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D.假设推导错误。“《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并不一定导致“‘非虚构’写作对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的消解”。B.因果关系错误,是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决定了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与之相反,使报告文学底气不足。C.“内涵相同”错) 2.B(文章以此证明“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的观点) 3.D(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报告文学在当代仍是伟大、不凡的,能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力图构建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D项符合这个观点。A项说的是现代主义的特点。B项说的是作家如何艺术创作。C项说的是报告文学要关注个人的故事性、传奇性) 4.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②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消亡的理由的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据。③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看,其实是“周全”。(4分。每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4分) 5.参考答案示例: (一)同意。①“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受到冲击。②“非虚构”写作的冲击使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不自信,影响报告文学的存续发展。③“非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一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6分,每点2分) (二)不同意。①报告文学承继了中国文学写实和叙史传统,有在“非虚构”写作冲击下的立足根基。②报告文学承载的社会职能并没有丧失,能有效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安抚焦虑不安,这是“非虚构”写作不能替代的。③“非虚构”写作的冲击对报告文学是警钟,会唤醒它的自信,进行自救。(6分,每点2分) 6.C(A.“意在说明攀旗杆的难度”错误。既是为了说明攀旗杆的难度,还表现了曹锟的威严。B.“秦班主属于前者,袁班主属后者”错误。应是袁班主属于前者,秦班主属后者。D.“出于兄弟戏团的情义”错误。袁班主主动退出,既有兄弟情义,又有民族大义。) 7.B(B.“第⑩段是侧面描写”错误。“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或高或低,或张或驰”为正面描写;“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为侧面描写。四段是正侧结合。) 8.①震惊。时隔多年,袁班主后人找上门来寻仇。②紧张。袁少班主找上门来比武,且技艺高超,秦班主担忧自己剧团前途。③佩服。为袁少班主高超技艺折服,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仙脚一时无两。④羞愧。自袁班主承让离开保定,秦班主心中有愧疚与感念。⑤欣慰。看到少班主如今技艺高超,意识到袁家班生存不会有问题,于是心中欣慰。 9.①暗线交代袁家班活动轨迹,使得小说情节充满悬念。②双线推进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从同行是冤家,到为民族大义并肩战斗,更好地表现特殊时期的社会与人性。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秦、袁对比,塑造鲜明形象,尤其能使秦班主形象更立体。 10.A 11.C 12.D 13.(1)祖逖派韩潜和冯铁在汴河上截击,把这些粮食都缴获了。 (2)祖逖死后,后赵屡屡侵犯黄河以南,梁州、郑州地区的形势又变得动荡不安。 14.为祖逖修葺祖父、父亲的坟墓;发送文书,请求互市;斩杀叛臣,送上首级。 15.C(“凄凉心境”与诗意不符) 16. ①首联表达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字体现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欢乐心情。②颔联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③最后两联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青青子衿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樯橹灰飞烟灭 (6)金就砺则利 (7)是故无贵无贱 (8)渺沧海之一粟 (9)苍山负雪 (10)赢得仓皇北顾 18. B 19. C 20. 拟人。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21.A 22.①完善管理体系 ②加强统筹规划 ③完善医保政策机制 23.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