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新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27 16:3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30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天使的礼物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11.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2. 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13.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的意思?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的?
14.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问的人,儿子,“我”)怎样的心理?
15.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案】11. 表层含义:儿子送给“我”含有《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的唱片。深层含义:儿子对‘我’的爱。  
12. 1)担忧儿子沉迷于网吧;(2)为儿子对“我”的冷落感到失望(失落、沮丧等);(3)为自己给家人造成的负担感到内疚(痛苦、无奈等)。  
13. “痴痴”一词在文中是执著(用心等)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儿子想方设法寻找“我”最喜爱的那首英文歌这件事来表现他的“痴”。  
14. 问的人(中年人、司机、老太太):对小男孩(儿子)的关爱(关心、喜爱等)。儿子:对别人的关心充满感激,为买到唱片感到兴奋(激动等)。母亲(“我”):对别人关心儿子充满感激,明白真相后的感动(震撼、欣慰等)。  
15. 示例:读了全文,我被文中的儿子深深地感动了。他如此用心地爱着母亲,千方百计寻找“灵芝草”给母亲治病,令人动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为母亲端上一杯茶,帮她捶捶背,就足以让操劳的母亲感到快乐、幸福。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作答。本题中,文章讲述了儿子在母亲失去行动能力后,不断努力寻找母亲喜爱的歌曲作为母亲“情人节”礼物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因此,从表层来看,“天使的礼物”指的是情人节时,儿子送给我含有《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的唱片。从深层看,“天使的礼物”指的是蕴含其中的儿子对“我”的爱。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结合上下文可以知道,钟点工提醒“我”,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这不禁使“我”感到深深地担忧,担心儿子沉迷于网络。其次,儿子总是很忙,不再像以前一样寸步不离地守着“我”,这使“我”感到十分的失落与失望。而后文“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又表现了“我”觉得看病花销巨大,感觉拖累了家人,并为此感到内疚。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具体语境,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字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中,文章主要记叙了儿子寻找《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当做给母亲的情人节礼物的事,因此,文章是通过儿子想方设法寻找“我”最喜爱的那首英文歌这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的。“痴痴”原意为不聪慧、迟钝,联系文中儿子不断寻找母亲喜爱的歌曲可知,其在文中最后一段中的意思是执着。其深层含义是儿子对母亲的爱和母亲对儿子的感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时,应结合上下文内容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本题中,“找到了吗?”“找到了!”这个句子相关的人物包括问的人、母亲和儿子。问的人的发问本身就是一种对所询问事情的关心,因此,其对儿子的询问表现了对小男孩的关心,以及为他执着地帮母亲寻找礼物的感动。儿子的回答表现了对陌生人的感激,用感叹号表现了买到唱片的兴奋。母亲一开始并不明白陌生人的询问是什么意思,在终于了解了之后,和儿子一起兴奋地回答“找到了!”表现了母亲对别人关心儿子充满感激,也表现了她明白真相后的感动和震撼。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情况。解答时,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并联系实际。本题中,本文通过讲述小男孩费尽千辛万苦为母亲寻找其喜欢的一首歌曲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关爱。因此,应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父母的爱护,和自己对父母的关心进行分析,要求感情真挚、表达通顺。如考生可以举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为母亲端上一杯茶,帮她捶捶背,就足以让操劳的母亲感到快乐、幸福。也可举例生活中其他小片段,突出亲情的可贵。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ƒ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就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ˆ“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16.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 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 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17. 文中第ƒ段说: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里的“如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8. 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9.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20. 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21. 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6. C    17. 指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一个社会风气不好,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大意答对即可)  
18. 引用俗语引出论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并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9. 举例论证,证明了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  
20. 总分关系,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三个条件,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  
21. 示例: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意对即可)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对论点的提炼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题中,A、D项以偏概全,选项本身不准确;B项,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不是文章论点。C项才是文章的论点。故选C。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考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有关的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内容,需要去附近的上文寻找答案,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呗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可知不好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由此可知,“如此”一词指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如原文所说“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重点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内容上,引用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引出论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作用上,“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划线句举了“天空大地带给人的愉悦”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其作用通过原文“‘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可知,是为了证明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这样的举例论证方式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议论文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分析段落关系,考虑是否是总分、分总、并列、递进的关系,考生要细读语段,进行作答。本题中,第④段总说“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⑤⑥⑦段分说,如文中说“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由此可知,它们之间是总分关系。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中,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如“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如文中说“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考生可从身边小事入手,在出行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游玩的时候,都该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


庄周的燕子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有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ƒ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22. 庄子惜墨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3. 从文中含义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
24. 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5. 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
26. 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
【答案】22. 思想太丰富,像春天的花不断怒放。(意思对即可。)  
23. 燕子在取得“多疑”的人类信任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或“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  
24. 作者用“敢于亲近人的鸟”麻雀跟燕子对比,突出了燕子能“能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这一特点。  
25. 取得人们的信任,马上又智慧地拉开同人类的距离。在人们厌烦时,它就搬走;在人们思念时,它又飞回。  
26. (1)人类多疑,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2)人类会随意地对待所能控制的对象;(3)人类不断地向外扩展,幻想征服一切;(4)人类不允许自尊受到伤害;(5)人类不希望他人离自己太远,也不希望离自己太近。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庄子惜墨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浏览全文,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原文有“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可见,庄子惜墨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太丰富,像春天的不断怒放的花。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文中含义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然后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内涵。本题中,从“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可看出,燕子的智慧之处是: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或物象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或物象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次要人物或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或物象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体的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原文中“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与“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形成对比,突出了燕子能“能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特点,是燕子这一形象更加饱满。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然后浏览全文,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从原文中“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可见:取得人们的信任,马上又智慧地拉开同人类的距离;从“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可见:在人们厌烦时,它就搬走;从“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可总结出:在人们思念时,它又飞回。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形象,体会文章语言,解读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然后要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文中,从原文“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可见:人类多疑,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从文中写人类如何对待“麻雀”、“家畜”等可看出:人类会随意地对待所能控制的对象;从原文“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可总结出:人类不断地向外扩展,幻想征服一切;从原文“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可以看出:人类不允许自尊受到伤害;从原文“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可见:人类不希望他人离自己太远,也不希望离自己太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