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全国大联盟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7 09:34

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把“人格立足、兴观群怨”和“比德观物、立象尽意”两个方面的审美表达拆分开来,曲解原文。(3分)
2.A【解析】“心象,即心与象合”并不是禅语的解释。(3分)
3.D【解析】“因此现代社会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画借助物象传达的艺术感觉”错误,文中只是说到中国画借助物象传达这种艺术感觉,并没有说现代社会必须充分利用这种艺术感觉。(3分)
4.C【解析】闻:上奏,呈报。(3分)
5.C【解析】文言断句需要整体理解文意,“之”是“贩”的宾语,应在“之”后断句;“帝还自上都”意思是说皇帝从上都回京城,所以不能在“还”后断句;亲自酌酒的是皇帝,而不是别儿怯不花,所以在“帝”前断句。(3分)
6.B【解析】他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择岁久者举之”。(3分)
7.(1)杭城,是浙省所管辖的地方,我受命前往镇守,却发生了这样的火灾,这是我无德,连累了杭城人。(关键词:被命、火、不德,判断句“杭,浙省所治”,各1分,句意1分。)
(2)他又大规模兴建行省治所,在治所旁边的民居,他便加价购买他们的房基地,招募百姓服役,就多给他们工钱。(关键词:大作、省治、增直、厚,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早年父亲去世,八岁时,因为兴圣太后和武宗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泰定三年,皇帝特地任命他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他更是每天与年长的文学之士从容议论。不久担任监察御史。第二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第三年,升任参议中书省事。二年后,担任吏部尚书。至顺元年,他的哥哥治书侍御史劝止明里董阿的儿子担任监察御史,并且调出别儿怯不花担任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不久,因为母亲去世服丧而返回京城。丧期未满,皇帝起用他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每年通过海路往京城运粮,别儿怯不花负责这件事。不久他担任礼部尚书,改任徽政院副使,升为侍御史,皇帝特地任命他兼任掌管宿卫。凡是由掌领官推荐提拔的宿卫士,所推荐的往往多是他们的亲信。而别儿怯不花只推荐选拔任职时间长的,舆论一致服气。宣徽院所酿造的酒,横加索要的人很多,每年耗费很多陶瓶。别儿怯不花上奏请求制造银瓶来贮酒,而索要者就没有了。至正二年,担任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听说杭城大火几乎烧光了所有的官衙民房,别儿怯不花仰天大哭道:“杭城,是浙省所管辖的地方,我受命前往镇守,却发生了这样的火灾,这是我无德,连累了杭城人。”他飞马赶到治所,立即下令登记受灾者二万三千多户,每户给予一锭钱钞,烧死者也如此,每人每月供给二斗粮食,年幼者给予一半。又请朝廷每天减少酒税,合钱一千二百五十缗,纺织作坊减少原来税额的一半,兵器、漆器税暂停一年,一般的税都停缴。事情上奏以后,朝廷表示同意。他又大规模兴建行省治所,在治所旁边的民居,他便加价购买他们的房基地,招募百姓服役,就多给他们工钱。他又请求朝廷每年减少江浙、福建盐税十三万引。在杭城二年,即使是儿童妇女没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皇帝召他回朝,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承旨,仍然掌管宿卫。四年,担任中书左丞相。朝廷商议挑选奉使宣抚,使之询问民间疾苦,察访官吏贪赃与廉洁,并且要挑选熟悉北方诸国风土人情以及熟悉典章制度的人,于是派别儿怯不花巡行沙漠,洗雪冤案革除弊端,不可胜数。他又上奏派使者晓谕诸王,踢予金衣、贵重的宝物,使他们各自安抚其民,不要不守法制,于是朝廷内外受到震动,一片肃然。第二年,发生大饥荒,逃荒的人充满了道路,他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百姓,想回乡的给予路上用的粮食。又登记在京的贫民,每天卖给他们粮食。皇帝从上都返回京城,派中使数人催促别儿怯不花去迎接拜见皇帝,等到见到皇帝时,皇帝亲自酌酒慰劳他。七年,别儿怯不花晋升为右丞相。十年正月去世。
8.这首诗的前四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刻画了十三岁的于冕乌发长垂、勤奋读书、孝敬长辈的形象。(3分)
9.①自己为国守卫边疆、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无奈,以及不能照顾家人的愧疚。②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③对于冕健康成长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勤勉努力,不负韶光。(每点2分)
10.(1)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3)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