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8-11 17:49
2020北京平谷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史记》记载“韦编三绝”的故事,是孔子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论语》中记录的很多孔子语录,如     ,也是孔子热爱读书的最好见证。
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五柳先生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史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⑤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修身的“身”主要    指生理的躯体,    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服从了,      心里未必认可。      ,在儒学经典《大学》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这样,一个人的行为和人格就比较稳定,“修身”也就从外在的行为进入到内在的道德心理层面。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情绪排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
⑦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益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所有危害心理健康的情绪,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开始的,如果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情绪就消失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
⑧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的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
⑨我注意到,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很多前辈学者往往从读优秀传记中受益,这一点给我们带来启发。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据他自己讲,青年时对他影响特别大的是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总之,回过头来看,这些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不仅仅因为他们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当然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确立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是那些特别能够激励他们、对他们有兴起之功,尤其是对青年人非常有益的优秀人物的传记。出版界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现象,不仅仅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⑩此外,需要发掘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现在提倡“经典重读”“书香社会”,这些追求非常好,但不能局限在书斋里读书。经典阅读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我认识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传统经典,比如他们自己编选了一本王阳明的书信小册子,加上一点简单注释,就开始读,然后把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一起讨论交流,而且还强调学以致用。这些人中有的人在经营企业,是很忙碌的,却仍然发奋读书,而且读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养。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留心观察,还可以注意到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更多的读书方式,这方面是我们以往关注不够的,却应纳入到“经典重读”的思考里边来。
1. 将下列《论语》中的选句填入第②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C.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将下列副词依次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是    而是    但是    然而    所以
B. 不仅    而且    因此    然而    因为
C. 不仅    也是    但是    因此    所以
D. 不是    却是    可是    因此    因为
3.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是孔门中唯一的“贤者”。《论语》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B. 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C. 史迁即司马迁。所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D. 朱熹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他读书时的感悟。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强调的修身指人们的精神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B. 作者倡导只读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
C.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多加强经典阅读,减少文学作品的阅读。
D. 作者既提倡“书斋里”读书,也鼓励多种读书方式。
5. 下列对作者肯定的读书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书要有“无功利”的态度,乐在其中。
B. 读书要摒弃“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陋习。
C. 读书最好做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D. 读书要成为一种修养个人心性的活动。
6. 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远大,请简要概括。
7. 第⑩段,作者提倡发掘多种经典阅读实践形式,结合你阅读《论语》的做法,谈谈你的经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致:获致,得到
④而陛下说之                          说:说说
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实:使……充满
⑥西蜀丹青不为采                      为:“被”
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就:成就
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是:判断动词,是
A. ①⑥B. ③⑤C. ②④D. ⑦⑧
9. 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木之长者                制诸侯之术也
B. 而况于明哲乎?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则不然
D. 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保无疆之休
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
B. 情不胜其欲
性情不能控制欲望
C. 秦不生一焉
秦国一个都不出产
D. 适观而已矣
适于观听罢了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B. 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 李斯此段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 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12.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