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1-13 08:53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选取的是“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材料一重点谈唐代茶文化的发展,材料二是新闻访谈,谈茶文化的内涵,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茶文化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关注其现实意义。此材料既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又考查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1.D解析:A项,“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源于佛教的推动”错,原文是“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离不开佛教的推动”,曲解文意。B项,“使饮茶具有了文人雅兴”错,原文是“更具文人雅兴”,表述有误。C项,“渴望健康长寿的老人从‘茶’字中获得启示”错,无中生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B解析:“这吸引官府参与其中”表述有误,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安史之乱后,士子文人纷纷渡江避难,湖州、常州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官方也开始在这两州举办茶会”来看,选项把官方举办茶会和前文名士举办茶会混为一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合理推断的能力。
3.C解析:C项只能说明茶具有解暑功效,不能作为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4.饮茶人群越来越广。烹茶之法更精细。茶成为文人们社会交往表达情谊的媒介。饮茶从食用功能的物质层面提升到了艺术审美的精神层面。(每点1分,共4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5.以“茶”字入题,便于受访者进入情境。紧扣“茶文化”提问。三个问题都紧紧围绕“茶文化”展开:第一个问题从“茶”字切入,得出对茶的内涵的解释;第二个问题重点探寻茶文化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第三个问题导向茶文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解读“茶”字到解读茶文化,再到探寻茶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条理明晰,层层深入。(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深入解读访谈内容及思路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选材来自《通鉴纪事本末》,主要记述了隋朝末年的一段史实:天下大乱,唐高祖李渊乘势起兵,其次子李世民勇武果决,胆识过人,身先士卒,勇敢征战。阅读此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赏析历史人物,符合读史明理、学史崇德、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10.B解析:由前文“渊、建成战小却”以及李世民奋力厮杀可知,“渊兵复振”句义完整,排除A、D项。“老生兵大败渊兵”与文意不符,应为“老生兵大败”,“渊兵”是下一句的主语,排除A、C项。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断句的能力。
11.A解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2.B解析:“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是百姓心悦诚服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观点的能力。
13.(1)军士中有偷摘的,就寻找到它的主人补偿他,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军士,军士和百姓都感动喜悦。(关键词:“求”“诘”“感悦”各1分,句意1分)
(2)倘若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归属我军来诬陷他。他害怕被身边人上奏告发,哪敢不出战!(关键词:“脱”“贰”“为……所”各1分,句意1分)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有识人之智,分析宋老生的弱点,劝谏李渊,消除其顾虑。足智多谋,假意挑衅,诱敌出战,从敌后攻其不备。骁勇善战,身先士卒。(每点1分,三点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参考译文: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初五日),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进攻西河郡。命令太原县令太原人温大有和他们一起前去,说:“我的儿子年轻,派你去参与谋划军事,大事能否做成,可以通过这件事来预测一下。”当时军士是刚刚召集来的,都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和他们同甘共苦,遭遇敌人就身先士卒。靠近道路的蔬菜水果,不是购买的就不去吃,军士中有偷摘的,就寻找到它的主人补偿他,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军士,军士和百姓都感动喜悦。大军进抵西河城下,西河郡丞高德儒关闭城门抵抗坚守,己丑(初十日),攻克了城池。抓获高德儒押送到军营大门,李世民数落他道:“你把野鸟当作凤凰,欺瞒皇上,窃取高官,我们兴起义兵,正是为了诛杀你这样的奸佞之人。”于是斩杀了高德儒。其余不杀一人,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分别慰问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本业,远近的人们听说这事后都十分高兴。李渊高兴地说:“照这样用兵,即使纵横驰骋,横扫天下也是可以的了。”于是制定了进入关中的计划。壬戌(十四日),(李渊的)军队驻扎在贾胡堡,距离霍邑五十多里。代王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人屯驻在霍邑以抵抗李渊。八月辛巳(初三日)早上,向东南方向沿山脚下的小道直奔霍邑。李渊担心宋老生不肯出战,李世民说:“宋老生勇敢但没有计谋,用轻骑兵挑动他,按道理不会不出战。倘若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归属我军来诬陷他。他害怕被身边人上奏告发,哪敢不出战!”李渊说:“你们推测得很对。宋老生在我驻扎在贾胡堡时没有迎战,我就知道他没什么作为。”李渊和数百名骑兵先到霍邑城东数里外的地方等待步兵,李世民率领数十名骑兵进抵城下,举着马鞭指挥,好像将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并且大骂宋老生。宋老生大怒,领兵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分道杀出。李渊于是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李渊、李建成开始交战后稍稍后退,李世民和军头临淄人段志玄从南边高处率军疾驰而下,冲击宋老生的军阵,出现在他的背后,李世民亲手杀死数十人,两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鲜血沾满衣袖,甩掉后又投入逼城门,城门关闭,宋老生下马跳入壕沟,刘弘基上前斩杀了他,僵尸卧满了数里。天色已黑,李渊立即下令登城,当时没有攻城器具,将士们徒手搏斗登上城头,于是攻克了霍邑城。李渊封赏霍邑作战的有功将士,军吏疑虑应募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百姓受同等封赏,李渊说:“在流箭飞石之间作战,不分贵贱。论功行赏之时,怎么就有等级差别?应该全都依据本人的功劳授予封赏。”
古代诗歌阅读部分选取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律,其诗风淳朴自然、构思新巧、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的主题是劝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关联,有助于学生作为参照,在古今对照中获取启示和审美感受。因为诗歌内容理解难度不大,所以设题侧重于整体上把握写作思路,需要学生理解诗人的谋篇布局,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15.B解析:“诗人对前代先贤的观点进行了批判”理解有误,“向来诸老端何似”句只表达了诗人对书中作者或前代先贤水平的质疑,并没有对其观点进行批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16.全诗围绕“夜读”,记述了自己的读书生活。(2分)首联写夜读夜景。青灯相伴,素月透窗,诗人灯下苦读,是一幅月夜攻书图。(1分)颔联、颈联写夜读的思考及行动。夜渐深,读书也渐深,诗人遍览群书,与古人先贤一比高下之心油然而生;于是诗人愈发刻苦攻读,多角度写自己用功读书。(2分)尾联写夜读之乐。久读之后,夜饮解乏,喜人的春雨恰好催肥了园蔬,可以想见深夜苦读之后的惬意满足。(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17.(1)步余马于兰皋兮 驰椒丘且焉止息
(2)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3)示例一: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示例二: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示
例三: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示例四: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每空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了一篇关于家乡山水的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沉,引导学生发现家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18.B解析:第一空,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燥。滋养:供给养分;补养。从语境看,后面宾语是家家户户,故选择“滋养”。第二空,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从语境看,主语为山洪,故选“暴发”。第三空,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寤寐思服:寤,睡醒,寐,入睡,指白天黑夜总思念她,一般指思念女性。从语境看,应选“魂牵梦萦”。第四空,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从语境看,“生生不息”更符合语境。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19.A解析:A项,“万叠苍莽的青山和千顷蓊郁的竹海”承接上一句的“黔中”,“一涧清冽的溪流”又和下句“充满灵性的山泉”保持主语一致,是衔接最恰当项。B项,强调青山、竹海、溪流具有苍莽、蓊郁、清冽的特点,和整个语境强调重心不吻合,故排除。C、D两项,主语是“一涧清冽的溪流”,和上句的“故乡的村庄”衔接不紧密,故排除。
[命题意图]考查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20.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沉淀着时光,哺育着生命,恩泽着万物,守护着这一方百姓”作谓语,突出强调这一涧清流的作用和意义;改句“沉淀着时光、哺育着生命、恩泽着万物”做定语,突出强调的是一涧清流的特点。句式选择不同。原句为三个短句子的排比,更能突出强调谓语部分,更加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改句为长句,突出强调定语部分,简洁性和节奏感不如原句。(每点2分,共4分)
[命题意图]考查语义相同、句式不同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选自热点新闻“二氧化碳转化淀粉”,属于创新科技的科普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发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引领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此题设置了情境补写和情境拟写两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补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如果有一天 这一切都将有望实现 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补写句子的能力。
22.这项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如何实现的?人工合成淀粉会有怎样的应用前景?(或:这一创新技术会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这一技术创新有何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每点2分。两个问题应有区分度,最好能从“创新”“重大颠覆性技术”和“影响世界”两个角度表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根据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则来自《人民日报》微博的漫画材料,该材料致敬了“父辈们”为国献身的奋斗精神,又展示出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学生以“父辈”为榜样,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激发学生对国家、个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23.【写作指导】文题由漫画、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时要全面解读漫画内容和寓意。并结合提示语,整体思考以明确立意。
这幅漫画中,主体是一位父亲手里牵着孩子,相视而笑,他们的影子却是一位年轻人牵着一位老人。影子和父子形成照应,表明了岁月的流逝。漫画中的文字:“父辈们也曾接过星辰,在奋斗中奉献青春。后来我成为的那个人,也像是当时的他们。”暗含了漫画的寓意,提示学生可以从父辈们奋斗和父子传承两个角度解读漫画。将画面和文字相结合,不难读懂。“星辰”代表着远大的目标,父辈们接过“星辰”即担负起国家发展建设的重任,努力奋斗,无私奉献。孩子仰望着父辈,以父辈为榜样,也从父辈身上汲取了力量。当父辈垂老之时,孩子已经长大,已接过父辈的重任,赓续父辈的精神,继续努力,为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砥砺前行。
综合来看,可以从父辈的角度,写父辈的牺牲、奉献,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未来以及言传身教的力量;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感谢致敬父辈,传承父辈精神,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
参考立意:薪火相承,奋斗不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致敬父辈,传承奋斗、奉献精神;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读图的能力以及全面运用思维观察、分析、认识并思考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写作的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