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下,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可以说呈现比翼齐飞的景观。有学者指出,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三股批评力量,即学院派批评、传媒批评和在线批评。笔者认为,来自产业经济领域的“产经评论”可以视为第四股批评力量。这一评论维度的产生,是基于网络文学在泛文娱产业领域的重大贡献和优质网文IP的跨界赋能与联动改编。网络文学不仅在垂直领域自成一家,而且已成为泛文娱领域创作的重要生产资料。 作为当代重要的文艺景观之一,网络文学以虚拟性、互动性和跨界衍生能力,一直游离于文学内外。中国古典文论、西方文论等经典理论话语显然很难对网络文学进行令人满意的解读和评价。有没有可能在文学之外,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对网络文学作出评估?实际上,无论是哪一个维度的评论,都离不开网络文学用户这一身份和作品价值这一维度。本文从“有趣、有戏、有料、有道”四个价值维度谈谈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试图建构一个相对粗略,但也许更简单、更有效的评价体系。 “有趣”指的是网络文学的阅读价值。这是网文基本的创作要求和基础价值。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怎样才能算“有趣”?不外乎是在人物设置、情节编制、语言生动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愉悦和满足。用户点击、流量及互动评论是对一部网文作品是否“有趣”的最直接评价。“有趣”的网文以爽感满足了一定受众的休闲欲望,这是网络文学繁荣的基础。 “有戏”指的是网络文学的IP价值。IP价值指的是网文除在线阅读、有声作品和线下出版外,在影视动漫、游戏改编、周边开发等关联和衍生产业链上的价值潜力。这一价值是建立在网文的类型故事和故事的类型融合创新基础上的,依托大数据并最终依赖行业判断也就是产经价值评估。一般来说,网文在“有趣”的基础上,在积累了大量粉丝的前提下,如果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故事结构、类型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即在跨文本生产上改编具备潜在的改编和演绎空间,即具备了通常意义上的IP价值。好的IP是多声部叙事的宝藏。 “有料”指的是网络文学的认识价值,是比“有戏”更高层级的价值。网络文学以超大规模和庞杂的内容,在历史讲述、现实反映、时代记录、社会关切、未来想象的诸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料”不仅仅是指网络文学可以作为泛文娱产业的改编资料和再生产材料,更在于优秀网络文学可以有利于凝聚人心、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通过“出海”承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使命。 “有道”指的是网文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这是网文的最高价值,也就是经典价值。18世纪英国批评家萨缪尔·约翰逊说过:“莎士比亚的剧作,按照严格的意义和文学批评的范畴来说,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作;它表现普通人性的真实状态,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与莎士比亚剧作艺术高度比肩的,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世界文学名著,具有超越“时代、种族、环境”的能量。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是类型文的标尺套不住的,作家写作的意义和价值也超越了类型文的范畴,这样的作品未必是商业成绩最好的,却是最有经典性指向的。 尽管学者对网络文学元年到底是哪一年存在争议,但网络文学的创作都将是“年轻态”并且长期处于发展之中,而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和鉴赏批评也必然需要不断引进新方法、新观念。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经典化的大道上跨界发展,成为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原动力。 (摘编自李安《看待网络文学的四个维度》,《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1日) 材料二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领域,中国虽然是后来者,但发展迅猛,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上网,对于很多人而言已成为生活刚需。如今的网络空间是人们参与社会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亿万民众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不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既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也是回应人民呼声、守护人民心灵的必然要求。 网络文艺是网络文明的标识性内容。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文艺的贡献。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的二十多年,是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二十多年,也是网络文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繁荣的二十多年。从传统文艺移步“云端”到新型文艺因网而兴,从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到异军突起的短视频,从日常生活的文艺供给到非常时刻的以艺战“疫”,文艺与互联网互为加持、互相赋能、携手共进,迸发出强劲超 然 客公众号的活力,透露出无限的潜能。在今天的中国,网络空间不仅是艺术赏鉴和消费的重要场所,而且是文艺创造的重要园地。用户生产内容的互联网法则,唤醒了蕴藏于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让千千万万的文艺爱好者获得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网络文艺还处于发展的“青年时期”,出现的问题大多属于“成长的烦恼”,因此,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兴盛,要强化评论主动介入和有效引导,建立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良性互动机制尤为重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网络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全面总结网络文艺实践结出的理论硕果,科学分析网络新技术催生的文艺新样态,准确概括艺术新突破带来的审美新风尚,在新技术、新艺术和新美学的交融互动中推动网络文艺精品竞相涌现,让迈向网络强国的征途呈现姹紫嫣红开遍的动人景象。 (摘编自文新达《为网络文明建设贡献文艺力量》,《中国艺术报》2021年9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产业经济领域的“产经评论”是与学院派批评、传媒批评和在线批评并存的网络文学批评力量。 B.“有趣、有戏、有料、有道”四个价值维度评论网络文学离不开网络文学用户和作品价值维度。 C.网络文学强调“有道”,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或审美价值,具有超越“时代、种族、环境”的能量。 D.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良性互动机制,中国网络文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明建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文学是当代重要的文艺景观,因为它的虚拟性、互动性和跨界衍生能力,一直游离于文学内外。 B.网络文学规模超大和内容庞杂,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作为泛文娱产业的改编资料和再生产材料。 C.从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到异军突起的短视频等文艺形式的变化,说明网络文艺推陈出新,活力强劲。 D.网络文学、网络文艺、网络文明是三个从小到大的概念,他们都要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是直接“为网络文明建设贡献文艺力量”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系列专题片《领袖的足迹》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凝聚了奋进力量。 B.近5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目超600部,内容口碑也在逐年提升。 C.深化IP产业链、加强版权合作、加大IP联动开发助推网络文学产业转型升级。 D.“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以“网颂百年,文谱新篇”为主题,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出版。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如果举办一场以“贡献批评智慧,引导网络创作”为主题的研讨会,你受邀发言,请你结合材料,拟出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杨的烦恼 赵婧文 老杨是一个偏远地区偏远县偏远小镇社会服务中心的主任。老杨最近很烦恼,今天接到分管副镇长的电话,中午陪他一起去下村。不用想,又是招工的事情。 县里设立了经开区、建立了工业园区。工厂建好了,用人难却成了问题。县委县政府动员每个国家工作人员务必在正月初八企业开工之前,招到2名合格的用工。说起来招2名用工不多,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小镇属于外出务工型经济,镇里的劳动力大多到沿海地区打工,再把钱寄回家。副镇长正月初四就下村做工作,大抵是想赶在年轻人还在家,改变几个人外出务工的打算。 给接来家里过年的老丈人递了一盒香烟,在妻子的埋怨声中,老杨骑着摩托车到镇政府外面的三岔路口见到了约好的小田副值长。老杨的这位分管领导是从县直单位来的,刚开始老杨对他印象并不是很好。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字”。小田副镇长才26岁,大学 学毕业没两年就来任副镇长,还分管大农口。农机中心、茶办、畜牧站、民政办、合管站的负责人,包括老杨自己,哪个都比他资历老、乡镇工作经验丰富,还要被他管,这不是搞笑吗? “老杨,今天我们走两个村,先去小溪然后去双龙,你在前面,搞慢点,这个天骑车冷得很。”接过小田副镇长递过来的香烟,答了声好,老杨打火、发动摩托车往小溪村赶。心里埋怨,这个天气骑车下村真见鬼,烧自己的油是小事,主要是太冷了,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为什么不把林业站那辆破皮卡车开出来。 沿着乡镇公路骑行十几分钟,开始走通村路。路刚铺好大沙,骑车在上面一颠一簸的,特别是要爬几个大陡坡,没少摔倒人。老杨把车挂到一档,握紧车龙头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上爬。眼看要爬完坡了,车轮突然磕在一块大个的碎石上,得了一个趔趄,赶忙用脚支撑好车身。 “老杨,怎么样,碰着没?”小田副镇长把车支撑好问道。 “没事,这里有块大石头。” “没事就好,那我们继续,我走前面,你骑慢点。” 又骑行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小溪村。小田副镇长把车停在一户人家门口,抖了抖鞋子上的稀泥巴,往堂屋里走。 “郭叔在家吗?” “在,谁啊?哦,是田镇长和杨主任啊,快进屋烤火。” 这家人户主叫郭建华,老杨非常了解这家情况。家里有6口人,条件不太好。郭建华的父母70多岁了,妻子智力不太正常。有两个小孩,大儿子高中毕业在家务农、种点茶,小女儿在市里读职校。家里主要经济来源靠郭建华在周边打点零工。一家人正围着炉子烤火看电视,见老杨他们进来赶忙腾出两个位子。 “谢谢!”老杨和小田副镇长接过端来的两杯热茶抿了一大口。 “在看春节联欢晚会重播啊,今年过年忙,没得看,今天算补上了。”小田副镇长开始寒暄。 “嗯,听说大年三十小河那边烧毛坡了?” “那可不是嘛,有人去山上祭祖,点的蜡烛没熄灭就走,把那边坡烧了一半。镇里民兵队和小河村民扑了一天,晚上11点多才扑灭。” “田镇长和我也在。”老杨补充道。 “我家其坤也去扑了一天火,回来被熏得黑漆漆的。”郭建华的大儿子叫郭其坤,是镇民兵队的。 “你家郭其坤可以,做事情积极、肯干。县工厂在招工,正好可以让他去试哈!” “好是好,不过呢,一是我家这个从来没出过远门,怕不习惯;二是听说经开区第一个月没得好多工资,还要自己买生活用品、付住宿费。听镇里的人讲,只要去经开区务工,政府就解决1000块临时生活救助。”郭建华试着打听道。 “县城不远,又有好多熟人,再说了,你也应该让他自己闯一下,对不对嘛?至于生活救助,杨主任,可以用于这方面吗?” “镇里面其他领导都是这样安排的,经开区工资太低了,不这样做招不到人。”老杨小声眼小田副镇长解释说。 “怎么会这样?”小田副镇长皱起眉头道,“这明显不在临时生活救助金使用范围。” “都是这样的。” “那好吧,你先把钱给他,喊郭建华写个申请来,我签字拿去民政办理。” 把钱给郭建华,交代初七早上到镇社保中心集合后,招工的事情总算解决了。老杨和小田副镇长又走访了几户困难家庭,回到镇里天已经黑了。 “老杨,把郭建华家那张救助申请书给我,你快点回去吃饭吧。” “不是和这几家的申请一起办理吗?” “你别管,给我就是了。” “好吧!”老杨找出郭建华家那张申请递给小田副镇长。 吃完饭,老杨还一直在纳闷,小田副镇长为什么要把郭建华家那张申请拿走。是想私吞这1000块,还是觉得不符合临时生活救助标准,不敢去办,让自己承担这1000块?一想到这些,老杨心里就“毛闷”。 “杨主任在家吗?” “哦,是田镇长啊,快进来坐,他在。”老杨的妻子在外屋答道。 “不坐了,我还有事。这1000块钱,是还今天借杨主任的,你拿好,麻烦嫂子和杨主任说声。” 这1000块终于有了着落,老杨心中的乌云顿时散了。 后来,老杨在镇里公示的临时性救助人员名单中始终没见到郭建华的名字。再后来,镇政府规范了临时性救助申请程序,必须先提供困难证明,再由乡镇主要领导或者分管副镇长签字确认后才能办理。 (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老杨有些烦恼,尤其不喜欢在大冷天里下到村里去招工,这是因为老杨对上级分派的招工工作不认同,而且还要费自己的油钱。 B.招工难主要是因为该镇劳动力习惯到沿海地区打工,对在本地打工积极性都不高。郭建华家条件不怎么好,也对去工厂工作顾虑颇多。 C.郭建华家境困难,但不符合生活救助条件,他利用乡镇干部急于解决本地工厂招工问题的心理,故意曲解政策,要到了1000块钱的救助。 D.小说以大年初四小田副镇长和老杨冒着严寒为县经开区工厂招工为核心事件,穿插扑灭山火等情节,表现了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与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比如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着力刻画小田副镇长这一政府基层干部的正面形象。 B.小说用老杨来衬托小田副镇长,老杨一开始对下村工作热情不高,对招工感到为难,而小田副镇长则是工作有方法,没有怨言地付出。 C.小说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借老杨的口,说大家对小田副镇长的印象不好,后通过招工这一事情展现出小田副镇长的能力与品格。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下村路上,小田副镇长先是让老杨走在前面后是自己走到前面,一前一后的变化,耐人寻味。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田镇长这一人物形象。 (4分) 9.有人说,去掉小说最后段,以老杨的烦恼开始,以老杨心中的乌云散了结束,故事也很完整。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