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0年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9-17 09:58
2020年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模拟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校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早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叨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邢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淮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山万顷的“大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B. 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于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C. 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析。
D. 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
A.拦截岷江水流    B.奠定防洪基础    C.扩大灌溉面积    D.造福当地民众
材料二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血管,它将陆地、湿地、湖泊、海洋连接在一起,也将诸多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在流动过程中,河流与所接触的土壤以及其他水体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矿物质,为各种水生生物输送了必要的背养。水藻、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在河中繁殖生长,互为依存,数量与种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一些通往大海的河流,还会定期迎送一些到内陆河液丽繁殖的海洋物。
蜿蜓流淌的河流是大地上靓丽的风景。河流中的生命自然流转,各种物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水体自净: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大雨冲刷过的河流也会变得更加清澈妩媚。然而,有些地方将自然河道截弯裁直,用水泥和砖石铺满两岸与河床。这种笔真坚硬的河段石上去仿佛有一种“整齐美”,却会导致河水在短时间内变臭。原因在于,河流经过弯曲的河岸,会加大冲刷力度,增进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净。所谓的“整齐关”,实际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
对人类而言,河流能够提供的便利不一而足。诸如饮用、灌溉、捕鱼、养殖、清洁、运输、防御等。人们将河流上游的木材连成木排、竹排,借助河流运到中下游:在河流上筑坝发电,在河床上采沙挖泥。可是正因这些便利,河流两岸的森林最先被砍伐:许多陆生动、植物的原始栖息地因筑坝而被淹没,一些洄游鱼类的繁衍之路被截断:大规模采沙挖泥则破坏了河床和河道,对鱼类产卵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取材于朱永杰等作者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河流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河流的流动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得到一些必要的营养。
B. 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岸上的多余物质。
C. 河流既能给人类带米市美愉悦义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
D.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生产生活巾的诸多方面。
材料三
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有限。而工业革命后,河流成为原料运输、商贸货运、人员往来的重要航道,河流对人类的意义愈加重要。然而,人类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许多昔日秀美的河流变得苍老而憔悴。
1970年前后,航运功能逐渐衰退的新加坡河,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977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十年清河,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包括改造排水系统、重新安顿沿河贫民、清理河床垃圾等。经过十几年治理,河水还清,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产卵:经过改造的新加坡河沿线丰富的城市界面与特色片区,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圣安东尼奥河是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母亲河,其流经市巾心马蹄形的“大弯曲”河道在雨季经常泛滥。1921年,在遭遇一场严重洪灾后,人们对是否保留“大弯曲”河道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终河道得以保留。1929年,青年建筑师罗伯特·哈格曼提出建设滨水步道,他认为“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被保留”。1998年,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壤等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年,圣安东尼奥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东端的杨浦滨江,沿江曾经密布儿十家工厂,此外还有工业码头、远洋鱼货市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本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厂房多数废弃,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效用,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附近一些居民“临江不见江”。2015年,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背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再利用等方法,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2019年9月,改造后的5.5公里岸线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沿江步道上或漫步,或健身,或参观沿岸的工业遗址,或凭栏欣赏清流涤岸、水光大色。昔日封闭的工业生产岸线,由此转变为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活岸线。
(取材于陈泳、邓艳、章明等作者的文章)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对河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提高。
B.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表明污染治理已经出现成效。
C.在圣安东尼奥河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持河流的白然关。
D.彻底拆除废弃厂房重建了市民与黄浦江的亲善关系。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6分)
答:
一、木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恒、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吠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人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廿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廿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升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④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费焉。宰大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共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共可以去其否。足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口可:君所谓否,据亦口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桓、襄、文、武将皆相之     相:辅佐。
B. 人暑而疾驰                 疾:快速。
C.宰夫和之                    和:调和。
D. 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
B. 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
C. 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
D. 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 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 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
答: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了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注】①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②时然后言: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11.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共然乎”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7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