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23 16:09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⑴“急”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1分)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而自己空度岁月,无所归依,心情也急切不安(1分)。
(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心绪。(每点2分)
⑶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且恶乎待哉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3)无食桑葚             (4)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5)曲终收拨当心画         (6)汤之问棘也是已
(7)强行者有志             (8)鲜矣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1)草与农人关系和谐:①农人用草喂养牛羊,修缮房屋;②“民”与“草”一样平凡、卑微;③草使村庄有了诗意(或草修饰村庄和庄稼);④草是农人的兄弟,都来自泥土,归于泥土。(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草与农人有时较劲:①农人有时使草受伤害(农人用镰刀、铲子批评草的霸道);②草有时对农人也不以为然(草有时也笑话农人)。(2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13.运用拟人手法,(1分)化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草的柔顺、可爱,富有美感。(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写出了父亲对草(土地、庄稼)的依恋之情;②父亲与草互为映衬,相互突显;③赞美平凡朴素的草和具有草一样美好品性的农人,凸显文章的主旨。(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5.要点:①乡村是藏在草里的,草给生命以恩赐;②草是平凡、朴素的象征;③美好的品德(世间万物)蕴藏在普通、平凡中。(6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第一层(①):从自然欣赏和艺术欣赏谈到审美中的“中文”问题;第二层(②—⑤)由布洛的“距离的二律背反”来谈“距离”的新内涵(新特征);第三层(⑥)审美视角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第四层(⑦—⑧)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证要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
试题分析: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需要结合文本,着重看每一段开头句子所叙写的内容归类即可。从文本分析,结合段首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子,不难看出,①应为第一层,谈审美中的“中文”问题;②—⑤都是来谈“距离”的新内涵,应是第二层;⑥谈到审美视角问题,应单成一层;⑦—⑧)是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证,所以应是第四层。
17.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审美距离往往具有肯定性的力量(2分),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艺术手段(2分)。一是因为艺术本来就需要保持与生活的距离(1分),二是艺术中的非现实主义将欣赏者带入到奇幻世界中,是艺术作品具有通过拉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营造出独特的美。(1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找准答题区间,应是在第⑤段之后的段落中,可从“特别是在艺术这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制造距离又打破距离,从而实现对距离的利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手段。”、“当然,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像《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性距离,而是具有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所造成的特有的美。”等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朱光潜认为,农夫觉得菜园不差,而海的美景没什么可看,是因为,欣赏着要对海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2分)。这里既有一个审美距离的问题,也还有能否从审美视角的角度来欣赏生活的问题(2分)。作者援引这个例子,意在从反面强调人们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生活。(2分)
试题分析:要回答结尾处的举例,应该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主题,加以分析。朱光潜举这个例子,是这样认为:欣赏者欣赏不同风景有差异,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意在从反面说明前一段发现美的能力需要艺术教育来培养的观点。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