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5 16:21
15.A(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16.C(A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B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面”;D句式杂糅,“是……为目标”改为“以……为目标”)
17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18.参考示例:①孤芳自赏是一杯浓酒,它麻痹着我们的灵魂,将自负与狂妄的酒精植入身体。②固步自封是一根锁链,它窒息着我们的思想,将保守与落后的铁锈嵌进肌肤。
五、19(5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准
附【写作指导】参考
这个题目比较好入手,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审题上没有障碍。这道题属于话题型言论类材料作文。现在材料作文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故事类的,一大类是言论类的。言论类材料作文中,最好操作的属于话题类作文。
这个作文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写法,第一种即为抓住前面三个“一种”排比句当中的任何一句做一个阐述;第二种写法就是抓 住这三句话,把文章分为三段,每一个分论点加以说明;第三种则是写一种记叙文,譬如可以写一个很有智慧的人,通过他的小智慧战胜了生活的困难。不过前面两种写法只是停留在题面上的,没有升华,分数会受很大的影响。这个题目可能包含着由浅入深的内涵,因为后半段尤为重要。很多考生可能会忽略后半段“和大自然一样……”是什么意思,大自然是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贡献。智慧也和大自然一样,是为人类服务的,其用一种低调的、谦虚的方式造福人类。材料中后半段的主旨是勉励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谦虚、低调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并用这个去造福人类。如果这么想,主题就升华了,然而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想不到这一层。能想到这一层立意的同学分数就比较高,仅停留在平面化理解的同学可能得分在42到47分左右(总分60分)。如果能联想到后面这半段,一般会有十几分的提高。而水平更高的考生则可以从材料说开,谈自己对智慧的看法,不拘泥于材料,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智若愚”“藏巧于拙”等,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一类作文一定不是证明一个“人人尽知的公理”而告诉别人“你独特的观点”。
至于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和议论文都是可以的。记叙文应该说比较好写,只要记叙一个智慧的故事就可以了,然后把经验、能力、境界蕴含其中,关键看语言表达,把故事说得生活,把话说得漂亮;而 议论文就要把道理说清,当然理说清的前提是关于“智慧”确立一个明确的论点。
参考立意:
①从智慧的生成来看,是经验的一种提升;②智慧虽然来源于知识但又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③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有了智慧才能洞察人心、看穿世间,才能有荣辱不惊的境界;④要像大自然一样谦虚、低调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并用这个去造福人类;⑤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⑥既要赞美智慧,又要对智慧有清醒的认识;⑦大智若愚,等等。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