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兰州一中2017-2018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5-04 09:03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项“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
2. D  【解析】题中D项“秦汉之乱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原文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3.D  【解析】题中D项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4.BE  【解析】题中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E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
5.DE 【解析】A项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并没有说明他精于唱戏。B项运用的是比喻,不是夸张。C项从小说结尾可见,苏七块只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并非无同情心。)
6.【解析】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喀嚓喀嚓’,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外形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7.D   【解析】教育主管部门对涉事女子的处罚是“停职”而非“撤职”。
8. AD 【解析】B选项,“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错误,原文是“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C选项,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并不过激,该女子的行为违反了师德规范。E选项,网络自由便捷,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发表看法。
9.【解析】启示:
出行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作为公职人员,应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如若犯错,当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批评。
相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
人们应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谨慎面对网络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10.C【解析】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后表转折连词“却”。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11.B【解析】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12.D【解析】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1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3分)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3分)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4分)
13. 【解析】
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分)
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修”“用”“丑”)(3分)
早上起来,暗中跟踪到丈夫所去的地方,全城没有人停步跟他说话。(“蚤”、“施”“国”)(4分)
14. 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否定”分析有误,“吾生扰扰实无乐”体现的应是对现实艰难生活的无限感慨。E项“写出了诗人在朋友相继离世后只能与乡野老翁相处的无奈”理解错误,“野老逢迎一散怀”应是尚有乡野老翁相处的宽慰。所以选B项和E项。
15.【解析】由闲适转为悲愤、伤心,再由悲愤、伤心转为豁达。首联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颔联与颈联叙述自己历尽人生艰难,感叹世事的无奈,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伤心。尾联联想到旧友凋零,自己尚有村野老人相陪,排遣心中的苦闷,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噫吁嚱,危乎高哉
17. D  【解析】“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使用正确。“波诡云谲”指千姿万态,不可捉摸,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不能用来形容“场面”。“光风霁月”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掌上明珠”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用正确。“味同嚼蜡”指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对象不当。
18. A【解析】B搭配不当,应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C句式杂糅,“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选其一。D不合逻辑,要么“接近一孩增幅的三倍”,要么“比一孩增幅的三倍还多”。
19. A 【解析】B“于百忙之中”不得体,可改为“专程”;C“责成” 不得体,可改为“恳请;D“力作”不得体,可改为“拙作”
20.【解析】公鸡(雄鸡)在黎明打鸣(早上啼叫)的生物特性(动物本能)  按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鸡鸣狗盗”这个成语
21. 【写作指导】
这两句名言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反映了两位名人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站在高处”,“在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远大的抱负、追求与梦想,也可以理解为很高的思想、境界与地位;“上帝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接近,以及有利于自己走向辉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也可以理解为荣誉、掌声、赞语与鲜花;而“贴在地面步行”则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前行,不虚飘,不好高骛远。当然,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准确把握两句话含意的基础上,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出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非简单套路化的议论,力求以真信人,以理服人,以新怡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