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使当前文学批评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是“人情批评”严重。其中既包括作家个人的人情,也包括商业因素介入下的人情。这些因素的介入,严重影响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个别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已经看不出文学创作原则,其优劣评价有时建立在个人交情或经济利益之上。一些文学批评活动还成了基于利益考虑的自说自话。 其二是浓郁的圈子化色彩。一个典型表现是文学评价偏向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其他地区的文学被严重忽视。近年来受到文学市场、文学评奖等青睐的作家作品,大多数来自中心地带,文学批评就像一束光,照不到其他地方。 其三是远离文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泛滥。在非文学因素的主导下,批评家们逐渐习惯从非文学角度来进行文学批评。久而久之,从文学角度出发,针对文学自身的批评反而被边缘化。当前盛行文化批评,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对文学批评有直接影响。 这样的结果是,文学批评逐渐丧失了基本功能,并对整个文学生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文学批评本来应该发挥“作家—社会”“作品—读者”之间的中介功能,承担介绍、阐释和评论作品的重要任务,廓清一时期的文学面貌,梳理其优劣得失,去芜存菁,将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但在当前的文学界,一些文学批评已经失去评价作品优劣的权威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精确,孰优孰劣的界限模糊不清。以诗歌界为例,每年各种诗歌年选、好诗榜层出不穷,但是究竟何为好诗,甚至何者为诗,都是个问题。如此情况之下,文学批评也自然逐渐失去读者和作家的信任社会信誉不佳,整体文学生态也随之受到伤害。 各种非文学批评的盛行,文学评价的基本标准不清晰,结果使优秀文学被埋没,影响优秀作家的创作积极性,也影响普通读者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心。这对文学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中国新文学还处在完善和提高的阶段。优秀的文学批评应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张扬、对劣质作品的淘汰,促进作家不断超越前人,创作具有时代价值、艺术品格和审美风范的优秀作品,促进各种文学样式和文学理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在目前的文学环境中,完成这一任务亟待索和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显然非常必要。需要说明的是,精神内涵是文学本体的重要内容,如对人性的重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等,是评价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所在。 回归文学本体,不是回到纯粹的形式,不是“向内转”,而是对文学独特思想内涵、表达形式的重视。在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时,主体上还是应该从文学出发。同样,从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形式特征出发来评价文学的艺术性,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要求。 文学是美的艺术,特别是语言美的艺术。关注文学的叙事,节奏和韵律等,是文学批评不可忽略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立足于文学中心的原则进行文学批评活动,也就是要尽可能排除文学外因素的影响,保持文学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减少文学生态中其他环节对文学批评活动的干预和影响,避免让商业因素过多介入文学批评活动中。在文学批评的内在层面,还要始终以文学为中心,坚持以文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文学的标准。 (摘编自贺仲明《文学批评应回归文学本体的怀抱》) 材料二: 伴随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整体学科化、学术化和学理化的大趋势,文学批评变得日益严谨。但毋庸置疑的是,“学院化”之后的文学批评慢慢变成了一整套“请神”仪式,只有经过对东西方理论大师的“请神上身”,开口说话才有底气。于是,文学批评变成一门独立而生僻的“学问”,并开始对读者丧失影响力和亲近感。一方面,这种“学问”对于作家的帮助不大——作家从这样的批评中获益甚微,甚至还制造误解;另一方面,对于职员、老板、农民工等读者来说,又为什么要阅读一篇艰深晦涩到犹如黑话的“批评”呢? 真正的文学批评应当对普通读者产生积极作用。沦为小圈子的玩物,是批评的悲哀,也是文学的悲哀。掉书袋,玩术语,纠缠于一些云山雾罩的概念,会失去与读者的联系,并会加剧文学的危机。真正的批评首先要直指人心、给人力量,使普通读者也可亲可感。 自然,批评的风格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只是千部一腔的公共文体。例如,可以有一种本身也是艺术品的文学批评。这样的批评除了指出我们的审美理想,它本身就具体地呈现了我们的审美理想。它对人的影响不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像启蒙的光,又像不断自我生长的植物根系,是随着反复阅读品鉴而不断向下深化的。批评要好读,要耐读,尤其要有在阅读中不断展开的复杂韵味。这样,文学批评才能把理性和感性、知识和感觉、艺术性和社会性统摄起来,成为既影响作家又引领一般受众的文本。 (摘编自曹文轩《文学观象:文学需要什么样的批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的作家的作品常常被评论家褒扬,而其他地方的作家的作品则常常被评论家贬低,这是圈子化的表现。 B.评价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主要看它是否具备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而不是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C.20世纪90年代后,文学批评的“学院化”是错误的,这使文学批评远离读者,对作家本身没有很大的帮助。 D.文学批评可以指出我们的审美理想,本身也可以呈现审美理想,可以给人理性和感性的影响,这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作家个人的人情,还是商业因素介入下的人情,都会导致文学批评丧失其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B.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是当前文化批评盛行的根本原因,这也直接导致针对文学本身的批评逐渐被边缘化。 C.文学批评如果沉溺于掉书袋、玩术语,制造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就会隔绝与读者的联系,沦为小圈子的玩物。 D.文学批评若要成为既影响作家又引领一般受众的文本,就应该统摄理性和感性、知识与感觉、艺术性和社会性。 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 “我一直期待这样一种文学批评:不虚美,不隐恶,有态度,有力量,以求真的态度介入文本,以生命的热力编织逻辑。”(曹霞《激赏有态度的文学批评》) B. “一个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不光要有犀利独到的文学眼光,超越凡庸的文学见解,其骨子里也还必是勇猛精进之人。”(钟明奇《呼唤有棱有角的文学批评》) C. “文学批评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酷评,也不应该套路化,而是始终要回到文学本身,回到谱系中才能谈清楚是非成败。”(刘江凯《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身:对于莫言,莫“言”诺奖,只谈新作》) D. “健康有力的文学批评的出现需要一个个质地坚实、见解独具的文本,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语境,而批评家自当具备一种在公正立场‘说话’的批评伦理。”(雷达《文学批评的“过剩”与“不足”》) 4.材料一中说:“文学是美的艺术,特别是语言美的艺术。”闻一多先生倡导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请阅读下面一首短诗,从音乐美、建筑美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80个字左右。(4分)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牛站在崄畔[注],伸嘴去吃酸枣刺。人吃辣椒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酸枣刺是牛的调料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一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 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但是,张家看不起司家:去,有什么技术含量,棉花用手撕着也能撕蓬松!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 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锨、铲锨、板镢、犁铧、齿耙、镰刀、砍刀、钢钎、撬杠以及碾滚子梿枷轴,解板的长锯,锥子夹子钩子钉子,齐齐挂了铺门两边的木架上和摆了木架前的摊位上。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铺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 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是打了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就骂生处的水,熟处的鬼,别上了那些人的当。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嘴里嘟嘟囔囔,像个走扇子门。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锨、锄、镢头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铧、钢钎、撬杠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而西头弹棉花店里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 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没卖出,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 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张铁匠问:做铁叉干啥?儿子说:在河滩淤泥里叉鳖呀。现在一只鳖在城里卖五十元,在镇街饭馆里也卖十几元。游客要是亲自去河滩体验叉鳖,叉上叉不上,按时间收费,一小时四十元。张铁匠说:还有这事?他就打造起了铁叉。打铁叉是小活,用不着儿子抡大锤子,他一个人能干,干着腰也不疼了。他打造了四十个铁叉,儿子和他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不久,儿子又定新货了:你打钉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诉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长廊,全用木头,钉子的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叮叮当,叮叮当,白天打,夜里还点了灯打。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耷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 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人。儿子给爹介绍这是他的合伙人,张铁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匠说他生他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的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要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咹?咹?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合伙人却嘿嘿地笑,在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发明了火药还不是做鞭炮吗?恐龙那么大,现在挖出来的恐龙蛋不也是拳头那么小?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下子火了,扑过来要打人呀,儿子忙喊:爹,爹!张铁匠并没有去打合伙人,一脚却把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嗞嗞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 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 (有改动) [注]崄畔:山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用非常质朴的言语描绘了石坡村的日常生活图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B.张铁匠对司家弹棉花手艺的取笑以及对羊角村铁匠铺的挖苦,表明张铁匠担忧传统手工艺衰微。 C.张铁匠为了将手艺传承下去,强压着不让儿子外出打工,这显示了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D.儿子对白芦峪河的开发使张铁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凸显了张铁匠对传统生活方式被冲击的酸楚和无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述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具体表现为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并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 B.小说中“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铁匠想象自己造出钉子后的快感。 C.小说通过写张铁匠对他儿子合伙人话语的反应,交代了张铁匠对唯利是图观念的强烈反感,凸显了其淳朴的性格特征。 D.小说的结尾写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的事,写出他面对现实的无力感,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引发读者的深沉思考。 8.小说的情节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并指出其作用。(4分) 9.在对待传统生存方式上,张铁匠与他的儿子有着明显的观念冲突。小说的作者更倾向于谁的观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