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为加考题,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需作答,满分40分,延时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处)(6分)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21.《随园诗文集》的作者是谁?他属于哪个文学流派?(2分) 22. 姚鼐在此选文中对袁随园君的文学成就有什么评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还泪之说”。 B.《边城》中作者赋予了老船夫、杨马兵、顺顺等长辈和翠翠、天保、傩送等年轻人一种“遵从古礼”的美德,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无欲无争的人生。 C.《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小说14篇,其中《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拿来主义》等文章都为鲁迅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都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把自己的六千法郎全部送给了去印度经商的查理,她的父亲知道后将她幽禁在房间里。拿侬给她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24.简答题(10分) (1)王利发虽然不断对茶馆进行改良,但有一样东西却始终保留。始终保留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分) (2)《红楼梦》中成立诗社是谁倡导的?谁自荐出任社长?诗社的活动内容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理性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里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须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加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的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里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情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 25﹒请指出古希腊民族和汉民族对战争的审美意识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4分) 26.请从以下三个不同角度,概括出古希腊民族和汉民族对战争审美意识的不同点。(6分) ①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 ②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 ③在战争场面描述上: 27﹒请结合材料,赏析下面从《诗经·大雅·常武》中节选出的诗句。(5分) 王旅咩咩,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