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4分)①内容上:引用诗句,形象地(1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②结构上:点题, (1分)引出下文,为结尾升华主题设伏(1分)。 13.(6分)①自然环境被污染;②肥沃耕地被侵占;③宁静生活被打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①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和整散交错的句式(1分),生动形象又节奏鲜明地表达了对故乡新变化的不适、不舍与无奈(2分)。 15.(6分)①格式化的故乡新貌,使我们对故乡越来越陌生,也就没有了乡愁;②失去旧故乡成长的集体记忆,也就没有了乡愁;③失去了故乡的神性,我们就没有了安全感,也就没有了乡愁;④割断了与故乡联系纽带的亲情,也就没有了乡愁。(每点2分,答对其中的3条即可得满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6分)①首先,提出今天艺术研究的产出充满了伪问题的观点;②然后,具体分析伪问题产生的两种主要情况,并揭示伪问题产生的根源;③最后,指出消除这一现象的方法途径。(每点2分) 17.(6分)幽默风趣(2分)而又深刻地(1分)论证了集合名词造成的尴尬与恶果(3分)。 18.(6分)①避免贸然机械地套用无真实内涵和实际意义的行话与集合名词;②打破专业分割,从整体进行研究;③重在了解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而不追求探索必然的新发现。(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9.(70分)参考立意: ①遇事要随机应变;②做人要坚持原则、立场;③要认清事物本质。 徐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考前质量检测(信息卷) 一、文言阅读材料题(10分) 20.(5分)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每处1分,多画不给分) 21.(2分)明末(清初),李渔(仙侣、天征、笠翁、笠鸿、谪凡)(每处1分) 22.(3分)填词要依据人物性格的改变而改变。(填词必须符合人物性格)(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作曲填词的规律(规定的格式),是变化无常的。说是应该是这样的,却又不一定是这样。比如写生角旦角的唱词,要以庄重典雅为贵;制作净角、丑角的唱词,务必诙谐,这是常理呀。可是忽然遇上一个风流放荡,落拓不羁的生旦角色,反而觉得庄重典雅不适合他们。写一个迂腐无情的净角或者丑角,反而要把诙谐当作禁忌。诸如此类变幻不定的现象,都是难以拘泥于定规而不变通的,那些担心按照固定的旧制(陈词滥调)而创作出拘泥于定规(拘泥不化)的词曲的人,因此宁可保留疑惑,也不节外生枝。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A、E(5分)(A项,赵家托邹七嫂即刻去寻阿Q;E项,哈姆莱特装疯并非“为了考验自己心上人奥菲利亚是否真的爱他”) 24(1)(1)(6分)爆竹,风筝(各1分);爆竹:预言元春乃至整个贾家繁盛不长久;风筝:预言探春远嫁他乡(各2分)。 (2)(4分)曹操。(1分)①赤壁之战前,曹操置酒大宴诸将;②闻见乌鸦飞鸣而去,于是取槊立于船头;③心中突有所感,乃命人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而歌。(各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5.(4分)①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预先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前结构”,②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意蕴及价值之间产生相符或相乖的阅读现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6.(4分)①正误: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②反误:对文本的歪曲、粗暴践踏,不值得提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7.(7分) (1)作者在作品里不一定表达了这个意思,但读者却可能读解.出这个意思;(2分)这句话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愿与读者解读之间存在的差异。(1分) (2)①作者之心是表现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②读者之心却把它用来比喻教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被大家广泛接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