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但从“独在”二字看,词人其实是独自登上小亭的。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D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选项中,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天涯” “空惆怅” “独”“与谁同赏” “莫学衰翁样”分析作答。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表示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采用谐音双关,表现了缠绵炽热的相思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失利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通过“天地大营救”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②受到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都不容易。 ③无论是写作,还是节日制作,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得越扎实,动笔前就越有底气,“又好又快”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④连续出现的对抗示威活动使美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避免发生类似夏洛茨维尔的暴力事件,波士顿警方严阵以待。 ⑤譬如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时候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⑥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A. ①③⑤ 【答案】B 1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左右。 B. 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C. 《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 双节之际,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赘余,“超过”和“左右”重复。B项,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再”相互冲突。D项,“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句式杂糅。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B项否定不当。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慈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D. 同学们,在高考语文之路上,请相信、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家慈”,指自己的母亲,为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B项,“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项,“失陪”,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表达得体。D项,“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因此,③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1)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句子“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