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21 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扩大范围,鱼鳞图册与赋役黄册制度只是明代前期重要的赋税征收依凭。C项,以偏概全,“每年主持编纂”错,明代并没有每年编纂,且“很快得到推广”的是明代实征册,与清代无关。D项,原因不全面,除了各省对田赋截留和私自增加等原因,还有战争的原因。) 2.A(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此种编制方法应该反映了大多数州县的情形”,推断该情形的不是《福惠全书》的作者黄六鸿,而是材料一的作者。) 3.C(材料一中主要介绍封建王朝为了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着眼于人户与田地的征派赋役。而C项是根据农村集贸市场的兴起而对商户准人以及客商过桥过路等内容临时征收的税收,不属于封建王朝常规征派的赋役。) (补充:为了征得更多的税,地方官吏往往挖空心思地开辟新的税源。随着城市“坊市”制发展,官吏们也开始注意农村里的“草市”,在“草市”直接设立临时的征收机构。王建的《汴路即事》- -诗中,就记写了这一特定的税事:“千里河烟直,草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 4.清代实征册是清代的一部以赋役黄册为底本、由州县官主持编纂、切合地方实况的、便于国家赋役征派的重要册籍。[得分点:下定义的格式……是……”;(1分)“以赋役黄册为底本、(1分)由州县官主持编纂、(1分)切合地方实况的、便于国家赋役征派的(1分)”。](答案所需信息点的出处:主要在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 5.赋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有所增加。(1分)除了传统的田赋之外,近代社会中工商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和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主要税种之一。(1 分)征税种类不断扩大。(1 分)古代税收主要来自田赋.盐税、关税等;近代增加了印花税、矿产税、烟酒税等多种税种。(1分)近代赋税带有半殖民半封建特征。(1分)古代税收的国家管理权集中,近代则中央税收权利缩小,地方税收权利扩大,而且某些税收丧失独立主权。(1 分)(得分点: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共计6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 6.D(“和善慷慨”有误。马克瓦尔多最开始发现蘑菇时没有告诉别人,后来看到阿玛蒂吉采得比他多,因嫉妒且觉得受到了愚弄而十分恼怒,才赌气告诉别人的。) 7.C(小说通过描述马克瓦尔多发现蘑菇、争抢蘑菇并因吃蘑菇中毒这一系列事件,表达对自私贪婪的批判,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互相争抢戒备的人心隔阂的现象。) 8.情节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文章以两人进入医院、怒目而视结尾,引起了读者对两人悲剧命运的追问和反思,也引发了对他们未来命运的猜测和想象。(2分)增强了小说的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了小说主题的悲剧性。人们互相戒备、费尽心机只为争夺小小的蘑菇,最终反倒生病住院,凸显了在资源匮乏的社会中小人物命运的悲剧。(2 分) 9.笔调轻盈:文章的语言笔调轻快、浅近,叙述简明;情节荒诞又富于想象力,读来给人以轻盈之感。(2分)意蕴深厚:文章有着浓厚的悲剧意味。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寻找大自然的痕迹本是惬意事,但因为自私和贪欲,他们彼此隐瞒愚弄,可最终拼命争抢的东西却让他们中毒,蕴含了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讽刺与同情;(2分)小说同时也揭示了二战后城市的人们因资源匮乏而争抢资源,互相戒备的社会现象。(2分)(轻盈:语言、情节、写法;厚重:人物形象、主题。) 10.D(根据句子结构,两个名词在一起,前者若为前句宾语,后者则应为后句主语,中间应断开,因此“鼓贼”中间要断开,可排除A项;“当”是抵挡的意思,而“贼”是它的宾语,因此,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步骑鼓而前”应为“纵”的宾语,因此,“纵”前应断开.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D项。) 11. B(不是指学位的名称,在文中是官名,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12. D(“皇上却根据实情没有同意”不当,文中有“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的信息,说明皇上同意了郑畋的说法。) 13. (1)郑畋说:“外宰相怎么能论官品呢?”始终不愿居于陈敬煊之下,田令孜、陈敬煊时时怀恨在心。[关键词:安得,怎么,哪里;处,居于;衔,怀在心里,怀(恨)在心;语意理解。各1分] (2)臣假如作为宰相随行,他将会产生猜疑而有隔阂,这不是安定反叛者的好方法。(关键词:且,将要,将会;猜阻,因猜忌而有隔阂;所以:……方法;清,安定。各1分) 14.政治牵连。先后为李德裕与刘瞻赏识,后来其政敌上位,郑畋备受排挤。禀性正直。不与权要同流合污,为权要所忌恨。顾全大局。虽执掌大权,但深切体谅皇帝与朝廷的处境,以自身谦让消除朝廷矛盾。(每点1分) 15. C(“已卜归消息”委婉指佳人将离开,但佳人离开的并非是词人而应是陈季陵。) 16.上阕末尾以楚襄王爱慕神女而不得代指佳人离友人而去以及友人罢职辞行,因后会无期而表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也提醒友人不要心存幻想,认清现实,早日摆脱痛苦。下阕末尾勉励友人不用像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怀着忧愁,表面上看是笑陈季陵太多情,其实是要勉励陈季陵振作起来。(得分点:共计两大点,每大点3分。概括“典事”,1分;写明“典旨”,即用典的目的.2分) 17. (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则)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剑四顾心茫然 18. B(驾轻就熟: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前者强调做事的人有经验,后者强调事情本身很容易办。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前者指写字、写文章、画画等,后者指做事情。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前者指谨慎小心,后者指胆小有顾虑。作茧自缚: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根据前文“满足现状”可知。) 19.原句运用第二人称,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原句中“越”字叠用,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使句子逻辑联系更紧密。原句的句式统一,“圆周就越大,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都采用主谓结构,构成排比句,使得说理意味更浓,更加有气势。(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 20.表面上看数量不少舒适区就像一个圆(每句2 分) (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分析舒适区成为障碍的原因。根据上文“孩子每天没少做题”和下文“不断重复”可知处应填“数量不少”,再根据下文“其实”,可知处还应加上“表面上”。根据下文“这个圆”,可知处应出现关键词“圆”,再根据语段的中心话题.可知应阐述“舒适区”和“圆”的关系,再根据舒适区的特点,可知其与圆有相似性,所以应用比喻句。) 21.(1)搭配不当,“方案”改为“良药”或“良方”。 (2)成分赘余,“ 在城市里找到了归属感”删去“了”。 (3)搭配不当,删去“突破”,或改为“改革的每一次突破”。 (4) 语序不当,“迷茫”与“焦虑”位置互换,或“安心”与“方向”位置互换。(每处1分) 22.2017年12月15日,北京奥组委在国家游泳中心,发布2022 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两个会徽都结合了中国书法汉字的特点,寓意着运动员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得分点:时间,地点,事件,造型,寓意,各1分) 23.略 [参考译文] 郑畋字台文。郑畋应考进士科,当时年纪很轻,主管官员将中第的名籍上呈,武宗怀疑,索取他的试卷亲自阅看,才批准了奏上的名籍。(郑畋)任宣武推官,因考中书判拔萃科升任为渭南尉。李德裕器重他的才能,征用(郑畋)到方镇幕府里任职。宣宗时,白敏中、令狐绚相继执政,他们都怨恨李德裕,李德裕的宾客都被罢免贬斥,郑畋因而几乎十年没有升调官职。刘瞻担任宰相.举荐他任户部郎中,召入翰林院任学士,随即担任知制诰。这时正值讨伐徐州叛贼庞勋,诏书繁多,郑畋起草时不假思索片刻而成,富于文采,无不切合机要,时人很推重他。平定叛贼庞勋以后,(郑畋)以户部侍郎进任翰林学士承旨。刘瞻因进谏触犯了懿宗,赐罢宰相.郑畋起草的诏书里有很多赞美的言词,韦保衡等人怨恨他,认为他依附臣下欺蒙主上,贬为梧州刺史。交、广、邕南的军队,过去是从岭北五道取米运输供给,运粮的船只经常损毁沉没。郑畋每年从海水中煮盐收入四十万贯钱,用来购买虔州、吉州的粮米供给安南,取消荆、洪等地的漕运役夫,从此军粮充裕。中和元年,贼将王瑉率领三万兵众前来进攻,郑畋派唐弘夫设下伏兵等待贼军。王璠认为郑畋懦弱不把他放在眼里,放纵步兵骑兵击鼓进军,郑畋用几千名精锐士兵阻挡贼军,分散布阵并树起很多旗帜,登上高处擂响战鼓,贼军摸不清官军兵力多少,(王瑉)还没有整好阵势,事先埋伏的官军突然出击,众人大声呼喊。到傍晚时,官军从四方会集,在龙尾坡展开激战,斩杀贼兵二万首级,缴获了大量甲胄兵器,声威震动了京城。当时在京城周围各方的军队还有好几万,没有地方投归,郑畋招延收揽,加以优厚的慰劳安抚。唐弘夫攻打咸阳,用小木筏载着士兵渡过渭水。贼军设下伏兵假装逃跑,唐弘夫与宗楚趁着胜利进入都门,被贼军打败。郑畋多次告诚他们不要轻率进军,二人不听,果然战败。当时田令孜依仗权势,有求于郑畋,郑畋没有答应。陈敬煊想要借自己的官品位居宰相之上,郑畋说:“外宰相怎么能论官品呢?”始终不愿居于陈敬暄之下,田令孜、陈敬煊时时怀恨在心。叛贼平定以后,皇帝准备返回京城,而李昌言认为自己因偷袭郑畋而得到了方镇节度使职位,如今郑畋当权,他很不高兴。因此这三人相互勾结,而派遣门客上告郑畋的过错。皇帝了解其中内情,没有应许。郑畋于是称病辞职说:“天子乘车东还,供应安顿,完全交给李昌言负责,才能保平安。臣假如作为宰相随行,他将会产生猜疑而有隔阂,这不是安定反叛者的好方法。”皇帝认为他确实是真心诚意,于是授任他为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免了他的宰相。调至龙州,后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