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0分)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谓吾之爵禄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可以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又或不求取用之道,以为天下实无材。此三蔽者,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治国而国安焉。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其所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甲】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杰知,而用之不得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所以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取材于王安石《材论》)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特未知其故也 特:只不过 B.惟其遇事而事治 治:治理 C.求其所异者蔑矣 蔑:微小 D.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 别:区分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其将无不趋我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B.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苏武传》) C.人之有异能于其身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D.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担心在上位的人不想让士有作为 B.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 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 C.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 都能发挥他们的智慧,来效仿小的事情 D.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这就是我只讲寻求和使用人才方法的原因 1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5分)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 15.下面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文中的【甲】处?请根据文章及所选材料的大意简述你的理由。(6分) 材料1: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材料2: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 材料3:南越之修簳①,加强弩之上,而彍之千步之外,此天下之利器,决胜之所宝也。用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②。 【注释】①簳:小竹,可做箭。②梃:棍棒。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4分) 16.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注释:【1】愈:胜。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完整地翻译这两个句子。(2分) (2)你认同哪种断句方式?请说明理由。(2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9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1】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2】,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为什么。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18.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是( )(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B.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唐·李绅《别石泉)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D.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19.“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2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5分) (1)北固亭上,辛弃疾想到了宋武帝刘裕, , ,为他的功业感慨万分。(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 , ,不为拒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在短暂的停顿后,琵琶女弹奏出了最为慷慨激昂的乐章,是 , 。(白居易《琵琶行》) (5)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6)若来到赤壁,你也许会看这样的自然风光: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8)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21题。 2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用贾宝玉的名字开玩笑地诘问他:“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请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与“坚”的理解。(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时至今日,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刷脸识别等已成为常用工具。但近段时间以来,“老人无健康码乘公交车被拒、乘地铁受阻”“老人购物不懂微信支付被拒收现金”等新闻频出。 ①老人无健康码被拒乘,表面看是技术因素,实则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相关部门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缺乏俯下身子实地调研。②唯有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老年人才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③当然,老年人融入时代不能只靠外力,更需家庭关怀。④让老人们赶上智能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是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⑤这需要子女们帮他们熟悉新设备新技术,帮他们更新对世界的认识,从而给老人们多一些陪伴和关爱。⑥让老年人跟上时代,让时代携手老人前进,这是对尊老敬老最直接的表达,也符合社会、家人、行业、市场的共同愿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②中“唯有……才……”应改为“唯有……就……”。 B.④“红利”是形象性说法,可用“成果”一词替代。 C.⑤中画波浪线语句可删除,它偏离了本段核心话题。 D.⑥用“这”指代前面两个“让”句,使表达更清晰。 (2)①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并把修改后的语句写在答题纸上。(2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作品会通过对立和冲突,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展现动人心魄、撼人心灵的美感。 请以《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你对悲剧美的理解。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分析。150字左右。 (2)请根据《红楼梦》中这个著名情节,按要求进行内容缩写,并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简明,150 字左右。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要求:明确该情节中的主要人物,写明具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为丰富同学们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能力,从上学年开始,学校为每个班开辟了一块园地,种植花木蔬菜。请你为本班园地拟写一个名字,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园名有特色,有一定意蕴;理由合理。150字左右。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前不久,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其命名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除此之外,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命名为“南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这些年,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慰藉人心。 请以“人间烟火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