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POS机上刷银行卡也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的手机交易也好,对消费者而言这些不需要使用现金。轻而易举的消费举动,看似简单的原理却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此做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不断通过指引等方式带动人们习 另一方面,手机支付的 如果我们想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一方面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要在货币和IT方面的经验、技术过硬,一方面要多方面协助来创造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如果网络环境无法保证交易安全,就如同我们在被安装信息窃取工具的POS机上刷银行卡一样,无论多么小心,都会被不法分子复制银行卡、盗取密码。在这样不安全的环境下,人们宁可用现金。 (摘编自宋清辉《“无现金时代”真的来临了吗》,《证券时报》2017年4月1日)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三: 媒体和互联网巨头都在歌颂“无现金时代”,普通人则在便利性面前用手机进行了投票。但“无现金时代”,仍然是一个乌托邦名词。美国人在信用卡时代,就用一张卡部分消除了现金,而今 不过,这不妨碍“无现金时代”被宣称为一种共识。移动支付和“无现金时代”的出现,从根本上一举改变了中国人谨慎而保守的消费习惯。过去信用卡没有实现的中国人的信贷梦想,被移动支付慢慢带进了现实。绑定一张银行卡,或者干脆用支付公司的小额信贷,很快,曾经喜欢赚一分花一分的中国人,就会被带进信用消费的未来之中。 随着技术持续进步,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付方式,如今大至连锁超市,小到路边的水果摊,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部分商家甚至拒绝接受现金支付。这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涉事商家或已违法。 尽管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两亿多,而这部分人中大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青海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一些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农村、山区等地的消费者在“无现金”面前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个人隐私安全”考虑,对移动支付存有顾虑。“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求绑定很多实名认证信息,一旦信息被窃取,有人可能利用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进一步诈骗或者其他犯罪。” (摘编自《“无现金社会”快步走来,你准备好了吗》,新华社2017年8月8日) 材料四: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10月9日报道,移动支付“攻占”中国,甚至改变其他国家和地区商业业态。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Analys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金额较上一年翻番,达到5万亿美元(约合33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占领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达到54%,微信支付为40%。 中国人使用手机支付的习惯正在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2017年的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超过600万人次中国游客出境游玩。这让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比如日本和香港,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当地商家开始增加移动支付服务。 以香港为例,有很多大陆游客询问店员是否能够扫描手机上的二雏码付款,而当地人则在使用现金。日本经济新闻2017年4月报道称,2017年日本支持支付宝的商家数量将会翻一番,达到4.5万个。 中国移动支付崛起的背后是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腾讯公司旗下微信软件的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9.63亿。在商业会晤等场合,添加他人微信账号已经开始慢慢取代交换名片。 (摘编自《美媒:移动支付开道,中国已进入“无现金时代”》,中国日报网2017年10月10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拥有过硬的技术与经验,相关方面创造了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无现金社会”就可得以实现。 B.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 据材料二的走势图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递增,其中2018年的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015年的两倍多。 D. 材料四显示移动支付交易数额呈暴涨趋势,这种支付方式影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着当地的支付服务形式。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报道往往透露出一定的立场和态度,相较于材料四,材料一、三对“无现金时代”的到来持不同程度的观望态度。 B. 不同媒体的不同报道在内容上可能存在共性,除却材料二,其余材料的共性是提及智能手机对中国无现金支付起助推作用。 C. 从材料四关于中国游客出境游玩使当地商家增设移动支付服务的报道来看,中国人民对“无现金时代”的到来充满自信。 D. 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指按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核心内容概括在前,材料四则是这种结构的典型代表。 9. 哪些现象表明“无现金时代”目前仍旧是一个乌托邦名词?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7. D 9. ①监管部门对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的违法行为的关注。②移动支付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存在漏洞,使违法行为有机可乘,人们宁可使用现金。③老年人、残障人士及农村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是移动支付的弱势群体。④并非所有地区都普及了移动支付,例如香港民众仍习惯使用现金。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峡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B.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C.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D.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 B. “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古代官品不同,官服的颜色也不同,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 C.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D. “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也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本文取前者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淳化四年,柴成务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他们上奏的奏章中有不合时宜的,皇上都予以封还驳正。 B. 柴成务心系百姓,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富有远见,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 柴成务博学多才,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晚有儿息,六十六岁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D. 柴成务非常有文学才能,而且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当时的人们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 (2)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答案】10. B 13. (1)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使他们明白事理。 (2)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 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 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 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15. 《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4. D 15. 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运用想象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贴切又形象。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善攀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答案】 (1). 明星荧荧 (2). 开妆镜也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箫鼓追随春社近(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荧”“度”“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