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丽水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8-19 08:57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①重实用性,如留尖儿的瓜果以孝敬贾府。
②重功利性,进贾府并非只是联络感情,主要是“打抽丰”。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客观冷静陈述历史事实,所以曹操不能体现作者的人生态度。
ACD这三部均为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人物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作者的观点。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一僧一道与刘姥姥,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错误,从材料一可知,应该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才构成作者的多元矛盾体。
C.“共情体验是指借助于情……”错误,由材料一“所谓‘因色生情’,是指客体对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情的感染、感发作用,而‘传情入色’则是指主体将自己的情感灌注于客体之中,使之分享主体的情感体验。概而言之,‘因色生情,传情入色’,是借助于情,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色’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亲情关系,一种共情体验”可知,共情体验还包括传情入色。
D.“空空道人在佛教‘因空见色,由色生情’……”错误,由材料一“佛教有所谓‘色空’观,但小说写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可知,这不是在佛教的基础上。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是陈述制药所需的花卉的分量,不涉“色、空、情”。
B.“喜欢”涉及“情”。
C.宝玉“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不免“伤心……流泪叹息”涉及“情”。
D.宝玉的话涉及“情”。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贾宝玉的……更为广播和深邃”错误,结合材料一“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由此可知,宝玉的“情不情”更广博,黛玉的“情情”更深邃。

6.D
7.A
8.①内容上,写出祥林嫂的不幸遭遇,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②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祥林嫂第二次回到鲁镇作铺垫。
③主题上,这两个遭遇导致她被赶出夫家,这是族权和夫权对她的迫害,体现了“礼教吃人”的主题。
9.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②由祥林嫂自述,如讲述“阿毛被狼吃”,使读者感同身受,易于体味其内心的痛苦。
③由卫老婆子来补白,如“祥林嫂强嫁到贺家坳”,使故事更完整,主题更鲜明。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表现出他对自由的渴望”错误,从文中来看,无论是逃婚还是婚礼上的反抗,其实都是祥林嫂对封建礼教无意识的维护,对女子从一而终思想的维护,并不全是为了自由而反抗。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语言、技巧、形象的能力。
A.“工笔细描”错误,“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会使用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而文中在写祥林嫂的眼睛和神态时仅是如实勾勒,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所以这是勾勒式的白描。

10.B
11.D
12.C
13.C
14.B
15.(1)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
(2)介甫您本来是贤明的大夫,(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度义而后动”意思是“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度”,考虑。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但是,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B.“为”,是,动词。/替,给,介词。
C.“以”,因为,连词。/来,连词。
D.“于”,介词,在。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朝廷修”。
C.为陈述句,意思是“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
A.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四方行新法”。
B.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晋无礼”。
D.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东山之上出”。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责”是动词,意思是“责令”,如在“责”后断开,缺少宾语,句子结构不完整,应为“责其成功也”,意思是“责令他们取得成功”,排除AD。
“轻租税”是动宾结构,“薄赋敛”也是动宾结构,二者结构一致,所以在“赋敛”后断开,排除B。
句意为:自古以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他们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乙文……对新法之弊归结为侵官、征利、拒谏等三方面”错误,选文这部分没有提到“拒谏”。选文说“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只是提到侵官和征利。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以……为”,把……当作;“恤”,忧虑;“同俗”,附和世俗;“自媚于众”,状语后置,向众人献媚;“善”,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2)得分点:“固”,本来;“其”,你的;“失”,失误;“厚”,强;“而已”,罢了。
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美德,(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用尽了所有的恶毒的语言。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是贤明的大夫,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自古以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他们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不值得去做,而一心想做古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自行管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文章之士和精通财利的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又在官署中不按惯例用人,常常(有的人)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那些逐利的人都捋袖出臂,张目环顾,自夸自卖,争着进用,各自斗智斗巧,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大概他们带来的好处不能弥补他们所造成的损害,所得到的不能抵偿所失去的,只不过是另出一番新意,用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但它的危害已经够严重了。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官员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起初是发放青苗钱,接着想使每户出免役钱,后来又想再制订出农田水利法而加以推行。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拔过的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轻佻狂躁的人。他们欺压州、县长官,扰乱百姓。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所以谤议纷纷,如沸腾的开水,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推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称赞而施行;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正大而恰当的治国之道,可以在天地之间施行,人们片刻都不能离开它。……您的智慧与德行都超过了一般人,等到其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一样,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

16.    渴求功名    思乡怀人   
17.D“首联写……去年……”错误,从“东南见月几回圆”可以看出,首句说的“昔年”不能理解为“去年”
18.①时空对比。往年的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中秋却是被贬到湓江边;②景色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③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欢快,今之愁苦。④身份对比。原本是京官,如今是贬谪之人。
19.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舫、唯、坼、毋、以、澄、簇。


20.嗑瓜子
21.A
22.B
23.A
24.示例:
洗碗:洗碗,又称漱皿,必须由一家之中精壮男子操持。古人相信,女主阴男主阳,厨房必须阴阳相成才能丰饶。洗碗的时机也有讲究,必须在餐后剔一顿牙的时间里完成,晚一分食物残渣已干结,早一分有碍回味与消化。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通过这样的细节代代传承。
火锅:花椒和辣椒的香艳相逢,不仅是味蕾和神经之间电光火石般的碰撞,也是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越洋聚首。两种奇妙的香料,携手闯江湖。
糯米饭:剔透油亮的糯米遇上油条、葱花与香菇肉末,不仅是视觉和味觉之间金风玉露般的邂逅,更是舌尖与心尖的深情相拥。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根据“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可知,说的是“瓜子”,“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是用文艺范十足的解说词解说的“嗑瓜子”。联系生活常识即可准确得出答案。

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淳厚”是形容“人品或风俗淳朴”,使用错误。应该是“浑厚”,此处表示“声音低沉有力”。
B.文艺范:就是喜欢文学,喜欢看文艺电影,收藏挺文艺的东西的人。此处是说解说词特别有文艺风格,使用正确。
C.不折不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此处是说解说词的风格是纯正的“舌尖体”风格,使用正确。
D.正牌:正规的,非杂牌的。此处是说《舌尖上的中国》纯正、具有正规性。使用正确。
故选A。

22.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①“演生”为“衍生”;
③“悄”的读音应为qiǎo;
④“炭水”应为“碳水”。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随着……为中国的美食市场和家用厨房用具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应删去 “随着”。
故选A。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