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3分)D D项,理解有误。“对于当时中国文化对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文化有无影响还不能确定"表述错误,由“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可知,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汉文典籍资料,但可以确定当时的中国文化对中亚、西亚文化产生了影响。 2.(3分)A A项,曲解文意。“文化交流与他们之间的友好与否没有关系’’表述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文化交流的途径。 3.(3分)C C项,扩大范围。“传世文献”表述错误,原文有“其实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我们今天可以通过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由此可见,传世文献不能够证明中印还有文化交流。 4.(3分)B A项,“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错误,文中的“凄凉"是表现夜深人静的状态,不是写爸爸的心情凄凉。C项,“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表述错误,爸爸心烦主要是奶奶还没有回来,自己很担心。D项,“对爸爸的责备”错误,爸爸表兄的话主要讲述奶奶的辛勤劳动。 5.(5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等。②表现人们收割稻子时的繁忙和疲惫。因为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所以全村的劳力都要不停地工作。③表现村子里贫困的生活状态。大家吃了几天新米,脸上才有了红润、身上才有了力气。④引出下文奶奶要到妹妹家的情节。(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任何三点即可) 6.(6分)(1)形象层面。①关爱家人。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没有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让他们担心。②勤劳善良。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晕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愿意回家。(4分) (2)主题层面。①表达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牵挂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 7.(3分)B 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8.(4分)AC A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 9.(5分)①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匙“炮昧儿"。②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③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10. (3分)D 11. (3分)C C项“通过面试最终确定其在京城为官的资格”错误,“召试”指皇帝通过面试选拔官吏,不是确定在京城为官的资格。 12. (3分)D “就宽恕了之前的仇人”错误,原文有“忽觉平时忿懥涣然冰释”,意思是忽然感觉平时的愤怒之情都没有了。 13. (1) (5分)在此之前,被召试的人大多很早就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写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采分点:“先是” “不然”各1分,语句通顺3分) (2) (5分)馆阁的职位,熟知文史的人当先选用。吕祖谦呈上来的他编写的书,取舍精当,有益治国,因此特别受朕的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采分点:“为先” “命词”各1分,语句通顺3分) 14. (5分)CE C项,“是实写”错误,此处应是虚写。E项,“不掺杂个人感受"错误,诗歌中大部分景物都包含诗人的主观感受。(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5分) 15.(6分) ①自我安慰。下阕前三句写诗人自信过去的风流情意还没有衰减,能够在被贬的环境中借酒浇愁,抚慰自己内心凄苦;接下来三句回忆诗人过去骑马漫步、泛舟游赏而不觉孤独的时光。②空虚寂寞的情怀。诗人看到眼前景色,更觉愁闷满怀。③怀念朋友。诗人望断淮山,想念自己的朋友,却没有收到朋友的来信,更感伤感。(每点2分) 16. (5分)(1)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无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 (3分)C 味同嚼蜡: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不合语境。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登堂入室:比喻在文学艺术等有了高深的造诣。不合语境。 18. (3分) D A项,不合逻辑。可删去“近”。B项,成分残缺。可在“利用”后加“的城市”。C项,语序不当。“建设、规划”改为“规划、建设"。 19.(3分)A 解答此题,应该关注语句之间的关系。从“会占用"“能让手机"分析,①②两句话是并列关系,可以填写“不仅……还”“……而且"“也……”;第③句说明前文说的“重量"小,表示一种转折,可以填写“只是”“但是”;④⑤两句是因果关系,可以填写“之所以……是因 为’’“如果……那么”等;第⑥句表述的是电子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被捕获的电子会获得更高的能级,是一种客观的表述,与前文的状语没有复句类的关系,可以不填写虚词。 20.(5分) ①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 ②教师究竟起什么作用(或“教师应该怎样教”“教师到底扮演什么角色”)③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21. (1) (3分)耄耋老人热衷(坚持)上老年大学近三十载 (2) (3分)高龄老人并无学业或就业压力,仍能坚持学习、孜孜不倦,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22. 作文(60分) 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可理解为生活需要反思,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向前看才能生活”可理解为要看到希望,要有憧憬和追求,要奋斗,要努力拼搏。要将“向前看”和“向后看”结合起来,可有所侧重,但必须提及另一点,要辩证分析二者关系。 【参考译文】 吕祖谦,字伯恭。从他祖父时候起,他们家便居住在婺州。起初,吕祖谦受恩荫进入仕途,后考取进士,然后考中博学宏词科,调遣南外宗教。服母丧期间,吕祖谦住在明招山上,由于他有名声,所以许多名士、学子都前去向他求教、问学。不久,吕祖谦被授为太学博士,当时中都官在等待引见皇上、正式赴任前按规定补外,遂以添差官的身份教授严州,后又被朝廷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任职期间,他曾建议皇帝留意圣学。吕祖谦被召试馆职。在此之前,被召试的许多人在前期都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写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吕祖谦曾经读过陆九渊的文章且非常喜欢,但并不认识这个人,在负责礼部考试的时候,吕祖谦阅鉴一份答卷后说:“这肯定是江西小陆的文章”。揭开弥封一看,果如其言,人们因此都赞叹吕祖谦有精湛的鉴别才能。(吕祖谦)父亲死后免于守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过了三年,吕祖谦任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因为修撰官员李焘的推荐,吕祖谦得以参与重新修订《徽宗实录》的工作。书编好后,品级又得以晋升。吕祖谦升著作郎后,因病请求辞归。这之前,书肆有书《圣宋文海》,孝宗命令临安府将此书校正后刊行。但学士周必大说《文海》取舍不当,错误较多,恐难传世,请委馆职重新解释选择,以成一代之书。孝宗因而命吕祖谦负责这项工作。吕祖谦将此书断自中兴以前,注重选取雅致的文章、删除浮夸的文字,把原书分门别类编为一百五十卷。书呈皇帝后,被赐名为《皇朝文鉴》。吕祖谦受诏升直秘书阁。当时很重视职名,不是有功之人不能升任,所以中书舍人陈骙不同意起草诏书。孝宗下旨说:“馆阁的职位,熟知文史的人当先选用,祖谦呈上来的他编写的书,取舍精当,有益治国,因此特别受朕的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陈骙不得已照办。不久,吕祖谦主管冲祐观。又过一年,升为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成。吕祖谦承继张载、二程之学,但能旁征博引。平生心平气和,不标新立异,当时的许多杰出人士都对其心悦诚服。小时候,性情较为急躁,有一天,当读到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忽然觉得平时那种急躁之情都消失了。吕祖谦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谈性理,患病后,他的任重道远的志向也没有衰减。他的居家之政,可成为后世的楷模。吕祖谦晚年会友的地方叫“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去世后,郡人在此为他建了祠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