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9-27 15:38
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径径通达;归宗,可理解为种种法门,如百川归海,终归一宗。
道法自然,就教育而言,就是要效法自然之丰富性,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就是尊重自然之道、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顺天致性,使生命得以舒展。万法归宗,就教育而言,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教育生态,丰富多样;教育方式,林林总总;教育方法,千变万化。但无论何种样式的教育,都要以人的健康、幸福和成长为宗旨;都要直指人心,培养有道德的心灵;都要以舒展生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升徳性、健全人格为指归,使人变得更高尚,更幸福,更有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禀赋,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
只有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育格局;只有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生态和个性化的教育,必须有宽松的环境,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气,开放的胸襟,形成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不拘一格、纵横开合的办学格局。
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非常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道尔顿教育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是因人而异的,由此形成了道尔顿教育的知识结构论和学生选课指导依据。在他们看来,选课必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构成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形成单核(在一个学科领域有发展潜能)双核和多核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对于明显的单核或双核知识结构的学生,学术倾向较重,他们未来发展往往是朝着一个或两个领域深化,要注重加强对其核心领域的课程支撑。对于多核知识结构的学生,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面广,更多地具有领袖气质,要注重对他们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的培育。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创设相应的课程体系,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知识构成,促使学生的志趣逐步形成,从而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做好准备。
(摘编自翟小宁《道法自然与万法归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是基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B.顺应自然,就能得道而行,这是“道法自然”中有关“自然”的一个基本理解。
C.各种方法和途径,最终都要归为一种方法,就如同百川归海,这就是万法归宗。
D.丰富的教育生态,各类教育方式,千变万化的教育方法都要回到立德树人上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议论的是教育的问题,却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开始,使得议论更为深刻。
B.文章将“道法自然”和“万法归宗”分别对应教育思想里两个层面的问题。
C.文章在议论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生态多样化的作用这个核心要点展开论证。
D.文章以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为例,论证了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每一个人就可能得到既和谐又充分的发展。
B.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让各种人才辈出,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就依据学生的单核、双核及多核来确定。
D.因为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顺天致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就是自然,就有必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库,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打个比方,某村庄村民每次发生交易,即通过村中广播向所有村民播送交易信息,经村民核实,把此信息记在各自账本上,就形成数据区块,这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区块串成一条链就是区块链。
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类场景:一是价值转移类,如虚拟货币的创生及其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二是存证确权类,将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上,如电子合同和版权确权;三是授权管理类,如利用智能合约控制数据访问。此外,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升级,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由于区块链具有点对点、无国界、无主权及无特定法律责任承担主体等特征,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亦带来很多风险。当前,金融相关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最为集中,涉及区块链的法律风险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领域。
(摘编自邓建鹏《区块链的法律监管必须跟上》)
材料二: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电子证据存证,以保证不被篡改,并通过分布式账本链接原创平台、版权局、司法机关等各方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侵权行为的效率。
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
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任问题。区块链恰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弥合信任鸿沟。区块链可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可信度,通过链上可拆分的电子凭证实现资金的流转融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
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区块链难懂?评论员讲给你听》)
材料三:
在安徽省农贸市场上买一盒香菇,扫一扫产品标签上的数字身份码,就可以查看香菇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部信息,其中还有政府的监管信息、专业的检测数据和企业的质量检验数据等,所有的溯源数据都可以在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满天星区块链上进行查询。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区块链试点工作,从“一朵菇”的区块链应用开始,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朵菇”基于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入棚时,每个架子上的菌包就拥有了一个记入满天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身份码。菌菇从培养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人工剥袋、智能增湿、智能通风和施肥、菌菇采摘、鲜菇销售、冷藏存储、精选分拣、干货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操作信息,都加密写入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存证。
“一朵菇”区块链应用,只是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的600多个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中的一个,此类应用还有安吉白茶、中宁枸杞、明德中药材等。
(摘编自中华网《区块链成国家战略十亿商品低调上“满天星区块链”》)
4.下列对“区块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库和分布式账本,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等特点。
B.区块链应用场景除价值转移、存证确权、授权管理三类外,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
C.区块链当前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集中,涉及相关法律风险主要在授权管理应用领域。
D.区块链上的信息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有效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可解决信息“存”与“证”的难题,但这需要有个前提,即保证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
B.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有缺陷,部门间数据不能共享,而区块链通过“如实记录”打通了这样的“数据壁垒”。
C.区块链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所以它能解决因信任问题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D.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已有600多个,展示了区块链广阔的应用前景。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一朵菇”是如何借助区块链来赢得消费者信任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 离
田鑫
每一次返乡归城,都像一次声势浩大的逃离。在短暂的停歇之后,众目睽睽之下动身,朝着村庄的反方向行进,把村庄扔在身后,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你看后视镜里,连群山都在奔袭,它们也似乎在拼命地逃离,而留在身后的人和物,只是没办法逃离而已。这时候,你才想起来,村庄里逃离的事物越来越多——
民谚讲“莜麦上场核桃满瓤”。莜麦和核桃这两种事物最先从民谚里逃离。最初,村庄的巷子里都有一棵核桃树,从山上下来,一看到核桃树就看到家。夏天的时候在核桃树宽大的叶子下面躲日头、讲古今,关于狐狸的古今一讲就能讲一天,讲到要紧处,有叶子突然落下来,还以为是狐狸从树上下来了。有一天它的大半个身子突然枯黄,大片的叶子在夏天落下来,我们就坐在叶子上听古今,丝毫没有看出一棵核桃树逃离的端倪。后来另一半也枯黄了,这时候人们才发现,一棵核桃树在人的眼皮子底下逃离了。后来,只剩下半截树桩留在原地。
莜麦也是一样,明明和小麦长得没什么两样,还比小麦营养价值高,却只能成为副食,只能在小麦歉收的时候出生。小麦收割的时候,一家人从早忙到晚,收割后的小麦整齐地码放在场里,远远看上去就像个粮仓。再看看莜麦收割的时候,一个人慢慢悠悠晃到地里,割一会儿蹲在地垄上抽一锅旱烟,好不容易割完了,拉回来场里一扔,几个女人扛着连枷和麻棒就来了,乒乒乓乓一晌午,莜麦就告别了麦秆,被装进麻袋扔在粮仓的犄角旮旯里。等人们想起莜麦的时候,提起袋子,只倒出一些老鼠屎来,莜麦用这样的方式逃离了村庄。
我还记得赶着毛驴驮着半袋子莜麦去集市上磨面的情形。毛驴走在我前头,我跟在毛驴身后。
我一会儿抓蝴蝶,一会儿揪蒲公英,毛驴一会儿啃路边的苜蓿,一会儿用蹄子刨地上的土。我们哪像个赶集的样子,简直就是享受这人间最欢乐的瞬间。女儿出生后,我带她回村庄感受乡土气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驴。我准备向她介绍并让她体验赶毛驴的乐趣,可是却扑了个空——整个村庄转了一圈,没见到一头毛驴。在莜麦逃离村庄之后,毛驴也逃离了?
我甚至发现,连大地上的地交界都逃离了。它们本来是一块块的,属于不同的人。我见过分地的过程,人们用米尺将一块地准确到厘米,然后在恰当的数据范围内,分出几块,两端扔一块石头就算画出了楚河汉界,老死不相往来。没几年,这事就消失了。我跑到地里一看,哪里还有地交界啊,地已经回到了原始的样子,不是被荒草覆盖,就是被机械化种植的作物填满,看不出任何分界线。地界算是在人的眼皮子底下逃离了。谁也没察觉,谁也没有为此和大地吵上一架。
总觉得是植物、牲畜、物件们背着人逃离了村庄,后来才明白,人才是逃得最早最彻底的。
先是一个人出去,越走越远,在别的地方安营扎寨,收起方言,混在人群中把自己打扮成村庄以外的人。然后是家人也跟着他的脚步出去了,大门上落锁之前,把储藏了几年的粮食腾空,把牲畜赶到集市上卖掉,把家具送给亲戚和邻居,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人们用一件件物品填满的四合院,重新空下来,盛放旧时光,收留麻雀和野狗。
逃离,不仅改变了村庄的秩序,还把人辛辛苦苦经营下来的光景也一一抽离,表面上看,一切变得快捷简单了,节奏也越来越紧凑,可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是出现了一个大洞,逃离的东西越多洞越大,人感觉得孤独就越大。重新回到村庄的时候,总觉得缺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去填补,时间长了,人的心就像麦收后的村庄,变得空空荡荡。
就在人们快忘记他们的时候,有一天,村庄里突然来了车队,一袭的黑色,上面裹着白布,大大的“奠”字明晃晃的,让行走的人和风以及阳光都停下来,注目。老人们从牌位上的先考某某某确认了死者的信息,这是最早一批逃离村庄的人中的一个。老人们看着这车队,这阵势,满腹感慨,扔出一句话来:离家出走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回来。
(摘编自2018年12月《散文》,有删改)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以返乡后回城的典型场景开头,引出对逃离的思考,既给文章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颇见作者匠心。
B.文中多处用到“扔”字,“扔”的对象有村庄、物、言语等,暗含文中人物的态度和情感,却显示出叙事者的冷峻客观,避免个人感情的流露。
C.“简直就是享受这人间最欢乐的瞬间”一句,作者以眼前之“我”评价过去之“我”,在感慨过往快乐的同时,表明的却是现在的遗憾。
D.本文写逃离事物多用拟人,将乡村的一草一木都写活了,在叙写故事时,则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丰富多样。
8.结尾处为什么说“离家出走一辈子,到头来还是要回来”?请结合文章说明。
9.本文在选材、结构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本文赏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