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9-17 10:32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眼里的智能
人的智能不像人的身高那样,能一测便知;也无法通过几条智商题,简便地判断其优劣。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它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因而可以说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智能离不开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力量,即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尽管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构造无甚差别,但它们各自掌管的智能却显然不同。譬如,人脑左半球遭受损伤,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丧失殆尽,而对音乐才能、空间想象能力及处理人事关系能力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如果受伤部位在右半脑,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专门的智能,它同音乐、空间想象等智能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智能最活跃的园地。一位美国学者认为,构成人的智能的因素很多,用一种数学方法是无法表示这些因素的。他把构成智能的因素,看成三个变项,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那样。每个变项中都由一些相关要素组成。第一项包括人的认识、记忆、分散思维、复合思维和评价,第二项是形象、符号、语义和行为,第三项中有单元、类别、系统关系、转换及含蓄。将每个变项中任一要素组合,便可得出120种不同结果。于是一些心理学家提出智能可能具有120种因素。那么,由此组成的人类智能形式有多少种呢?
人的智能,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形式有七种。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一般是指语言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的智能。因为,这两种智能高的人,学习和工作往往比较出色。事实上还有其他五种形式智能,就是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和两种形式的个人智能——交际能力和个人自处能力(即自知之明)。在每个人身上,这七种智能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的潜在才华,但表现突出的一般只有二到三种。心理学家把这两三种智能,归纳成一个智能组合型。用这种组合类型来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无疑要比传统的智商测验,更接近客观实际。当然,这种智力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儿童的智能组合是语言、空间想象和运动能力,也许到青年时代,他的智能组合是语言、数学逻辑和交际能力,年老体衰时,可能又有新的组合。智能形式不但随时间、年龄而变化,而且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材料二
哪些智能更重要
每一种智能都有它独特的重要性,不能扬此而抑彼。诸葛亮和孙悟空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们却是不同智力类型组合的典型。诸葛亮在茅庐中已预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进西川,出祁山,用兵如神;他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他写的前后《出师表》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这些都是他卓越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的非凡表现。孙悟空却迥然不同,他大闹天宫,力挫群魔,充分显示了杰出的运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事实表明,这七种智能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在今天的社会上,人们对一个人智力高低的评价,着重于语言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的才华。如今,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电子计算机学等新的尖端科学,都需要逻辑数学这方面的高智能人才。同时,传播和交流各种信息与知识,也需要较高的语言水平。因而语言和逻辑数学的智能组合在今天就格外被人注重。但是这种组合的重要性既非绝对,也不是永恒的。
在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里,一个人要有极好的运动智能,并具有良好的个人自处能力,明了哪些猎物能够单独战胜,哪些需要众人围捕或诱捕。在这一时期,运动和个人自处智能相对来说就重要得多。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语言交流的作用会相对下降,而个人自处智能的社会作用又会有所增强。这样,个人自处能力的重要性将随之提高。那时,智能组合的重要性将发生新的变化。
对个人来说,七种智能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服务员侧重的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音乐家特别需要音乐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则是每个建筑师所不可缺少的。对于运动员,除了运动能力外,自处能力也相当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克服怯场、轻敌等心理缺陷,更为重要的是选择恰当的时刻,迸发能量,从而取得优异成绩。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智能组合。因而我们不必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固定的智能模式中,而应该扬长避短,在自己的优势智能中,发挥才华,有所作为。
材料三
开发你的智能
怎样使你变得聪明?这就是发现你的智能,开发你的智力,使你的智慧有所发展,在社会上大显身手。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智能组合类型和高低是千差万别的。有一种传统偏见,至今仍然抑制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例如,考试、招工、晋升,都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一个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对人类其他五种形式的智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如果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做法,分析与预测人们智力组合类别和优势,选择能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方向,那么不仅有助于社会,也有助于个人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我们能够从事长期的观察,定期检查人们对各种事物理解及处理的能力,从而分析出一个人的智能组合倾向,并用现代理论方法来全面评定一个人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这样就不会再有简单的“聪明”或“愚笨”的提法了。这对于儿童教育意义更大。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扶掖。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而又好动的孩子来说,形形色色的积木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哪一种结构比较稳固,哪一种构造无法实现。对于小嘴巴喋喋不休的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他们的逻辑和语言能力。对于自然形成的“小孩王”,则可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我们无法肯定孩子将来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儿童的个性确实预示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须知,这比勉为其难地强制孩子朝刻板的模式发展更实际些。也许这就是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方法。
尽管社会并不需要个人十全十美,但是对于智能上的弱点,发现越早,纠正就越方便,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只要使弱项趋向正常,达到一般水平,我们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智能强项的开发,使它有辉煌的发展。这对培养和造就人才,也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智能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正如杰出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说:“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而人们的智能却徘徊不前。”让我们努力跨前一步,打破那种徘徊不前的局面吧。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家对智能的研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和蛋白质分子B.左右脑掌管的智能相互关联
C.语言能力是一种独立的智能D.智能具有多元性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的智能虽多样复杂,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测定。
B.学习和工作出色是因为其语言和逻辑数学能力强。
C.音乐、空间想象、运动等能力是每个人的潜在才华。
D.在人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组合倾向可能会有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和孙悟空妇孺皆知,分别将各自的智能发挥到极致。
B.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组合任何时候都被人格外看重。
C.原始社会时期更需要的是运动智能和良好的个人自处能力。
D.从事建筑师的职业不可缺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数学能力。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用智能组合类型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符合客观实际。
B.材料二阐述了智能的价值,认为从业者要具有并发挥相应的优势智能。
C.两则材料中关于智能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看法一致。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具有的七种智能形式及在现实中的表现的看法相似。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们对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的重视源于职业和工作的需要。
B.智力组合的分析预测能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优势。
C.仔细观察儿童的个性,可以发现其智能的强项及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
D.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知识与人们的智能发展并不同步。
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智能的特点,并说明如何开发人的智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⑴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注释)(1)拘牵常算:思维受束缚,只会按常规来考虑问题。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自经于帝前                   经:通“颈”,自杀。
B.不能备公之事                   备:完备,详尽。
C.期以三日破敌。                 期:期望。
D.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详细,周密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以谗不见信                   以力寡败于中都
B.求于滑人                       颇多于旧史
C.为宣义军节度使                 为御史弹而见废
D.不知书,其语质                 其二同公死节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朝未年,朝臣们因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丰富,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11.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彦章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见解: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请概括这些见解的主要内容,并从中选择一则,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1),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1)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紫薄汗:健马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将领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
B.次句暗示将领时刻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
C.后两句写出了将军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14.古诗常用“楼兰”泛指敌人,这是借代的运用,它能使诗歌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下面没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两首《从军行》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从军行 /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伟人毛泽东,境界高远,笔下尽显万丈豪情。“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3)有同学将《劝学》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做成书签,每天警示自己:广泛学习、深入反思来提升智慧、校正行为。
(4)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肯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师。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