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1-01 15:54
龙海二中2018—2019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评分标准
1.D  A 项,原文“‘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是“匠气”的表现,不是原因。B 项,原文“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选项少了“不少”,混淆范围。C 项,因果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是“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2.B B 项,没有类比论证。
3.D  D 项,条件缺失,文末强调避除匠气“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
4.A(解析:“折射出只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追求的深层次社会问题”错,过分拔高主题。)
5.①详写打铁的过程,渲染了紧张、热烈的氛围(场面、场景、画面);
②表现了两位打铁老人对打铁一事的专注,配合默契,技艺高超。
③突出强调了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④与前文两个老人困乏的生活与无奈形成对比,突出两个老人对打铁的信仰;
评分细则:①场景,②技艺,③情感,④主旨。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5分。语言表述不准确,酌情扣分。
6.①“炉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炉火”象征着两个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③“炉火”喻指打铁职业,饱含着两个老人对打铁的热爱(喜爱)。
④“炉火”衬托出两个老人内心的热忱与执着。
评分细则:①情节结构,②象征意义,③情感态度,④人物性格。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语言表述不准确,酌情扣分。
7.C(解析:浙江卫视《汉字风云会》的观众定位并非是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孩子,而是低年龄萌娃,节目选手主要是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孩子。)
8.BD(解析:A项中“自然而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有误,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有赖于人们积极通过汉字来沟通交流;C项中“提笔忘字”现象的直接原因不是拼音输入法应用过多,而是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手写汉字场景不断减少;E项,根据统计可知,大部分人并不认同“提笔忘字”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9.(1)积极向国外介绍汉字,促进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扩大汉字的国际影响力。
(2)探究汉字的历史渊源,挖掘汉字的文化价值。
(3)普及汉字的正确写法,保证汉字书写规范。(或者,加强日常书写,减少“提笔忘字”现象)
(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4分。)
评分细则:①从材料一中“国际交流”,②从材料二中的“历史渊源”,③从材料三的“书写规范”。结合材料概括,答对一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4分。语言表述不准确,酌情扣分。
10.C  画线句子上文讲的是有人状告亭长有受贿行为,卓茂问清是此人赠送并不是亭长索要,然后给此人讲解人与人之间应重礼节,百姓之间如此,吏民之间也如此。画线句子可分为三部分,“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说的是普遍的道理,“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是分析告状人的情况,“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是总结,据此可知 BD 两项断句错误,可排除。再比较 AC 两项,“宁能”可看作是固定结构,而且“吏岁时遗之”只能理解成官吏过年时送些礼物,与文意不符,由此可确定 A 项断句错误,答案应为 C 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11、A
12、D
13.(1)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是以”“遗”“卒”各 1 分,句意 1 分)
(2)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中”“校”“率”“曷”“致”各 1 分,句意 1 分)
注意落实重点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是以”,所以;“遗”,赠送;“卒”,最终。
(2)“中”,内心;“校”,计较;“率”,遵循;“曷”,通“何”,“曷其”,怎么会;“致”,招致。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有一次他曾从相府外出,有个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马。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把马认错了,却默不做声地解开缰绳将马给了对方,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你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希望你来丞相府把马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匹马,于是他来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卓茂,向卓茂叩头道歉。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卓茂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官吏和百姓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有个人曾来告发他属下的一个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边的人后询问那人:“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办而送给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回答说:“是我自己前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自愿送给他,他接受了,为什么又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财物。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卓茂说:“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之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用来相互亲近的礼节啊,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大凡人生息之地,总是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礼仪上的互相交往。你却不想在人情礼节上加强修行,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平素是个好官吏,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如果我用礼教导你,你一定不会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就会不知所措了吧?你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导,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那时光武帝刚登帝位,于是下诏表彰说:“先前的密州县令卓茂,严格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纯洁的节操始终不变。而今任命卓茂担任太傅,封他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
14.DE(解析:诗歌第五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所以D项分析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E项中“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
15三、(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无据。)
(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说略。每点2分,三点即可)
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
16.(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评分细则:每小题按照空格的先后顺序正确填写。
17. C(2分)“虽然”常与“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纵然”表假设关系。“辨别”对不同的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好坏,多用于古物的鉴定。
18.B(2分)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义无反顾,为了道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气势;无私无畏,只有在无私的情况下,才能够(放开一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只能充当谓语、定语,不能充当宾语。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
19.C(2分)根据横线后面的“‘意德’是……”,“意德”应该出现在句子的后半部分,由此可以排除AD。“衡量”后用“是否具有”最为恰当,最终确定答案为C。
20、C(解析:旧时宾位在西,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A.劳驾是敬词,只能用于麻烦别人帮助自己做某事;B.抛砖引玉是谦词,只能用到自己身上;D.请人帮忙,不能用命令口吻,而且还夹着批评。)
21.C A 项,“知音越少,作品水平就越高”不合逻辑,作品水平高可能会出现“曲高和寡”的局面,但作品水平低更会出现没有人欣赏的情况。
B 项,“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合逻辑,名校毕业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即使找到了好工作也不一定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D 项,“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合逻辑,熟悉的人在一起生活不一定不会发生矛盾,即使不发生矛盾也不一定心情就会舒畅。
22.【参考答案】讽刺教育存在的一刀切、模式化、同质化现象和缺乏个性与自由思想的不良倾向。
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题干要求“概括下面漫画的寓意”,正确解读漫画的寓意是解答好此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析画意”,注意图画中的文字“教育之门”,图中不同的人经过“教育之门”之后变成了一样的人,漫画反映的是教育存在的模式化、同质化现象和缺乏个性与自由思想的不良倾向。要注意表述的格式:“讽刺……现象”。
21.作文
一、审题
(一)人物分类参考:
1.个人理想:袁隆平,司马迁,乔布斯,甘地,哈利•波特,乔丹
2.社会贡献:袁隆平,项羽,乔布斯,六一居士,甘地,乔丹
3.生活态度:袁隆平,司马迁,哈姆莱特,六一居士,乔布斯,甘地,小悦悦(反面)
4.才能专长:袁隆平,司马迁,项羽,乔布斯,哈利•波特,乔丹
5.思想个性:袁隆平,司马迁,项羽,六一居士,甘地,哈姆莱特,哈利•波特,
(二)有机联系参考:
1.同类联系:根据上述分类选择同类的两到三个所给人物,进行写作;
2.正反联系:根据上述分类选择正反人物或者人物的正反特点,进行写作;
3.异类联系:根据上述分类找到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条件联系等关联,进行写作。
(三)主题参考:
结合有机联系的人物,要突出“美好生活”这一主题来写作。
二、立意
1.既找到两三个人物的有机联系,又能突出“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属于符合题意。
2.没找到(或只是简单提及)两三个人物的有机联系,基本表达了“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3.只找到两三个人物的有机联系,或者只突出了“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4.没找到(或只是简单提及)两三个人物的有机联系,也未表达“美好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偏离题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