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09 10: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晋愍帝建兴元年,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晋元帝大兴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出入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及冯铁邀击于汴水,悉获之。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已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后赵王斩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将军之恶,犹吾悉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甲戌,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八月,豫州刺史祖逖以戴渊吴士,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雍容统之,意甚怏怏。又闻将有内难,知大功不连,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B.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主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C.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D.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11.根据《基础知识手册》第1页到第14页文化常识复习内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出,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指的是京官外调。
C.祭酒,官职名,古代主管科举考试的教育行政长官。
D.第,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逖力主北伐。他积极向左丞相建言,在缺少兵器兵员的情况下,自铸兵器,自行招募士兵,开始北伐。
B.祖逖善用计谋。他把布袋装上泥土伪装成米袋,又故意让敌人抢去真米,来迷惑敌人,使敌人感到恐惧。
C.祖逖宽厚仁爱。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全力安抚新归附的人,严禁部将侵犯后赵百姓,使边境安宁。
D.祖逖忧愤病逝。他嫉妒戴渊的才能,不满其接收自己收复的土地,又感到北伐大业难以完成,忧愤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逖使韩潜及冯铁邀击于汴水,悉获之。
(2)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14.后赵王为缓和与祖逖的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簾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才思之敏捷。
C.颈联中“侵”和“寒”两字直接表达了夜已阑珊、曲终人散的凄凉心情。
D.尾联中诗人用“东方曙”“未尽欢”表达人们彻夜欢娱但仍未尽兴的遗憾。
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请写出空白处的名句。(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6分,写错一个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 ,悠悠我心。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羽扇纶巾,谈笑间, 。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 ,明烛天南。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 ,还会渗入无 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懊!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 。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 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 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犬吠
B.耳目一新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
C.耳聪目明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狗盗
D.耳聪目明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狗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
B.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执法检查报告建议,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发挥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才主阵地作用,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要特别注重临床实践,突出中医临床能力培养,加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诊疗能力训练,早临床、早跟师,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师带徒制度,规范师承教育的资质、形式、考核等要件,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
( )。① ,各地方要全面落实中医药法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的规定,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②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责任。③ ,健全符合中医治疗特点的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医保政策。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执法检查报告还建议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中医药发展保障力度
B.执法检查报告还建议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扩大对中医药的影响
C.执法检查报告还建议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加大中医药发展保障力度
D.执法检查报告还建议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对中医药的影响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其一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哪里有“五星红旗”,哪里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1949年7月,《解放日报》发布了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图案的启事。有一位上海青年,想起曾经读过的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想起上海解放时,大街小巷哼唱的革命流行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就用红色作为底色,设计出五星构图。他就是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从此,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中国红”,每个国人心中就会燃起无言的感动。
202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五星红旗”再次升起。
对以上论述,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围绕“中国红”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其二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10月18日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他曾作《自勉并勉同志》,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早在青年时代,陶行知目睹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与人民精神上的麻木后,选择了“教育”作为自己要从事一生的事业。他在《(乡村教师)宣言》中引用穆罕默德的话指出:“‘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人生观。”陶行知以此说明他搞乡村教育,不仅要满足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人的各种潜能中,审美是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审美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可能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