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①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②,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间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北宋理学家,自号安乐先生,司马光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了莫逆之交。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②灵台:心。休休:乐道之心。语出《诗经》:“良士休休” 10.这首诗刻画了邵尧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①思想(性格):乐天知命、知足常乐、旷达和乐、随遇而安、淡泊恬静等; ②生活:悠闲清雅、潇洒快活; ③品质:志趣高洁。(三个特点各2分) 11.分析尾联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5分) ①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乐天知命或无奈; ②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后对坚贞高洁人格的坚守; ③对朋友闲适生活的向往; ④对朋友潇洒乐观人生观和淡泊恬静的胸襟的钦佩与赞美; ⑤抒写了和朋友之间志同道合的亲密友情。(每点1分) 补充注解 篁(huáng):竹的通称。青眼:用晋阮籍青白眼典故。《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说阮籍不拘礼敬,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 插白头:插在白头上。 偷暇(xiá):趁有空。上高楼:看春色。 译文 心灵宁静无事天天都一样悠闲,安乐从来不必到身外去谋求。细雨寒风的时日宜于独自静坐,天气和暖景色佳丽就出外闲游。松竹苍翠足以令人双眼愉悦,艳美的桃李花又何妨插在白头。我把著书当作自己的职业,为了盼待你共赏春色我偷暇登上高楼。 赏析 首联道出了“养心”的妙谛,心中无事就是最大的安乐,不必“命里无时却强求”。这是对邵雍“诚明本是吾家事,自是今人好外求”诗意的概括。这种以无求、无思、无为作为乐天知命的依据,体现了老庄思想,也是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一种自我安慰。 颔联和颈联是安乐窝中职事的具体描述。邵雍有诗云:“重寒盛暑多闭户,轻暖初凉时出街”,和颔联的意思相仿。这是“和”诗最常用的一种写法。颈联中“青眼”对“白头”颇为有趣,不但十分工整,且富有谐趣。用阮籍的“青眼”看松竹,表现出诗人对松竹精神的热爱,也是自己人格的顽强表现。尽管官场失意,而作人的品格却一点儿也没丢。把桃花李花插在“白头”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耍老风流,十分风趣,十分幽默。读者在会心一笑时,应还有其他含义需要挖掘。诗歌中的谐趣往往寓庄于谐,在谐谑中饱含着庄严的主题──愤世疾俗。撇开诗人和王安石之间的是非不说,起码有一点,王安石对韩琦、欧阳修、苏轼和司马光等当时贤良之士的排挤、打击,乃至网罗罪名加以迫害,重用李定、蔡京等奸佞之徒,诗人不能不愤不疾。 尾联表达了诗人和邵雍之间亲密的友情。诗人退居洛阳,安贫乐道,编写史学鸿篇巨著《资治通鉴》,繁忙之中也会偷闲登楼,虔诚迎接朋友的到来。这也应和了邵雍“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这两句诗。 此诗充满着知命之感,应是司马光自己退居洛阳著书时的真实情感体验。 司马光在宋代不以诗名,但所写亦往往工稳、匀贴,清切有味,诗风比较平实。这首诗对邵雍的思想、生活、性格、品质进行了形象概括,同时还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友情。从上述引证可见,他的诗确是语无虚设,都是从生活实况中提炼出来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2) ▲ ,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3)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4)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5)此中有真意, ▲ 。(陶潜《饮酒》)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7)子曰: ▲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8)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1)虽有槁暴;(2)夫列子御风而行;(3)恐年岁之不吾与;(4)举匏樽以相属; (5)欲辨已忘言;(6)濯清涟而不妖;(7)不患人之不己知;(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