梳整理、含身护书、奉献一生,维系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和不死的脊梁。如今,《典籍里的中国》将戏剧、影视、文化、学术有机结合起来,反复锻造、淬火激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真正实现了跨界融合。 18.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够恰当,请加以修改。(3分)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20. 文中画横线处的 “ 小众 ” 和 “ 大众 ” 重叠使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 (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伤怀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去陵墓祭扫先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比喻这个节日最形象的诗句。其实,①,清明节和民间的寒食节也不同。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因此民间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说法、②,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而“清明节”则是指在“清明”这天以扫墓祭祖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开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③,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的习俗,民间的“寒食”是冷饭的意思,就是说,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由于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其内容又是祭奠,所以时间一长,许多人就把寒食节和清明节混淆,当成一个节日了。其实,寒食节祭奠的是介子推,清明节祭奠的是自己的亲人。 但不论如何,清明节这一天,是中华民族一个具有不寻常意义的日子。四海之内,回家路上,奔跑的,是一个个沉重的身影。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怀揣着一颗虔诚的灵魂。 2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线语句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3分) ( ) A.雷打谷雨前,洼地种瓜甜 B.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C.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D.大寒牛下塘,冻死早禾秧 22.请在文中标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巴西大草原上有一种斑纹鹿,这种鹿在草原上健步如飞,可在沟壑中行走艰难。它们的天敌是花豹。斑纹鹿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迁徙,大概要走出四百多公里,到达另一片草原。这期间,会发生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斑纹鹿所走的路线,是一个绕远的弓背路线,这条路上到处都是花豹。而如果走弓弦路线,这个距离中花豹出没的机率几乎为零。 后来,人们发现,弓弦路线中共有沟壑36个,而且都是悬崖陡坡,这对于斑纹鹿来说,才是一场真正的挑战。因为,相对于花豹的威胁,在它们迁徙过程中,一次最多也就是损失一只同伴,但如果走到沟壑悬崖边,它们很有可能掉下去许多只。 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受到了什么启发?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