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泰安市2021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5-16 16:28
泰安市2021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时代相近的《封神演义》一样,《西游记》也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然而,比《封神演义》更成功的是,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在神话的古老躯壳上诞生了童话的艺术生命。
《西游记》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其中所写的神魔,都是由动物精变成的,如虎、狮、猴、蝎子、蜘蛛等。这些动物保留着它们自身的特征和习性,表现出儿童对动物世界浓厚的兴趣和自由的想象。而在所有的动物中,儿童又最喜欢猴子,因为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又长于模仿,更接近儿童活泼的天性,孙悟空因此而深得儿童的喜爱。
《西游记》总是以儿童的眼光来写动物,处处流露出儿童的兴致与性情。《西游记》中由动物组成的神魔世界并非总是面目狰狞,相反妖怪的言谈举止常常透露出天真老实,竞像涉世未深的孩子。比如.孙悟空向金毛犼索要金圣娘娘.自称是朱紫国请来的外公,金毛犼就天真地回去说:“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明显带有儿童的稚气,绝无刁钻阴险之感。孙悟空在平顶山变作老道士骗小妖的宝葫芦这一情节,也让人感受到小妖的天真烂漫,如同快乐的儿童。其实,孙悟空一路西行,所经历的一切都如兴致盎然的游戏。降妖过程中,孙悟空不止一次跑到妖怪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只有童话才能想得出。此外,他又长于装扮,在平顶山一会儿变成传令的小妖,一会儿变成二魔的母亲,这种角色扮演也正源于儿童的游戏。在和二郎神的打斗中,以孙悟空的本事,变作苍蝇飞蛾,乃至隐身,又有何难,何以变成土地庙,却无法收拾他的尾巴?这看似不近情理,实则正是小说的精彩之处,因为游戏中的模仿与装扮总不可能尽善尽美,留有破绽,反而增加趣味,而趣味正是童话的魅力之所在。
所以,我们对孙悟空的许多行为不能过于认真,小说中的偷骗也不能与成人世界中的偷骗等量齐观,它更像是一群孩童的游戏,有一种天真的情趣和幽默的态度蕴含其中,这也是《西游记》深受儿童喜爱的原因。
《西游记》的滑稽体现在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喜剧关系中,也流露在小说的语言风格上,比如,书里历数菜名、物名时,常常像说快板一样,一泻千里,机灵俏皮,这正是喜剧的风格。而悟空在取经路上,不管情况多么危急,都不忘诙谐调笑,表现出英雄品格中举重若轻、无往不胜的乐观精神,这也正是《西游记》作为一部有喜剧精神的英雄传奇,超越以往悲剧性英雄传奇的地方,是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人生的悲凉。
(摘编自林庚《西游记漫画》)
材料二:
不得不叹服吴承恩是个驾驭语言文字的天才,在《西游记》中不乏作者仅作插科打诨所用的情节,幽默的口语很多,如“了账”“囫囵”,又如“泼怪”“浑家”等。口语的好处就在没有书面语的严肃性,而这就是很插科打诨的语言。
关于插科打诨的人。孙悟空和猪八戒,一个机灵,一个憨傻。一个是英雄,一个是英雄的队友,插科打诨的重任自然落在猪八戒身上。关于猪八戒吃东西,这一面也最显本色。在第二十四回,他吃人参果:张开口,轱辘的囫囵吞咽下肚。
除此以外他显露的许多小毛病,比如爱偷懒,爱打小算盘。在大战红孩儿那回,写到红孩儿与孙大圣大战,分不出胜败,猪八戒在一旁观战,怕孙悟空把红孩儿一棒子打死,没了他的功劳,赶紧抖擞精神,望红孩儿劈头筑去,结果让妖怪逃走了。
在整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插科打诨的能手,如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作老狐狸精去见老魔,三大魔头闻报,设了香案来接,行者请老怪时赔了一个响头,暗自哭了一场,此时变了妖怪母亲会赚他两个头。而猪八戒此时被吊在高处看见背后掬起的猴尾巴,笑说是弼马温来了,悟空听见说唐僧肉不急,听说有个叫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割下来整治整治下酒。以上都是插科打诨,对于塑造形象大有裨益。
西游记中不乏能言善道的人物,里面的许多小人物,他们从一点小理中辩出大道,有时从小理中牵出歪理,其中道理又都妙不可言。就连神佛也都被编排在调笑之列。又如孙悟空从神仙口中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职,很是愤怒,斥责玉帝不用贤,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玉帝得知,雷霆大怒派哪吒前去捉拿。孙悟空见了哪吒,笑哪吒奶牙还没退,胎毛还没干。在这一回,虽然是群仙捉妖,但显然作者借孙悟空之口,调戏了众仙。巨灵神首先受不了孙悟空认不得自己,哪吒就回骂孙悟空:泼妖猴,岂不认得我?
这种反差产生了反讽,从而有了幽默感。
《西游记》中的虚实结合在人物形象上都是人兽妖的结合,所以每个人物形象立体多面。其形象或具有动物或植物的习性和外表,加之人性,又具有神超自然的神力。这方面主要形象有悟空、八戒,次要如老鼠精是个人形却还要偷油,蜘蛛精还是会吐丝等。动物有人的特性,人有动物的特性,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荒诞性。荒诞性从本质上来说,也有幽默性。《庄子》云“以天下为污浊,不可与庄语”,诙谐幽默是《西游记》的外衣,在这件外衣里面其实包裹的是作者的“庄语”,这才是幽默区别一般笑话的最重要的本质。
(摘编自郭爱萍《<西游记>中的幽默元素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之所以比《封神演义》更成功,是因为它具有更为生动的想象和活泼的生命,它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B.孙悟空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是因为儿童最喜欢猴子,猴子灵巧好动、变化不定,又长于模仿,更接近儿童活泼的天性。
C.影视中关于孙悟空的情节不可能尽善尽美,留有破绽,我们读起名著《西游记》来,总感觉美中不足,略带遗憾。
D.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以童话般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人生的悲凉,使《西游记》由悲剧变为喜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的语言幽默风趣,能插科打诨的高手有孙悟空和猪八戒,他们只是特点不同,一个机灵,一个憨傻。
B.“请老怪时赔了一个响头,暗自哭了一场,此时变了妖怪母亲会赚他两个头”这一句体现了孙悟空可爱而童趣的一面。
C.“孙悟空从神仙口中得知弼马温是不入流的官职,很是愤怒,斥责玉帝不用贤,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
D.在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猪八戒怕红孩儿被一棒子打死,没了他的功劳。表现了猪八戒爱打小算盘,但并不影响他的可爱。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西游记》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童真童趣
B.表现了荒诞幽默
C.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D.反映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清代学者张书坤曾说:“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请结合文本分析《西游记》的奇妙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从淦女士到冯先生——作为教师的冯沅君
张可礼
冯沅君是“五四”后涌现出的杰出女作家,以“淦女士”等笔名而广为人知。她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位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的教师。冯沅君的情趣和爱好是多方面的,她到高等院校任教以后,虽然对上述的多方面的爱好仍有兴趣,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她能做到割爱,始终把主要精力投用在教学和教书育人上。
冯沅君一生讲过多门课程,除了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几门选修课。她在讲授时,基于讲稿,但又从不照本宣科。研究文学史、作家作品属于人文学科,其中有一些属于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的丰厚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教者和听者重在体悟、体验。冯先生讲文学史、作家作品,感情特别投入。1949级学生吕家乡回忆:“冯先生讲课则富有感情。有一次讲到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她按照‘三叠’的方式朗诵了一遍,语流很快,像绕口令一样,引得同学们大笑。还有一次讲到明代散曲家王磐的《咏喇叭》,冯先生又朗诵又表演又赏析,我至今还记得她眉飞色舞的神态。”冯先生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1949级学生赵淮青也铭记不忘:“有一次,她讲苏东坡的词《念奴娇》,一字不落地背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她的讲解,完全沉浸在作品中,洋溢着对千古名篇的挚爱。我还记得她在讲台上踱着步子,目光凝视前方的风度神态。这首词写得大气磅礴,她讲得也铿锵有力。先生虽外表纤弱,却传达出词中神魄飞扬的气势,把苏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自然也难忘。冯先生讲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时,又完全是另一种气氛。又是一次一字不落地朗诵,声音低回,如泣如诉,充满似水柔情,字字送进听者的耳膜,令人肃然动容。无意间,发现她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沅君先生很推崇元代杂剧大家关汉卿,高度评价关汉卿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窦娥冤》这部作品。当她朗诵到《不伏老》中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时,声音高亢壮烈,富于感染力,也透露出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每篇作品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作品情调也不同。冯先生讲授时,针对不同的作者作品,设身处地,满怀真挚的感情,讲出了真情别调。
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随时随地发挥。1953级学生郭同文回忆,1954年春,冯先生讲授岑参的诗歌,“此时,她虽然大病初愈,但讲起课来却精神焕发、口若悬河,声音铿锵有力。她绘声绘色地分析了岑参写边塞风光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她望了望窗外:校园里梨花盛开,洁白如雪,阵阵春风扬起片片梨花飞舞。她满含深情地讲道:‘诗人用春风比北风,用梨花比雪花。何等深切,何等独特!同时也表明了:寒冷的日子里也蕴含着明媚春意来临,显示了诗人在严寒中的乐观情怀!自古以来,写春风的诗歌甚多,而用春风比北风的诗,这却是首创。’”
冯先生特别重视课后辅导这一环节。她同课堂教学一样,认真负责,而且有自己的探索和特点。重视个别辅导,也重视集体辅导。
冯先生个别辅导多是在她家中。她为了辅导有针对性,事先尽量汇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准备,然后细心地讲解。1955级学生吴长华回忆:“那时我们高年级要准备写学年论文,我选的题目是《论<牡丹亭>》,每一周总有一晚上要到她那里去。每次到她家里,她总是早已等在会客室里了。那时她身体不好,没讲几句话,就常常要咳嗽,可是她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辅导、讲解。在讲解前先朗读一遍。使我惊奇的是她身体那么弱,朗读却是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至今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她对我们很亲切,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对我们提出的哪怕是幼稚的问题,也都认真解答。”
(有删改)
文本二:
冯沅君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浸染了古典诗词的艺术情调。冰心擅长“诗化的白描”,并常常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的词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斯人独憔悴》)这种特征亦体现在冯沅君的小说中,如《慈母》题下引孟郊的诗《游子吟》,《劫灰》集题词引《诗经》中《小雅·节南山》的诗句等等,几乎是惯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沅君还在某一篇作品中引用古诗的句子或自作诗词来表达主人公特定的心理活动。如《误点》中引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隔绝》中嵌进一首长达四节的新诗,都和作品的情节和主人公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情绪特征相吻合,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冯沅君这一创作上的特征,无疑和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这一特征使她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深得新文学初期受过古典文学熏陶、训练的读者的喜爱。总之,她的作品别具一格,很有特色。
(摘编自百度百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用“杰出”“卓有成就”“教书育人”分别修饰“作家”“学者”“教师”显示出冯沅君各方面成就的大小。
B.冯沅君是位女老师,文本一的作者却尊称她为“冯先生”,因为“先生”也可以称呼有较高身份、声望的女性。
C.“冯先生讲课,常有顿悟”,有时是善于联想,由古诗中的描写与身旁景物进行联想,悟出新的见解。
D.冯先生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深受学生称赞,在小说创作上深得人心,都与她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通过冯先生的学生的文字进行侧面描写,写出了冯先生讲授文学作品时的神态。
B.文本一中,引用冯先生学生的回忆时,除指名道姓外,还说明其年级,这增强了真实性。
C.文本一中,两次把冯先生纤弱的身体与授课的铿锵有力进行对比,表达对其身体的担忧。
D.文本二中,将冯沅君的创作风格与冰心的创作风格进行类比,突出冯沅君作品的艺术情调。
8.请结合文本一的正副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作品素材的。(4分)
9.文本一指出冯沅君讲授作家作品时的主要特点是“真情别调”,请根据文意,结合具体内容,对“别调”这一特点进行分析。(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