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2-27 09:55
参考答案
1.D。解析:鲁迅的话阐释了《红楼梦》一书主旨的多义性, 不属于“互文性”的范畴。
2.A。解析:A项,“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强调不论今人、古人,还是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3.B。解析:A项,对象颠倒。不是借助《愚公移山》阐释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而是借助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来阐释《愚公移山》语言隐含的多重信息和意义。C项,“已不止局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D项,“认为“三偷”就是对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理解偏差,原文说“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并非贺裳认为,且“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相关”不能说成“就是”。
4.B 。选项分析:B项,“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地壳下层之间”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作岩浆”可知,岩浆本身就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A项,根据材料一第2段的内容可知,本项正确;C项,根据材料一第3段的内容和第4段“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可知,本项正确;D项,根据材料一第5段的内容可知,本项正确。
5.D。D项,“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错,材料二第2段中说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A项,根据材料一第4段“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可知,本项正确。B项,材料一第2-4段介绍了火山形成和喷发的原因,第1段和第7-9段介绍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再根据材料一第9段“火山喷出的熔岩流……丧命”可知,本项正确。C项,根据材料一第8段“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约为7%”可知,本项正确。
6.火山爆发形成的烟柱传播快、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火山爆发时,大量微小颗粒进入平流层,形成薄雾,因反射遮光降温。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其爆发后喷入平流层的物质会运动到另一个半球。
7.C。对展品的细致描写,跟吐蕃展一定在敦煌举办没有因果关系。文中说“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是指“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
8.创造者以微末生命,在偏远之地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守护者甘于清寒,默默奉献,穷尽一生来守护敦煌文化。策展者出于强烈的兴趣而结缘、研究,积极筹划文化展览。“我”毅然抛开繁杂的工作,到敦煌感受璀璨文化的魅力。(每点2分)
9.含义:艳阳指的是敦煌通亮、澄澈、热烈的阳光及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在敦煌璀璨的文明遗产的照拂下,人们获得了坚定的力量。(2分)
效果:富有意韵美,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虚实结合(象征),凸显主题。(每点1分)
10.B。选项分析:“以史传诸书考之”中的“考”是动词,“之”是名词,作“考”的宾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它,“形制篆刻皆不类”是“考之”的结果,意思是玉玺的形状、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类似,两者主语不同,且意思均完整,故其间应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上”是皇帝的意思,应作“属库藏之”的主语,“在德不在玺”结构完整,不应与“上”相连,故应在“在德不在玺”之后断开,由此排除C项。选B。
11.A 。“籍田”,指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并非“替百姓耕田”。
12.D。“均可经汇报后施行”错,根据原文“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可知,皇帝只是让大臣们把能想到的良策汇报上来,并没有说其经由汇报后就可施行。
13.(1)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评分标准:(1)关键词“厉色”(神情严肃)、“稼穑”(农事)、“渎乱”(扰乱)、“宸”(帝王)、“聪”(视听)各1分。
(2)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治理国家),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2)关键词“怠荒”(怠惰荒疏)、“励精”(振作精神)、“怠荒是戒(宾前)、励精是图”(宾前)、“庶”(或许)各1分。
参考译文: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颁布诏书赦免天下,把第二年定为弘治元年。征召马文升担任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套大红织金衣。这大概是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平素知道他的名声的缘故。马文升感激皇帝的特殊恩遇,自己奋发振作,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的。皇帝亲自耕田结束后,与众大臣宴饮,教坊司安排杂技表演来侍奉,有的人说出不庄重的语言。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的劳苦,难道应该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视听吗!”当即斥责他们并让他们离开。
张吉、王纯、丁矶、敖毓元、李文祥因为议论朝廷政事一并被贬谪到远方,吏部主事储礶上奏说:“这五个人,既然是因为直言进谏而传示国人,一定不会改变气节来玷辱自身。现在把他们都弃置在南方荒远之地,那里缭绕着毒雾瘴气,他们与死亡为伴,从情理上来说确实值得同情。请求选取并把他们安排在研讨风教纲纪的官署中,那么他们的言论和风姿文采一定值得人们瞩目。与其临时寻求敢于进谏的人,不如先任用这些已经经过考验的人。”皇帝让吏部把这五个人全都重新任用了。
吏部尚书王恕恳切地上奏请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王恕时常提出建议,众人议论说那些事已经施行了。王恕说:“天下之事如果施行得不适当,即便改正十次也没什么妨害。如果说事情已经施行而来不及改正,那么古人像流水一般顺畅地接受劝谏,难道所接受的都是未施行的事情吗?”王恕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与皇帝意见不合时,就称病请求退职,皇帝常常用言辞恳切的诏书挽留他。
刑部侍郎屠勋审核寿宁侯与河间百姓争地的事件,公正地把田地归还百姓。屠勋上奏说:“享受国家俸禄的家族不谈利益,况且是在皇太后出生的地方,与百姓争夺极微小的地方,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皇帝赞许并采纳听从了他的谏言。大学士刘健上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
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到了玉玺前来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它,其形状、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类似,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道德品质而不在于玉玺。”皇帝于是把它交付国库收藏。
皇帝晓谕各官署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的办法来治理政事,乐意听到正直的言论。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法律、规章不能变乱更改,其他事关军民利弊、切合治国要旨的内容,只要有可以施行的措施,各位大臣要竭尽心力写出来使我听到。”
14、D 。 A.非“三番五次”;B.苏辙没有陪游;C.“欣然相赠”错,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
15、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16.(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泣孤舟之嫠妇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7.D “相辅相成”,彼此间相互配合协作,更能使双方的长处和作用表现出来。“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原文为全段总起句,陈述“史诗级战争大片”必备的两个要素,使用“缺一不可”更合适。“多样”,侧重样式形式。“多元”的定义为具有相似性而又角度不同的组合,此处描述影片带来的思考,“多元”更适用。“淡化”,(问题、情感等)逐渐冷淡下来,变得不被重视或无关紧要。“柔化”,怀柔感化。此处如使用“淡化”,则有削弱电影主题之嫌,使用“柔化”则是在表现电影对战争的艺术化处理。故应填“柔化”。“庄严承诺”,庄重而严肃答应做某事,多用于动词。“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有决心的誓言,是名词。“铮铮”突出刚毅之气,与前文“豺狼”“猎枪”等词语匹配。故应填“铮铮誓言”。
18. B。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气氛凝重肃然的中南海,深宵灯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怀……”语序不当,依据并列结构一致的原则,应该是“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据此可排除未进行修改的D。第二处是成分残缺,“面临”需要匹配一个宾语中心词,即“面临……生死抉择”,故应是排除A。C.“中南海气氛凝重肃然,毛主席深宵灯火不眠,匆匆赶来晤面的彭德怀司令员”三句结构不一致。
19. (1)从句式的角度来看,“当……当……当……”使用排比句,在表达气势上,以整齐的长句结构,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在主旨上,烘托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影片所传递的人性的力量。
(2)三个排比分句分别从各个角度(侧面、方面)展示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意义的思考,尤其是用“美国将军为冰雕连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军礼时和前面的内容相对照,彰显中国人用不屈赢得敌人的尊重,这都体现了影片的多元思考。
20.A。本则材料介绍日置幸介的新发现及其验证,依文段内容看,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以“日置幸介”为最佳,以表现其验证发现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排除CD;另外,从承上启下角度看,也可排除CD。“又”字不可缺少,强调其反复验证,排除B。
21.(1)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2)电子密度出现变化的时间越提前  (3)不仅提示地震即将发生(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 (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