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1-14 10:19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以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时齐明帝作相,闻而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始亮未为吏部郎时,以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祏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祏情好携薄,祏昵之如初。及祏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由内宠,亮更弗能止。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既而东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亮独不遣。及城内既定,独推亮为首。亮出见高祖,高祖曰:“颠而不扶,安用彼相。”而弗之罪也。高祖受禅,迁侍中,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而语笑自若。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论弃市刑。诏削爵废为庶人。
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替。”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曰:“卿可更余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遭母忧,居丧尽礼。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迁太常卿。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其年卒。谥曰炀子。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孔子称“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注】”。王亮之居乱世,势位见矣。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于心。其自取废败,非不幸也。易曰:“非所据而据之,身必危。”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惜哉!
(取材于《梁书》卷十六)
【注】商纣王无道,微子劝说无用而离开;箕子劝说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比干规谏而被处死。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延才俊以为士林馆        延:邀请
B. 凡所除拜,悉由内宠      由:经由
C. 亦间路送诚款            间:有时
D. 宜各尽献替              替:废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以南土卑湿      以祏帝之内弟
B. 闻而嘉之        而语笑自若
C. 祏昵之如初      王亮之居乱世
D. 其未能拔者      其年卒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
王亮因为是名家子弟,宋末被选拔娶公主为妻
B. 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
(江祏)多次进宫选拔人才,被士子们所信服
C. 诏削爵废为庶人
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将他废为庶人
D. 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
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与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2分)
②颠而不扶,安用彼相。(2分)
13.根据选文及相关内容,完成(1)(2)题。(6分)
(1)王亮死后,谥为“炀子”。《礼记》中说“闻其谥,知其行也”,《逸周书·谥法解》中说“去礼远众曰炀”,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皇帝赐给王亮这一谥号的理由。(4分)
(2)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______(姓名),谥号为贤淑贵妃,此为官谥;如东晋诗人______(姓名),谥号为靖节先生,此为私谥。(2分)
14.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凭借的“仁”的标准。你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18分)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淼,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
16.“鸷鸟立寒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 《离骚》)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曾就此事赋诗一首,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       ,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同为“贬官文学”,情感基调并不相同。王昌龄笔下的景物显得气势高昂,如“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则有些凄清冷落,如《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③王昌龄在此诗中提及“浔阳”,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也有涉及,如“   ,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