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关中服从。乃白召觊还,稍迁尚书。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托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明帝即位,进封乡侯。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觊上疏曰:“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深思勾践滋民之故事,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觊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觊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二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B.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C.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D.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曲,借指军队。文中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 B.质任,指用绝对武力威迫、压制。文中指针对关西诸将军心不稳采取的措施。 C.故事,文中是指先例、旧事,现在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D.古文,上古文字,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金文、籀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觊镇守关中,善于观察形势。他认为关中割据的诸位将领招引还民,势力会不断强大,而地方郡县财乏势弱,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 B.卫觊出策献计,受到曹操重视。他建议监管食盐,招募百姓,使关中归服;他认为关西诸将不是真心归服,以后要解决后患,曹操因此看重他。 C.卫觊关注民生,敢于进献忠言。当时,百姓生活贫困,劳役又繁重,卫觊提醒皇帝要好好留意,否则国家就将凋零衰敝,不能再振兴起来了。 D.卫觊年少早成,凭借才学著称。他年少就有文名,喜欢古文,鸟篆、隶草样样精通,与建安末年的潘勖、黄初年间的王象,一起以文章著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 (2)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14.卫觊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书文山卷后 谢翱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注]文山,文天祥的号,至元二十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就义于燕京。此诗即作于此年。谢翱,南宋诗人。元兵南侵时,谢翱曾追随文天祥。碧血,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听说文天祥被害后,痛不欲生,但两人已幽明隔绝,再无相见之时。 B.颔联用“死、生”两个字组成对偶句,蕴蓄着极其深挚的感情,格外哀切动人。 C.诗人因未能随文天祥为国尽节而羞愧,故没有面目以本名示人,于是改名换姓。 D.本诗抒发诗人了无生趣的悲叹之情,同时血泪凝成的忠愤抑郁之气勃勃于言表。 16.有人说本诗颈联“字字血泪,读之令人泣下”,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落英”是古诗文中的一种意象,屈原借“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自己的高洁,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 , ”展现春日的绚烂。 (2)古代信息传递艰难,加上文人求学做官,经常羁旅在外,于是离别也就成为古代诗歌中经常描述的一个场景。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表达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3)在《鱼我所欲也》中,对于“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和乞人分别因为“ ” 和“ ”而不肯接受,孟子用这个例子论证了“义”重于“生”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名为“飞扬”。冬奥会火炬造型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着“( )”。残奥会火炬使用银和金,象征着荣耀和梦想,体现了残奥会“勇气、决心、鼓励和平等”的价值观。火炬由祥云纹样“撑腰”,从祥云纹样向剪纸雪花图案自下而上逐渐过渡,旋转上升,如彩带舞动,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还包含了对“双奥之城”的继承和发扬。火炬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采用氢作为燃料,既能满足环保属性,也符合冬奧会火炬接力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要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温暖世界,照亮冰雪,激情飞扬,冰火相约 B.温暖世界,激情飞扬,冰火相约,照亮冰雪 C.冰火相约,温暖世界,激情飞扬,照亮冰雪 D.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张女士无偿给邻居杜某接送孩子2年半,但因为一次意外,杜某的小孩掉下电动车挫伤。杜某以张某载行两个孩子,违反交规,致自己孩子受伤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索要六千元赔偿。最新《民法典》判定张某虽存在违规行为,但不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人情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社会。大家知礼敬,懂感恩,互相照顾彼此的利益、情感。但有人说,现在早已不是人情社会,遇事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理不外乎人情。 高三(1)班计划组织以“法理与人情”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