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以偏概全,原文中说只有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2.A 理解错误,原文“弋不射宿”中的宿是指飞回巢穴歇宿的鸟。 3.C 混淆概念,且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属于动物福利说的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D(“人品决定成就”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5.① 外表简朴:黑衣、布鞋、光脚。 ② 谈吐朴实:不说自己爱国,而说老师让自己回来就和同学回来了。③ 冲淡的性格(默默实干):做出巨大贡献,却行事低调。 ④ 追求简单化原则:科学研究和工作追求实效,通过网络为母校培养人才。(4分,每点1分) 6.①科学家日夜求索科学问题,领导干部一心为百姓造福,党员为信仰艰苦奋斗。(2分)②许多不同时代、国家、职业和信仰的人,都拥有一种纯粹的精神:为了心中坚守的理想和目标,不务虚名,默默实干。(5分,对句中“他们”“那种纯粹”这些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加以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 BD (B 本文是通过熊师傅对母亲前后的不同态度,烘托出一位讨米供儿子上学的伟大母亲形象。D “在他们心中尊严要比生命还要重要”理解错误,他们只是想维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4分,选对一项2分) 8.①坚强勇敢,独自承担起生活的艰辛;②虑事周全,处处顾及孩子的尊严;③为了儿子,牺牲自己,伟大无私;④教子有方,慈爱而不失威严。(4分,每点1分) 9.①体现了母亲的爱子形象。②为下文儿子没有再提出退学,也没有追问母亲粮食的来源作铺垫;阅读上,更加震撼读者的心灵。③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这一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 11.B(诸侯的死称为“薨”) 12.C(“终引来非议而被废止”错误,汉代的祭祀虽然受到诸臣的争议,但文中并未提及“废止”之举。) 13.(1)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得分点:择古、如、便意各1分,句意2分) (2)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得分点:沿革、何、泥各1分,句意2分) (二)古诗词阅读(11分) 14. BD(B项“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即便如此,面对“萧瑟”的秋风,如舜时乐器般摇晃的林影,诗人似乎兴致渐高,忘了疲劳。这种写法是含泪的笑,泪花里满是悲苦与无奈。“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和影的和谐”错误。D项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伤悲。贬谪蛮荒之地,“怀人”之泪早已“空垂”。更何况孤身而遇秋风,失踪而感羁禽,心境能不枯寂消沉?选项内容“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错误。)(5分,选对一项2分) 15.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6分,每点2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过蒙拔擢 三、语言运用(20分) 17.C(①句“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②句“泾渭分明”是非分明、界限分明。不合语境。③句“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④句“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⑤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句“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18.D(A项“攸关”即“关系到、涉及”,后面的“到”删去。B项“两千多年前”是修饰“文物”的,放在“文物”前; C “安排”与“行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搭配。) 19.D 20.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③是一种补充 21.支持者:历史无法还原,孔子形象根本无法有一个定论,况且电影主要是让大家娱乐的,因而增加一些娱乐性也是无可非议的。反对者:孔子形象虽无法还原,但还是要忠于几千年来孔子在国人心中固有的形象,况且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而随意诠释经典。(言之有理即可) 四、写作(共60分) 22.参照2016年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立意提示】从容、冷静、理智,因小失大、以弱胜强等 参考译文: 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置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七庙、一坛、一墠。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从魏、晋以下,不在陵墓祭祀。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中宗没有听从,因而下诏说:“有关部门说诸陵不应每天进献食品。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乾陵应于早晚致祭,昭陵、献陵每天一次致祭,如果有关部门费用缺乏,可以削减朕的日常膳食来解决。”中宗去世后埋在定陵,有关部门建议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被武后所杀,已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想通过招魂来合葬,景直说:“招魂自古没有记载,不可以采用。请像桥山藏衣冠旧例一样,取出皇后的祭衣,把皇后的灵魂招入寝宫,建衣魂车,以太牢之礼相祭,然后放入墓穴中,置于中宗梓棺右边,盖上夷衾。”众当认为他的建议很恰当,皇帝下制曰:“可。”彭景直后来历礼部郎中,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