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一边造房子一边教书,我对弟子们常说的有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造园,一向是传统中国文人的事。关于造园,近两年我常从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讲起,那是一张典型山水画,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的,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量,顶为茅草。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若视画的边界为围墙,近处亭榭,居中为池,池前似石似树。但我谈的不是这个,我谈态度。《容膝斋图》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换句话,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这让我又想起童寯先生,我最记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得多。 “情趣”,如此轻飘的一个词,却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现着比人间社会更高的价值。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别而分出“人格”。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而文人在这里起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更在于批判。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镌刻在园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 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所热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在这个文化方向迷失的年代,不确定的东西最难把握,造园的艰难之处就在于它是活的。童寯先生1937年写道,他去访园,所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盖园林排挡,不拘法式,全重主观。而富有生机弹性,非必衡以绳墨。造园所代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学养,实验和识悟来传的。某种意义上,人在园在,人亡园废。园在我心里,不只是指文人园,更是指今日中国人的家园景象,主张讨论造园,就是在寻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以我们这代人的学养,多少有点勉力为之,但这种安静而需坚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会因造园而被重新打造的。 (摘编自王澍《造园与造人》,有删改) 材料二: 清末顾云于同治八年(1869年)所著《盋山志》说,江宁随园是“天下所称名园者也”。随园乃清初袁枚所经营。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袁枚在江宁县任内,购得南京隋织造园,加以改建。他在所著《随园记》中,说“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小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异其义”。随园由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经营。园居第四年,子才在《随园后记》中说,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不会有人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子才绝意仕进,聚书论文,就从此开始。 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从来私人园墅,或扃钥为常,或闭门不纳,似子才之与人共之,是极少数开明园主的可取作风。随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龙武台之手。龙死无家,葬于园侧。 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鱼米足以自给,合田园庐墓为一整体,总面积达百亩左右。由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场虚伪谄媚,毅然隐退,诗酒宾客中,园居50年,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可谓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达观,临终语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于愿已足”。《随园诗话》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已沦为茶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履园丛话》著者钱泳访游随园,园已荒圮。咸丰三年(1853年),当清军围攻天京时,随园无人照管,日就倾圮,距子才殁后56年,即建园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及。 (摘编自童寯《随园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容膝斋图》是一张典型的山水画,画中远山、寒林、池水、亭榭等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园林格局。 B.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各种建筑物所占比例不大,与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 C.清初袁枚在江宁任职时所建造的随园是天下都称道的名园,后来园子日渐倾颓,他又花三百金加以改建。 D.随园在袁枚逝后56年才因清军围攻等原因被毁,袁枚“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的遗愿得以实现,可谓幸事。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园林建造一定要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不能一味地学习模仿西方。 B.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与实际的拙政园风格迥异,却也恰好体现了文雅的批判。 C.中国传统园林建造非常灵活,无定法可依,无定式可循,造园结果无法评价。 D.在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判断方面,作者强调了新一代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3.你认为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的一项是(3分) A.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王维《辋川集·文杏馆》)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C.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陆游《巴东令廨白云亭》) 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曹雪芹《红楼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袁枚将园名由“隋”改“随”,其音相同,其义则别。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随”的旨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这真是个让人称心如意的好天气,晴朗的天空没有一片云朵。清晨,花匠早早地起来修剪草坪,把草坪打扫干净。就像得到了大天使的帮助,一夜之间,花园里上百朵玫瑰绽开了花苞,压得绿色的花枝弯曲下来。 “我们去花园看看吧,从后门出去,”劳拉对琼斯说,“我想知道凉棚搭好了没有。” 但是后门不能通过了,厨子和送蛋糕的人挡在那里。 “怎么了?” “小姐,对面的斜坡下面有一些简陋的小房子,你知道吗?有个赶马车的小伙子住在那儿,他姓斯各特。今天早晨,牵引车把他的马吓着了,受了惊的马把他摔下来,他的头撞到了地上,没命了。”送蛋糕的人饶有兴致地讲着。 “他死了?”劳拉瞪大了眼睛。 “被抬起来的时候就死了,我到这里送蛋糕时,看见他们家的人正把他抬回去。他家里还有老婆和五个孩子。” 劳拉抓住琼斯的手臂,神色惊慌地说:“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给取消了呢?现在我就到楼上去和妈妈谈谈。” 希恩太太正在试她的新帽子。劳拉气喘吁吁地告诉了母亲那个不幸的消息。 “我们的茶会必须取消了,是吗?客人和乐队一来,就会被他们家听到,他们离我们太近了。” 劳拉没有想到母亲并不同意。“我的孩子,你应该合情合理地想一想。我们是在无意中知道这件事的。你回答我,如果那些小房子里有人生病死掉,我们不是也要照常过我们的生活吗?” “妈妈,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冷酷了?” “宝贝儿!”希恩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走过来,劳拉还来不及阻止,她就把手里的帽子戴在劳拉头上了,“好孩子,这顶帽子你戴正合适,简直是给你做的。我戴着有些太年轻了。你自己好好看一看,你有多漂亮!”她把小镜子举到劳拉面前。 “不,妈妈!”劳拉没有妥协的意思,她把脸转到一边。 “劳拉,你这样就太让人失望了。”希恩太太冷冷地说。 “我实在不明白。”劳拉站起来走了,她回到自己的卧室。一进门,就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漂亮迷人的姑娘,头上那顶装饰着金色野菊花的黑色帽子上,有一条长长的黑丝绒带子垂下来。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这样好看。她疑惑了,难道母亲说的没错?可是她又好像看见那个带着一群小孩,把丈夫的尸体抬回家的不幸女人。她决定等园会结束后再去考虑这件事。 随后受到邀请的客人们都先后到来了。乐队开始演奏。仆人都从房子里出来,走到凉棚下。草坪上有很多的客人在悠闲地漫步,一群朋友欢聚在一起,相互拉手、亲吻,开心地笑,真是太愉快了! “姑娘,这帽子可真合适!” “劳拉,你今天怎么格外漂亮啊?简直像个西班牙女郎。” 这个美好的下午像鲜花一样,怒放之后又慢慢合上花瓣。 所有的客人都告辞了,希恩太太看见桌子上还有许多吃剩的蛋糕、点心和三明治,不吃掉都会变质的。她又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不管怎样,孩子们可以大吃一顿了。你们同意吗?而且一定会有邻居去看她,这么多的现成的点心该多好。劳拉!”她高兴地要跳起来,“到贮藏室把那个最大的篮子拿来。” “妈妈,我们这样做恐怕不太合适吧?”劳拉说。她想,那个女人会愿意接受这些吃剩的东西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到底怎么回事?”劳拉赶紧把篮子拿来。母亲把东西都塞到篮子里。“你给她送过去吧,就这样去,不必换衣服了。” 这时候天色已经发暗了,在一个喧闹的下午过后,傍晚变得一片寂静。 她横穿过街道,走进狭窄的小巷。她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头上那顶有丝绒带子的大帽子真是引人注意,实在不该戴来!算了,既然已经来了。就是这里,到了,没错。 劳拉感到异常紧张,真希望马上离开这儿!她走过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穿着丧服的小个女人出现在门口。女人说:“请进,小姐。” “噢,不,”劳拉说,“我是来送东西的……”那个小个女人好像对她的话充耳不闻。“请走这边,小姐。” 劳拉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破旧、狭小、低矮的厨房,里面点着一盏冒烟的灯。火炉旁坐着一个女人。她的脸浮肿而红胀,眼睛和嘴唇都肿着,看上去很可怕。劳拉只盼望尽快离开这里。她又走到走廊里,推开门就向前走,没想到走进了卧室,尸体就放在这里。 一个年轻男人躺在那里,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他的头沉沉地陷在枕头里,眼睛安静地闭着,这双闭着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些茶会,篮子,装饰着花边的裙子,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眼泪总是忍不住要流。她是不能一言不发就走开的,于是她大声地哭了一声,像一个小孩子。 “请原谅我这顶帽子。”她说。 她没有等小个女人给她带路,自己摸索到门,走出去了。走到小巷口的时候她看到了劳瑞。 “你没事吧?妈妈很着急。” “我没事。哦,劳瑞,我的哥哥!”她一下抓住他的手臂,紧紧地靠住他。“哥哥……”她抬头看着劳瑞,“你说,人生是不是,”她又说,“人生是不是——”可是,她又说不出来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人修剪草坪、搭建凉棚、送来蛋糕等细节,表明希恩家对这次花园茶会的重视。 B.送蛋糕的人向劳拉姐妹饶有兴致地讲述斯各特的死,表现了他对别人生命的漠视。 C.希恩太太虽未取消茶会,但能将剩余的食物送给斯各特一家,可见她内心的愧疚。 D.结尾处劳拉与哥哥劳瑞断断续续的对话,表明了斯各特之死对她内心的强烈冲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为“花园茶会”,但对茶会的正面描写很少,意在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茶会前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B.小说不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呈现主人公认识的变化过程。 C.本文语言具有明显的口语色彩,以自然随性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叙述氛围,显得沉着而不张扬。 D.小说始终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故事,再现了希恩家花园茶会举办的始末,和斯各特家亲人死亡前后的场景。 8.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内涵。(4分) 9.小说多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