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甘肃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3月)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18 11:05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听戏 刘庆邦
    姑姑生来爱听戏,听戏是她的节日。乡下唱戏的时候不多,每年三月三和十月二十一镇
上逢庙会,必定要搭台子唱戏。姑姑听戏的功夫很深,她常常扛上一只高脚长条板凳放在人
海外国,站在板凳上,远远地往戏台上看,倾着耳朵听。姑姑听戏的功夫体现在她的站功上。
板凳有半人高,凳面的宽度不及脚的长度,她的两只脚只好担在板凳的长条上,样子有点儿像
玩杂技。就这样,姑姑把腰身挺得直直的,脖子伸得长长的,一站就是半天。
    姑父对姑姑爱听戏渐渐地有了看法,他一下子向姑姑提出了一串问题:听戏能当饭吃?
还是能当衣穿?能挡饥?还是能挡寒?
    姑姑没想过这些问题,一时有些愣怔。她也不愿意回答这些问题。
    姑姑除了爱听大戏,小戏她也喜欢听。唱小戏的一般是一个人,顶多两个人,机动性很
强,要价也便宜,农闲时哪个村都唱得起。一年秋后,一男一女到姑姑村里唱小戏,那女子原
腔原嗓,如泣如诉,似乎把月光都唱化了。姑姑怀抱着吃奶的孩子,就那么坐在硬地上,一直
听到月亮西斜,小戏散场。
    姑父没有去听小戏,对老婆这么晚了还不回屋,他憋了一肚子气。等姑姑终于轻手轻脚
回屋时,他质问道:你不听戏就不能活?
    姑姑没有正面回答姑父的质问,说:好了,睡吧。
    姑父立逼她回答,不听戏到底能不能活。
    姑姑说:不能活!
    那么好吧.姑父照姑姑的大胯上开了一脚。这一脚开得很有力量,要不是粮食囤挡着,姑
姑和孩子一定会摔倒在地。姑姑有些吃惊,但她没跟姑父计较,而是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说
孩子睡着了,要姑父别吓着孩子。
    姑父由此得出一个判断,姑姑这人是有毛病的,而且还是一个怪毛病。作为姑姑的男人,
他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姑姑扳一扳这个毛病。
    这年三月三,镇上唱大戏的日子又到了。姑父拿到姑姑因听戏导致的家务活儿上的一个
错儿,一把揪住姑姑,扒下脚上的鞋底子,没头没脑地朝姑姑抽起来。姑姑这天听了一场好
戏,心里软得不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春风拂动的麦苗和遍地烂黄的油菜花,姑姑想的都
是姑父对她的好处。她打算中午好好给姑父做点好吃的,并劝姑父也去听听戏。人活不过二
场戏,连戏都不听,人一世不是白活了。姑父不由分说,上来就抽姑姑,把姑姑由听戏酿来的对
他的满腹温存一下子都破坏掉了。姑父用以抽姑姑的鞋底子是姑姑给他纳的,鞋底子又厚又
硬,打在身上是相当疼的。
    邻居们过来,劝姑父不要打了。
    姑父打得愈发来劲,并宣布似地说了打人的主旨,他今天就是要扳扳姑姑的坏毛病,让姑
姑记住,在外面听了戏,回家就得吃鞋底子。
    姑姑不承认她爱听戏是什么坏毛病,恼怒地把她爱听戏和姑父爱吸烟相提并论,问姑父
为什么天天吸烟,难道爱吸烟也是毛病吗?
    姑父说,他吸烟,因为他是男人。
    姑姑就搬出了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父,姑姑说,她父亲也是个男人,也喜欢听戏。
    祖父痴迷听戏是出了名的。镇上逢双日有集,逢集必有唱小戏的,听众当中必有一位穿
长衫的老人,那就是我的祖父。以至那些老艺人都认识了祖父,把祖父称为捧场的君子,并引
以为知音。祖父肚子里装了一些戏,就自以为是识戏的人,进而认为自己是斯文人,与那些只
知道拾粪的人是有区别的。祖父的做派是模仿戏里听来的那些人物,蓄起长长的胡子,穿上
毛蓝布做成的长衫,说话时手拈胡须,一副高瞻远瞩的智者模样。
    姑父没有任何资格和权利干涉祖父听戏,但我想,姑父粗暴地干涉姑姑听戏,等于间接地
表示了对祖父的不满。姑父总是认为他才是一个真正会过日子的人。姑父的父亲母亲都死
得早,作为他们家的长子,姑父靠自己的双手,靠诚实的劳动,把三个弟弟养大。当然,这里面
也有我姑姑的功劳。姑姑从没有把抚养姑父的那些弟弟当成额外的负担,她对姑父的每一个
弟弟都很好,作出的是母亲般的牺牲。换句话说,姑父娶我姑姑算他走运,他娶到了好人家的
好闺女。若换了别人,人家才不会心甘情愿地替他养活那一窝子弟弟呢!
    父亲是有办法的,镇上再唱大戏时,父亲派母亲把姑姑接到我们村来了。我们村离镇子
近一些,把姑姑请回娘家就近听戏,是合理合情也合乎礼仪的,姑父说不出什么。
    姑姑暂时脱离了姑父的势力范围,没有了后顾之忧,听戏听得十分尽兴。
    我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外地讨生活,对姑姑听戏的情况知道得就不多了。
    有一年,母亲到城里来过年,我问母亲,姑姑现在还听戏不听?母亲说:咋不听,听。你姑
父死了,没人管她了,她听得黏着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姑姑看戏时,站在高脚长条板凳上,“把腰身挺得直直的,脖子伸得
    长长的,一站就是半天”,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姑姑“爱听戏”之态。
  B.小说写姑姑因为听戏的三次挨打,是为了表现姑父为“帮助姑姑扳一扳这个毛病”——
    听戏,而尽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凸显姑父性格的凶恶。
  C.小说以姑父的死,姑姑自由的看戏作为结局,一方面表现了姑姑对听戏的热爱,另一方
    面也表现了姑姑抗争的胜利和人们对姑姑抗争行为的赞叹。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姑父和姑姑的对话中,姑父
    理直气壮的心态,姑姑忍辱负重的性格,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发生在姑姑与姑父之间的矛盾尖锐而集中,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农民在劳动生活之余
    精神状态和家庭关系的忧虑与思考,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听戏”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祖父的听戏和父亲接姑姑回家看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