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乙)与王介甫书(节选) 司马光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夫皇极之道,施之于天地,人皆不可须臾离……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复一一自辨 辨:同“辩”,分辩 B.度义而后动 度:计划 C.炫鬻争进 鬻:出售 D.迹其本原 迹:推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议事每不合 雇市佣而使之 B.不为侵官 为天下理财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以变更祖宗旧法 D.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施之于天地 12.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议法度而修于朝廷 A.使行新法于四方B.以其无礼于晋 C.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D.月出于东山之上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 B.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 C.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 D.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立足点,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观点,揭露了他保守的本质。 B.乙文着重批评了王安石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诸法,对新法之弊归结为侵官、征利、拒谏等三方面。 C.王安石以“盘庚之迁”这一历史改革事例,说明变法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 D.司马光的信用词尖锐,直言不讳,滔滔而言,有种咄咄逼人的锐气,表现出对推行新法的极力反对。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对月寓怀 贾雨村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②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③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天上”二句,据说赵匡胤未登基时,曾拿《咏月》诗歌给徐铉看,徐铉读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时,认为飞腾之兆已显。②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③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6.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贾诗表达的是__________之情,白诗表达的是____________之情。 1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诗中“满把晴光护玉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极言十五月光皎洁充盈之态。 B.贾诗第三句写得气势惊人,一个“捧”字写出了天上圆月洒落月辉的骄矜高贵。 C.白诗标题限定了环境,突出“望”的动作,表现其在特定环境引发的人生感慨。 D.白诗首联写的是诗人去年八月十五在京城的曲江杏园参加朝廷宴请,赏月饮酒。 18.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的运用。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为弟子言志营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气氛。 (4)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最能代表金陵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舌尖体是随着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而演生出的网络文体。(甲)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为中国的美食市场和家用厨房用具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随之带来的就是新的网络文体——“舌尖体”。 “做完最后一道数学题,起身泡一杯咖啡。②望着窗外最明亮最透彻的阳光,握着手中微烫的咖啡,唇舌磨合间,热气缭绕中,享受着独特的美味,这是给辛勤劳作的人们,最好的馈(kuì)赠。”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有点眼熟?如果再配上淳厚标准的男声朗读,是不是有一种瞬间穿越到《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③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的热播,不少人将各类话题运用舌尖解说词的风格进行造句,引发“舌尖体”悄(qiāo)然走红网络。 在不少观众看来,《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其文艺范十足的解说词功不可没。在《舌尖2》中,“ ”被描绘成了“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而“晒鱼干”则被形容为“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类似的化平凡为“高大上”的“金句”在《舌尖2》中比比皆是。观众在被惊艳的同时,也纷纷为解说词冠上“最佳文案”的美誉。 《舌尖上的中国》看多了,观众们也逐渐摸索出了解说词的“手势”,“舌尖体”便成为了广大网友业余时间抒发文学热情的重要途径。(乙)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舌尖体”,各色解说词式的“金句”便会跳出来。(丙)从豆浆、油条等平常食物,到洗碗、扫地等日常小事,再到疫苗、芯片等时事热点,这些都成为网友练习“舌尖体”的素材。 (丁)在众多的创作中,目前最火的视频,是一段由大学生制作的《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④早餐带来的大量炭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开头的解说词便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体”。有意思的是,这段视频无论是解说词还是桥段、配乐都与正牌《舌尖上的中国》高度相似,被不少网友调侃“第三季应该找他们拍”。 20.在横线填上一个三字词语,概括后面所描述的内容。 21.加点词语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厚B.文艺范C.不折不扣D.正牌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D.丁 24.请仿照上文中“舌尖体”的写法,从下列提供的事物中,选择一样写一则“舌尖体”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洗碗、火锅、糯米饭、土豆、玉米 七、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历史人物,如孔子、烛之武、刘邦、项羽、杜甫、苏轼等;也结识了不少现当代人物,如袁隆平、屠呦呦、张秉贵、钟扬、史铁生等;还有不少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如窦娥、繁漪、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格里高尔等。 请从中选择两个人物,拟写一篇副标题为“我看___和____”的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并在班级读书会上分享。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