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赏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阁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至汴,以为翰林学士。杜重威据邺叛,高祖命高行周、慕容彦超讨之,二帅不协。涛密疏请亲征。高祖览奏,以涛堪任宰辅,即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B.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C.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D.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是“考中”的意思,宋代考试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B.“铁券”,又称“铁契”,由古代皇帝颁赐功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C.“通刺”,出示名片以求见。古时将姓名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拜访他人时,投递之以表示自己的身份。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涛明辨是非。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认为叛乱的只是张继祚,而其父张全义深受洛阳百姓依赖,所以族灭其家时,不能杀掉张全义。 B.李涛敢于犯颜直谏。泾帅张彦泽杀死张式,霸占其妻,张式的家人到朝廷上诉。晋祖宽恕了张彦泽,李涛声色俱厉地劝谏,不怕触怒晋祖。 C.李涛临危不惧,他虽与张彦泽有恩怨,但没有胆怯,而是冒着被杀掉的危险到军营里,从容面对张彦泽,反而受到了款待。 D.李涛忠于职守,他任兵部尚书期间,曾生病很久,但一听说尹勋因丁壮逃散擅自杀人就不听家人劝告,带病起草奏章,请求斩杀尹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 (2) 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临江仙 魏大中 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赵家轻掷与强胡。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怜故事眼中无。但供侬醉后,囊句付奚奴。 【注】钱塘:即今之杭州市。侬:我。奚奴:奴仆。唐李商隐《李贺小传》记李贺“但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8.“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中“沽”字语意丰富,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其中“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